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梅
【摘 要】目的:探討實施系統(tǒng)化個性化孕期保健指導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定期產檢及分娩的孕婦124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62例行常規(guī)孕期保健指導,實驗組62例行系統(tǒng)化個性化孕期保健指導,比較2組分娩方式、產程時間及圍產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剖宮產率、圍產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降低,產程時間有所縮短,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實施系統(tǒng)化個性化孕期保健指導,對促進自然分娩,降低圍產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效果顯著。
【關鍵詞】系統(tǒng)化;個性化;孕期保健指導;妊娠結局
規(guī)范化的孕期保健和產前檢查,能夠及早防治妊娠期合并癥及并發(fā)癥,評估孕婦及胎兒的安危,保障母兒安全。健康教育和指導是《孕期保健指南》的一個重要部分。孕期保健教育是通過行為干預和信息傳播,使患者掌握圍產期保健知識,樹立正確的母嬰健康觀念,以使對母嬰健康構成威脅的危險因素減輕或消除,達到優(yōu)生優(yōu)育的目的[1]。本次調查中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定期產檢及分娩的孕婦124例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以隨機的方式選取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定期產檢和分娩的124孕婦例,初產婦、單胎妊娠,無內外科合并癥。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62例。對照組年齡為22-38歲,平均(30.5±1.1)歲;實驗組孕婦年齡為23-39歲,平均(35.5±1.1)歲。對照組和實驗組孕婦自愿參與本次調查,并簽署調查知情書。本次調查經我院倫理委員會一致認同。對照組和實驗組孕婦年齡等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按照《孕期保健指南》進行常規(guī)孕期保健指導,包括營養(yǎng)和生活方式指導、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慎用藥物、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避免高強度工作、解除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健康等教育。實驗組采用系統(tǒng)化個性化孕期保健教育指導,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2.1實施方式:由固定的產科醫(yī)師負責,依托營養(yǎng)、心理等多學科協(xié)作,實施孕婦系統(tǒng)化個體化保健指導。應用現(xiàn)代通訊技術與孕婦保持適時聯(lián)系,及時解答孕期的各種疑問并給予指導。跟蹤觀察記錄兩組孕婦的BMI變化,孕婦分娩方式、產程時間及圍產期并發(fā)癥情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早產、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等)。
1.2.2體質量管理:按孕期體質量評價標準及增加范圍建議[2]:BMI<18.5 kg/m2為偏瘦,增加范圍12.5-18.0kg; 18.5 kg/m2≤BMI≤24.9 kg/m2為正常,增加范圍11.5-16.0Kg; 25.0 kg/m2≤BMI≤29.9 kg/m2為超重, 增加范圍7.0-11.5kg;BMI≥30 kg/m2為肥胖,增加范圍5.0-9.0kg。自孕早期確定宮內妊娠,建立圍產保健冊開始,由營養(yǎng)醫(yī)師配合,根據(jù)孕婦身體情況、產前檢查結果、飲食特點和孕期不同階段胎兒生長發(fā)育需要,制定個性化營養(yǎng)配餐標準,控制孕期體質量增長在目標范圍。
1.2.3運動指導:根據(jù)孕婦身體狀況、性格喜好制定運動計劃。按孕周分為三個階段,孕16-28周,每日散步20-30min ,盆底肌訓練10min;孕29-36周,每日散步20-30min ,盆底肌訓練10min,孕婦操10min;孕36周之后,每日散步20-30min ,盆底肌訓練10min,孕婦操10min,拉瑪澤呼吸訓練5min。選擇溫度適宜、空氣清新的室內外環(huán)境,鞋子應防滑,衣服應寬松。室內運動時間適宜在飯后30min,室外運動在清晨或者下午4點之后,運動后及時補充水分和碳水化合物。孕婦體操:孕婦做腹部運動、提肛運動,提腹、扭腰,拉伸腰部,做貓姿勢鍛煉。盆底肌訓練:孕婦取站、坐、臥位,行收縮肛門運動,用力收縮盆底肌肉3s以上后放松,每次10-15分鐘。呼吸訓練:孕婦盤腿而坐,拉直背部肌肉,兩手放置于下腹,放松雙肩,鼻子吸氣到腹部脹滿后呼氣,反復3次。
1.2.4心理咨詢與指導:大多數(shù)孕婦在孕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來自于自己身體狀況帶來的煩憂、對胎兒健康狀況的擔憂、孩子出生以后的養(yǎng)育照料問題等。認真聆聽孕婦的傾訴,充分了解其心理狀況,針對性地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根據(jù)孕婦實際情況實施心理疏導,緩解孕婦心理壓力,同時通過與其家屬的溝通交流,取得家庭對孕婦的心理支持。孕晚期孕婦害怕疼痛、損傷和形體改變,表現(xiàn)不安、焦慮、精神過度緊張,易造成產時宮縮無力、難產、滯產、產后出血等。通過模擬分娩過程和產時減痛措施的指導,使孕婦加深對分娩過程的了解,消除對疼痛的恐懼心理,樹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1.3觀察指標 記錄 2 組分娩方式、產程時間 、圍產期并發(fā)癥(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早產、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等)。
2 結果
2.1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娩方式對比
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剖宮產例數(shù)明顯降低,組間有明顯的差異P<0.05。
2.2實驗組和對照組產程時間對比
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產程時間縮短,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對照組與實驗組圍產期并發(fā)癥發(fā)生對比
3 討論
傳統(tǒng)的孕期膳食理念,大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動物蛋白質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孕婦體重增長過多,易并發(fā)糖尿病、高血壓、巨大兒等。而孕期營養(yǎng)不良,會造成胎兒生長受限,增加了早產、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通過開展系統(tǒng)化個性化的飲食指導,對孕婦膳食情況進行有效評估,保持營養(yǎng)均衡,控制孕期 BMI,可為順利分娩奠定良好基礎。通過孕期運動指導,可有效減輕孕婦、胎兒體質量,減少由孕期肥胖引起的圍產期并發(fā)癥,保障孕婦、胎兒的安全。通過孕期保健操的鍛煉,可以改善因孕婦產道軟組織過厚,造成產道相對狹窄,肌肉的力量差,產程進展緩慢的問題[3] 。拉瑪澤呼吸法是一種孕婦在分娩前的鍛煉方法,主要包括神經肌肉控制、產前體操及呼吸技巧訓練,能夠讓產婦在分娩時將注意力集中在對自己的呼吸控制上,從而轉移疼痛,達到減緩疼痛,并適度放松肌肉,有效調整產力,縮短產程。通過心理干預,消除孕期的焦慮情緒,有利于胎兒生長發(fā)育。有研究證實,產婦心理因素和分娩方式密切相關[4]。在孕晚期通過充分溝通和心理疏導,讓孕婦充分了解分娩過程,增強孕婦對自然分娩的信心,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使孕婦在分娩過程中保持良好心態(tài),有利于孕婦分娩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在孕期保健中,采取系統(tǒng)化個性化孕期保健指導,可有效促進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和圍產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呂淑蓮.個性化系統(tǒng)化孕期保健教育對優(yōu)生優(yōu)育的影響探討[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6(8):905-906.
[2]賈延軍,薛玲,龐淑蘭等.孕婦孕產期保健需求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6):2268—2269
[3]錢哨,于珊,段明英.孕婦體重指數(shù)對母嬰預后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9):1260-1262.
[4]曾國瓊,黃智勇,高堅欣.社會因素影響剖宮產的原因分析與干預措施[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4):41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