孟稚松
摘 要: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占據著重要地位,它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計算機 基礎應用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通過反復操作來激發(fā)自身創(chuàng)新力與動手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要需要將計算機信息技術與基本操作技巧傳授給學生,使他們的計算機專業(yè)理論知識水平得到提升。在信息時代,強化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對于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影響,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鑒于此,針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改革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教育 教學改革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c)-0184-02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水平進一步提升,同時也要致力于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具備快速適應工作崗位需求的能力。其中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如何改進計算機教學效果,推動計算機教育發(fā)展是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
1 高校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現狀
1.1 教學方法不科學,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
目前,很多高校在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依然沿襲傳統(tǒng)的方法,在課堂中,很多教師僅僅關注理論方面的知識傳授,完全按照課本內容或者簡單的PPT來向學生進行講解,有的教師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也僅僅將驗證性操作展示給學生,進而導致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難以得到提升,無法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而在現代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中,如何體現先進的信息技術十分關鍵,傳統(tǒng)教學模式顯然不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難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他們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不利的影響。
1.2 教學內容與社會崗位需求不匹配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社會各界對高校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根據高校計算機教育現狀,不難看出很多學生在進入社會工作崗位后并不具備應有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盡管有的學生取得了計算機相關證書,然而他們卻沒有將他們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工作崗位實踐中,完全不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在這種供需矛盾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校深化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必須致力于應用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yǎng),使學生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1.3 教學模式缺乏層次性與多元性
目前很多高校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依然沿襲傳統(tǒng)模式,整個教學缺乏層次性與多元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地位顯得過于被動。并且在個體差異的影響下,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沒有考慮有的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比較薄弱,也沒有關注他們對計算機基礎的學習興趣,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進而導致部分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應用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逐漸喪失對計算機學習的信心,無法提高自身計算機應用能力。
2 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途徑
2.1 應用多元化的計算機教學方式
摒棄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來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高??梢詷嫿ㄒ粋€計算機網絡課程教育平臺,應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給本校老師和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臺,該平臺要涵蓋試題庫、教學講義、實驗指導等內容,以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操作練習。
2.2 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高校計算機教學可以采用項目化教學法
學校應該統(tǒng)籌發(fā)展,以學生所學的專業(yè)為立足點,將計算機技術與學生的專業(yè)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提升學生專業(yè)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從而實現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高校中,計算機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參差不齊,有些計算機教師不僅具備較強的專業(yè)技能,同時也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教學水平,而部分教師自身專業(yè)技能較強,其教學水平卻有待提高。因此,高校要針對計算機教師的不同情況,對計算機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指導,促進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早日實現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的改革目標。
2.3 加強教學方法改進與創(chuàng)新
眾所周知,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特點比較突出,為了保障學生能夠真正掌握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就必須通過反復的實踐練習來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新,以此改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在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向學生進行提問,并將具體的教學任務分配給學生,讓他們圍繞教學任務進行自主學習。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就得到有效解決,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他們也就可以更加積極、自主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從中不斷鍛煉自身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通過小組形式討論問題,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幫助教師了解到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而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逐漸建立起對計算機學習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課堂中引入更多現實生活中素材,讓學生利用電腦來解決實際問題,從中使他們認識到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價值,進而激發(fā)對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的積極性,實現教學效果的有效改善。
2.4 基于崗位需求完善教學內容
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除了需要幫助學生對基本的計算機知識有所掌握,同時也需要結合他們的專業(yè)需求,培養(yǎng)他們的計算機實踐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對社會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得到提升。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以專業(yè)崗位需求為指導,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與完善。例如計算機系統(tǒng)安裝、文件管理、工作表格與PPT制作,都需要充分結合崗位需求進行合理安排。站在教師的角度,在教學中則需要致力于教學方案的優(yōu)化,將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作為教學重點,促使教學內容與實際更加貼近,基于此幫助學生提高對專業(yè)崗位的適應能力,讓他們在畢業(yè)之后能夠快速融入到社會當中。
2.5 優(yōu)化教學資源
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離不開強大的教學資源支撐。因此,如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教學優(yōu)勢資源加以充分利用對于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改革而言至關重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校首先需要給予計算機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例如增加機房與硬件設備經費支出,圍繞多層次的網絡教學環(huán)境進行建設,使應用與共享的數字教育資源優(yōu)勢得到發(fā)揮。此外,教師資源優(yōu)化對于教學改革而言也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就必須制定合理的培養(yǎng)計劃,為計算機教師提供更多的機會與平臺接受專業(yè)學習,促使他們轉變教育理念,提高對計算機專業(yè)教育的實踐能力,并在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中作出更大貢獻,為推進教學改革奠定扎實基礎。
3 結語
伴隨我國信息化建設進程的逐漸加快,高校計算機教學也成為社會各界所關注的重要話題。為了滿足時代發(fā)展需求,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計算機人才,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已經成為一個必然趨勢。上文首先對我國高校計算機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其次對我國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方向進行了闡述,最后提出了一些促進改革的措施,以期對各大高校的計算機教學改革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 張貫徹.淺析計算機教學評價的功能和原則[J].吉林教育,2017(1):70.
[2] 劉昕.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與發(fā)展趨勢探討[J].電子制作,2013(8):129.
[3] 張海波.淺談高職計算機教育改革[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1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