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偉
紐約銀行梅隆公司(下稱“紐銀梅隆”)于2007年由紐約銀行有限公司(下稱“紐約銀行”)與梅隆金融公司(下稱“梅隆金融”)合并而成,目前為全球最大的證券服務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根據(jù)美國著名投資雜志《養(yǎng)老金投資》與全球最大咨詢公司之一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進行的聯(lián)合研究及排名,截至2016年年底,紐銀梅隆管理的資產規(guī)模為1.65萬億美元,在全球排第7位。
合并之前的紐約銀行早在1792年就已經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并且是該交易所的第一只股票;合并之后的紐銀梅隆沿襲了紐約銀行的上市席位。
根據(jù)Wind資訊,2017財年,紐銀梅隆共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55.67億美元,同比增長2.09%;扣非后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96億美元,同比增長16.69%;銷售凈利率為26.43%,比上一個財年提升3.16個百分點,為近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的新高。截至2017年年底,紐銀梅隆的資產負債率為89.71%,并且長期以來均保持在接近90%的水平;共有員工5.11萬人。
紐銀梅隆的股權相對比較分散。Wind資訊顯示,2017年12月31日,紐銀梅隆的第一大股東為先鋒集團,持股比例為6.67%,另外兩家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機構分別為股神沃倫·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及全球第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持股比例分別為5.94%和5.73%。
以資產、市值、儲蓄額等指標綜合加權計算,紐銀梅隆是僅次于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富國銀行和美國合眾銀行的全美第六大銀行。
2002年12月,紐約銀行與梅隆金融宣布雙方正在進行接洽,期望進行合并;2007年5月,雙方股東大會以壓倒性優(yōu)勢批準合并案,同年7月雙方宣布合并案正式完成,新公司的名稱為“紐約銀行梅隆公司”,沿用紐約銀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代碼。也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梅隆金融是被紐約銀行吸收合并了。
與中國不同,美國的金融系統(tǒng)頗為復雜,根據(jù)職能和業(yè)務地域的不同,存在各種層級的全國性銀行、地方性銀行、財務公司、儲蓄銀行等。美國金融業(yè)的發(fā)展,一直伴隨著不斷的兼并,“大魚吃小魚”一直是美國金融行業(yè)的重要特征,可以說美國的金融史就是一部不斷兼并、重組、整合的歷史。在成立紐銀梅隆之前,紐約銀行與梅隆金融也都在各自不同的區(qū)域對其他中小金融機構發(fā)起了大大小小數(shù)百起兼并。
即使是在合并之后,紐銀梅隆也沒有停止兼并擴張的步伐。2009年8月,紐銀梅隆收購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勞埃德銀行集團(Lloyds Banking Group,LYG.N)旗下的資產管理業(yè)務部門洞見投資(Insight Investment);2010年7月,紐銀梅隆收購另外一家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PNC金融服務公司(PNC Financial Services,PNC.N)旗下的投資管理業(yè)務部門“全球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PNC金融服務公司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的第一大股東,截至2017年年底的持股比例為21.48%;2011年,紐銀梅隆收購泰隆資產管理公司(Talon Asset Management)旗下的財富管理業(yè)務部門。
合并之前,紐約銀行和梅隆金融各自都擁有數(shù)百年的經營歷史。其中,歷史上的紐約銀行與美國聯(lián)邦政府密不可分,其創(chuàng)始人正是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
1784年6月9日,美國第一任財長、憲法起草人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在紐約建立了紐約銀行;8年之后的1792年,紐約銀行的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實際上,此時還沒有正規(guī)的交易場所,僅是24名證券經紀人通過梧桐樹協(xié)議而進行的“聯(lián)盟與合作”)。成立之后的30年,紐約銀行一直作為美國政府的重要清算機構而平穩(wěn)發(fā)展,直至1922年,當年7月紐約銀行收購了紐約人壽信托公司(New York Life Insurance and Trust Company)。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英國的傳統(tǒng)霸權衰落,美國成為全球霸主,其金融業(y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1948年,紐約銀行與第五大道銀行(Fifth Avenue Bank)合并,1966年又收購了帝國信托公司(Empire Trust Company),此后的紐約銀行沒有再吞并其他規(guī)模較大的競爭對手,而是專注于現(xiàn)有業(yè)務的整合。
