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yī)院(455000)王永亮 任小晶 劉飛 段菲菲 聶艷霞 張志彪 崔煥英 劉崢嶸 李煒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最為常見,針對此種淋巴瘤臨床中通常采用化療方案進行治療,CHOP方案是化療時的首選,其在早期的臨床治療中能取得顯著療效,但應用于中晚期的治療效果卻不盡人意,因此,在治療中有必要引入其他抗腫瘤藥物[1]。腫瘤壞死因子可影響腫瘤的免疫調節(jié),并通過參與血管生成加快腫瘤細胞的擴散,沙利度胺可阻礙腫瘤壞死因子的生成,加快機體生成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并誘導細胞分泌出白細胞介素-2與γ干擾素,從而達到抗腫瘤的效果。本次研究對沙利度胺與CHOP方案聯(lián)合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療效作了進一步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確診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患者86例,并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3例。觀察組中男、女性患者分別有21例、22例;年齡在38~64歲之間,平均年齡(54.21±1.37)歲;診斷處于淋巴瘤早期的有23例,處于中晚期的患者有2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23例;年齡在36~66歲之間,平均年齡(53.79±1.26)歲;診斷處于淋巴瘤早期的有22例,處于中晚期的患者有2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CHOP方案進行常規(guī)化的化療:第1天給予患者靜脈滴注,環(huán)磷酰胺的劑量為751mg/m2;長春新堿的給藥劑量為1.4mg/m2;阿霉素的劑量為40mg/m2。第1~5天口服潑尼松:100mg/d;第3天起加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劑量為5μg/kg,持續(xù)5~8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沙利度胺治療:口服,50mg/次,早晚各1次。兩組患者均給予21d的連續(xù)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及3年的存活率進行觀察。其中VEGF水平通過離心處理采集到的患者空腹靜脈血,將得出的血清進行密封,并保存于零下20℃的冰箱中待檢,血清中的VEGF水平采用ELISA試劑盒測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X2檢驗。P<0.05表明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的變化情況 由記錄的數據可知,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EGF水平相差不大(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EGF水平均有顯著下降,且觀察組的VEGF水平下降幅度較對照組大(P<0.05)。詳情見附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觀察組中共有4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31%,對照組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96%,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以上不良反應經相關處理后均消失。詳情見附表2。
2.3 比較兩組患者3年的存活率 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3年后,由記錄的數據可得觀察組共有40例存活,3例死亡,其3年的存活率為93.02%;對照組共有32例存活,11例死亡,其3年的存活率為74.42%。對比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3年存活率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在發(fā)病早期腫瘤細胞并未有較為穩(wěn)定的免疫耐受產生,且此時血供對局限的小病灶也未有較大影響,但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可加快腫瘤血管的生成,進而促進惡性腫瘤的產生與發(fā)展[2]。目前臨床中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化療方案主要是CHOP方案及R-CHOP方案,其中R-CHOP方案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方案中的關鍵藥物——美羅華價格昂貴,因而其的推廣應用受到了限制。而CHOP方案中藥物成本相對較低,且其對早期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因而被較多地采用,但CHOP方案應用于晚期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時,對淋巴瘤的控制效果不佳[3]。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CHOP方案進行化療,治療后其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明顯下降,且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也較少,但患者3年的存活率較低,僅為74.42%,說明此化療方案不能有效控制淋巴瘤細胞的擴散,療效不佳。沙利度胺可調節(jié)T淋巴細胞功能,對腫瘤細胞的凋亡有誘導效果,通過選擇性地抑制血管內皮細胞膜受體,以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活性,調節(jié)血管內皮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從而阻礙病變血管的再生,最終減少腫瘤的復發(fā)[4][5]。本次研究給予觀察組患者沙利度胺聯(lián)合CHOP方案治療21d后,患者的VEGF水平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最終下降值較對照組低(P<0.05);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與單純使用CHOP方案相當(P>0.05);患者3年的存活率高達93.02%,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說明將沙利度胺聯(lián)合CHOP方案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可顯著提高患者體內NK細胞的活性,阻礙腫瘤細胞穩(wěn)定耐受環(huán)境的建立,有效控制腫瘤的惡化[6][7]。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EGF水平的變化比較(±s,ρg/ml)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EGF水平的變化比較(±s,ρg/ml)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n=43) 351.41±1.14 191.47±1.04 269.90 <0.05對照組(n=43) 352.01±1.22 256.53±1.13 160.76 <0.05 t 1.00 110.71 - -p>0.05 <0.05 - -
附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綜上所述,沙利度胺聯(lián)合CHOP方案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效果較單一采用CHOP方案治療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臨床的治療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