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麗 景繼慶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廣大教師應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合理組織課堂教學,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讓數學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小學數學教學經驗,探討如何在高效課堂下組織小學數學教學,以供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組織;方法
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為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現代教育改革的步伐,需要教師站在新的高度組織教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教學對象的差異性決定了教師不能采用一種絕對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組織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是多方面、多層次、多因素的活動,要體現靈活性和科學性。我認為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教學設計從單科教學向多學科融合發(fā)展
各類學科知識應該是立體多維的,是為了從不同側面來反映事物或現象,揭示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應該跨越學科,加強學科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在大學科的氛圍下提高學習品質。
1.他山之石
教師在教學中改變學科本位思想,積極探索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發(fā)揮學科的協同作用,將相關學科知識合理地進行融合;把兩個學科中關系相近、相似或相關的內容融合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讓知識與知識“生動”地形成“共振”,及時地把兩門學科之間的內容融入課堂。
2.學科聯動
在許多學科中都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相同的內容在不同學科中都有,但是都不深刻。我們可以以多學科內容中共有的知識點為基點進行多學科知識及多學科教學方式的整合,通過各學科教師之間的互相幫助與交流,從而形成一種強調學習內容綜合、組織形式開放、認知途徑多元以及多學科優(yōu)勢互補的教學方式。
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對物體的觀察,充分運用學生獲得的實踐經驗和感悟開展本學科的學習,在教學中各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逐漸融合,學生受到的教育和獲得的知識趨于完整。同時教師大膽嘗試自然與美術學科、數學學科的結合,體現了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了科學、藝術、審美的完整統一。
二、采用因材施教來組織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課程要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使得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著不同的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比如出現學習狀況的差異,教師要正視這種存在,要具有一顆公正之心。要平等對待學生,不帶有色眼鏡,不偏心、不偏愛、不偏袒,不歧視身心有缺陷的學生或后進學生,做到一視同仁,這樣才能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進行因材施教。
1.尊重個性差異
尊重個性是現代教育的主流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和發(fā)展,讓學生在自由、自我的學習天地中,在民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數學,享受學習的樂趣,表達個人的情感。尊重學生個性,就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張揚個性,發(fā)揮其聰明才智,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和學習。比如小學生有的特別活潑、好動,有的內向,不善于表達。教師要給學生機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2.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分層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一刀切”,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進行統一教學,用一個共同的教學要求教育學生,致使發(fā)生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較差的學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層教學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分層教學是將班級學生按一定的標準分成不同組,進而實行區(qū)別對待的教學方式,教師對各組分別實施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
三、在高效課堂下教師要巧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豐富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注意做到利用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特點,創(chuàng)設合理的數學情景,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情趣化。利用多媒體能將數學中所涉及的結論、概念等形象生動再現課堂的特點,使知識的形成過程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能使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同時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能啟發(fā)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視野,豐富教學內容,加大課堂容量,增強信息反饋,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應用知識的綜合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注重教與學的反思,保證數學教學更有成效
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欲望,但學習不刻苦,聽課時間不能持久、愛動、精力不夠集中。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講課時,要善于用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啟發(fā)性的提問、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數學教學要徹底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錯誤傾向,使教學本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記得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后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這就要求教師每上完一節(jié)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從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帶有規(guī)律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學習。
五、結語
總之,高效的課堂組織,作為學校教育管理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能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行為,保證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個性的發(fā)展。要實現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組織,必須從制訂多維的課堂組織目標、教師的有效引導、課堂合作學習管理和課堂組織評價等方面入手,以實現課堂組織的最大效能,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鄒茂德.如何搞好低年級小學數學課堂組織教學[J].教育,2016(11):00053-00053.
[2]陳俊艷.淺談小學數學如何聯系生活實際組織教學[J].才智,2015(17).
[3]李淑芳.小學數學課堂中探究性教學的組織與實施[J].新課程:中,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