兩次石油戰(zhàn)爭之后,美國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的里根時代空前繁榮,金融業(yè)再次迎來發(fā)展機會。1988年,紐約銀行收購歐文銀行(Irving Bank Corporation),而1993年之后,直至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fā),紐約銀行在五年時間內進行了33筆收購,包括在1995年收購摩根大通旗下的全球信托業(yè)務部門(Global Custody Business);2000年,紐約銀行收購常春藤資產管理公司(Ivy Asset Management)。2003年,紐約銀行收購潘興有限責任公司,后者為美國彼時的第二大交易清算中心,這次收購對紐約銀行的業(yè)務具有深遠影響;2006年,紐約銀行再次與摩根大通產生交集,前者以旗下的零售銀行業(yè)務置換后者的公司信托資產,紐約銀行從此退出零售銀行業(yè)務。
與紐約銀行深厚的政府背景不同,梅隆金融從誕生之日就是一個典型的家族式企業(yè)。1869年,美國的一名退休法官托馬斯·梅隆聯(lián)合其兩個兒子安德魯·W·梅隆、理查德·B·梅隆在賓夕法尼亞州創(chuàng)建了梅隆家族銀行,即梅隆金融的前身,1902年更名為梅隆國民銀行,1946年與聯(lián)合信托公司(Union Trust Company)合并為梅隆國民銀行及信托公司,1972年再次更名為梅隆銀行。20世紀80年代,梅隆銀行收購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1992年收購費城儲蓄基金會(Philadelphia Savings Fund Society),后者共有54家分支機構,并且是美國第一家儲蓄銀行,成立于1819年。
此后,不斷壯大的梅隆金融已經不滿足于收購小型及地方性金融機構的“小打小鬧”,而是開始與行業(yè)大鱷“交手”。1993年,梅隆銀行分別將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旗下的“波士頓公司(The Boston Company)”以及大陸銀行(The Continental Corporation)旗下的AFCO信貸公司(AFCO Credit Corporation)收入囊中。1994年,梅隆銀行與德福萊斯公司(Dreyfus Corporation)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1999年更名為梅隆金融。2001年,梅隆金融將其旗下的零售銀行業(yè)務出售給國民金融集團(Citizens Financial Group),從而徹底退出零售銀行業(yè)務。
對于2018年的投資,紐銀梅隆財富管理部門的投資總監(jiān)杰夫·莫蒂默認為,雖然2018年實現(xiàn)與2017年一樣耀眼的回報存在一定的困難,但市場仍然會有好于平均水平的表現(xiàn),因為全球經濟“相對健康”;2017年,全球經濟同步增長,這種趨勢在2018年將會繼續(xù),美國的GDP實際增速會達到2.7%,全球平均會達到3.8%,因此金融市場能夠實現(xiàn)可觀的年度回報。
莫蒂默認為,在長達十年的經濟刺激寬松政策之后,美聯(lián)儲已經率先在全球貨幣體系中停止貨幣刺激,雖然美聯(lián)儲已經部分實現(xiàn)了其雙重目標(失業(yè)率達到4.1%、通脹率仍然低于2%的長期目標),但仍然會在加息時機方面繼續(xù)保持耐心,2018年預計將加息三次;相反,包括歐洲和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央行預計將在2018年的大部分時間(甚至全年)都保持寬松政策。
在財政政策刺激方面,“由于貨幣政策已經開始正?;?,財政政策應該助力經濟增長。在目前的經濟擴張后期,我們預計剛剛通過的美國稅法能夠對公司盈利產生較大的利好,并推動總體經濟增速提升,大部分國內公司都將從公司稅的削減中受益,而消費者支出的提升幅度很可能會更加溫和?!?/p>
2017年,美國的通脹率全年都在美聯(lián)儲2%的目標之下運行,我們預計通脹率在2018年僅會溫和地走高,主要是受人口增長趨勢及技術進步的壓制,因此利率也只會小幅度提高,這使得美聯(lián)儲能夠持續(xù)地逐步收緊貨幣政策。因此,收益率曲線仍將持續(xù)平坦。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我們仍然對2018年的投資保持樂觀,發(fā)達國家與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速更加協(xié)調、仍然溫和的貨幣政策、小幅走高的通脹率和利率……所有這一切都能夠為金融市場實現(xiàn)一定幅度的收益提供堅實的基礎。我們仍然認為,投資者應該小幅高配股票頭寸,多樣化的固定收益頭寸應該強調收益率,并包含相關性較低的投資產品。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認為主動選股策略應該是獲得更高回報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