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珂
摘要: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進行讀寫結合也是教師比較關注的問題,本文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2-0144-02
前言:閱讀和寫作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學生對字、詞、句、篇的掌握以及對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讀寫結合”?!白x寫結合”是將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它不僅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新型教學理念,更是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一種基本手段。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寫作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通過長期訓練讀寫結合,可以使得學生同時具備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讀寫結合已不是新詞,已經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去實踐、探索以及運用了,下文筆者就進行深入的探索。
1.分析學生閱讀興趣
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閱讀方面的興趣直接會影響到在他們在課堂中的積極程度。為了更有效的進行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讀寫結合教學,使學生對課文達到深度理解,教師需要在課前全面分析學生情境、以及學生的興趣,在開展課內教學時使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還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引人適當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有效的拓寬了學生的寫作視野。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的進行讀寫結合
2.1 引導學生體會文本表達方法,學以致用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去感悟文本在表達方法方面的特點。通過教學實踐我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在閱讀時適當的分析和滲透寫作的相關技巧,可以幫助學生逐步積累一些表達方面的知識,從而促進他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幫助學生更好的寫作。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課文分析一些作文常識,從中年級開始應該結合閱讀教學讓學生逐步領悟掌握的作文常識有:先總后分、先概括后具體、先具體后歸納等常見的構段方式;按時間順序寫、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按觀察順序寫等常見的文章結構方式;記事要從時間、地點、事件、經過、結果等方面交待清楚;表現人物品質要通過行動、語言、外貌、心理活動的描寫;寫景、狀物應該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進行靜態(tài)、動態(tài)描寫;文章常見的開頭、結尾、過渡和照應等。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首先通過課文的閱讀我們知道了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全文圍繞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富饒和美麗進行展開,整篇文章都充滿了感情,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然后通過對課文的進一步分析,我們很容易得出課文是按照“總——分——總”的順序來描寫西沙群島的。課文開頭用了一個中心句“西沙群島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的地方”來開頭,首先就是一個對西沙群島的總結句;接下來課文分別對西沙群島的風景優(yōu)美和物產豐富進行了描述,風景優(yōu)美主要描述了西沙群島的海水很美,物產豐富主要描述了海底的珊瑚、海參、大龍蝦、魚以及海邊的貝殼、海龜、鳥,這里就是分別描述;結尾又利用了一個總結性的語言來首尾呼應:“西沙群島將會建設的更加美麗和富饒?!痹诮虒W此篇課文時不僅要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情感,還要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掌握這類“總——分——總”文章中首尾呼應的寫作特點,同時在文中作者用了很多“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通過這些修辭手法描寫出了西沙群島不一樣的美,而學生需要不斷的積累這些寫作手法和課文里優(yōu)美的語言,更加深刻的領會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無比熱愛之情。在學習完這篇課文以后,為了讓學生趁熱打鐵,快速的掌握住本文的寫作手法,課后我布置了寫作的任務,我讓學生運用本課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贊美家鄉(xiāng)秋天美景的課文,而我的要求是讓學生運用原課文的“總——分——總”結構,抓住家鄉(xiāng)秋天景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來完成,同時還要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批改作文時我發(fā)現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聯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借鑒課文中的寫作方法,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2.2 通過加強課堂互動來幫助學生分析寫作思路
小學生年齡大多在6到12歲之間,該年齡階段的學生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寫作思路不清晰,這就是造成學生不能良好寫作的一個主要原因,從而使得學生對寫作充滿為難情緒。想要在教學中有效開展讀寫結合,教師應該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及時捕捉到學生的情緒,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及時做出適當調整。每個學生在寫作時都有自己的思路,通過互動可以了解到學生對閱讀的不同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思路并開展該方面內容寫作。
例如,在教學《看雪》一課時,我首先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見過雪嗎?”同學們有見過的,也有沒見到過的,接著對見過雪的同學拋出下一個問題:“你們在下雪天的心情怎樣?”對沒見過雪的同學提問:“在電視上看到雪有什么感受?”通過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得學生提高閱讀該篇文章的興趣。雖然是同一篇課文,但是通過跟學生的互動,我發(fā)現每個學生對該課文的理解都不一樣,他們都有自己的感受。所以在給學生整理完文章結構以后,我讓學生以看雪得心情為主要線索,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寫作思路并且在課后布置了一個寫作任務,因為在課堂上我?guī)椭鷮W生整理自己的寫作思路,并引導他們找到寫作方向,提高學生寫作流暢度,所以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方法。
2.3 挖掘閱讀中寫作切入點,合理導入寫作任務
不同的文章不僅在內容上有所區(qū)別,其寫作手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學生只一味的憑借自己的大量閱讀是很難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的,此時,教師在通過閱讀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時需要充分挖掘文章,并幫助學生找到文章的寫作切入點,首先充分挖掘文章有利于學生深刻的理解文章內容,再者,在引導學生找到寫作切入點時,可以使學生學習到找到寫作切入點的方法,從而在閱讀其他課外內容而沒有老師引導的情況時,也可以輕松分析文章,并掌握相應的寫作手法。
例如,在教學《頤和園》一課后,該篇課文屬于景物描寫的文章,在教學該課文時,我們接觸到很多寓意優(yōu)美的詞匯,比如:“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贝藭r我就給學生們解釋作者在描寫頤和園中所使用的詞匯,并告訴他們這些詞匯適用的語境。比如,此時我有一個疑問:“慢慢地滑過”的“滑”應該是“劃船”的“劃”,作者為什么用這個“滑冰”的“滑”呢?學生回答:用這個“滑”寫出了昆明湖的靜,這樣寫不僅可以使句子變得更生動,更能使昆明湖的靜完美地體現出來。而這就是一個切入點,我現場讓學生們造一個自己以往觀看過的景點,并用上課堂中學習到詞匯。課后我的作業(yè)內容不是讓學生們背今天所學到的生詞,而是利用這些詞結合自己見過的景寫一篇描寫美景的作文,此時學生就能夠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2.4 增加學生練筆機會
在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時,閱讀與寫作雖然同等重要,但是通過我的市場調研數據分析得出:在實際情況下,小學生的寫作難度是大于閱讀難度的。因此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閱讀教學人手,首先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逐步在閱讀教學中引入寫作教學內容,此時的寫作內容不是讓學生當堂寫一篇作文,時間和其他條件都是不滿足的,而是根據閱讀中學習到的寫作手法,根據適當的情況當堂造句或者當堂寫一段文字,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練筆的機會。
例如,在教學《少年國土》一課時,我在給學生深入剖析課文時,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了文中描寫場景以及人物的句子,深人分析句子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首先我先展示給大家我的練筆內容,讓學生再次掌握住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的精髓,然后讓學生們寫出自己學習后的成果,此時增加了學生的練筆機會,同時也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遇到好詞好句隨時記錄以及愛好寫作的良好習慣。讀寫結合的好不好,最好的檢驗方法是通過寫作來完成的,寫作內容優(yōu)不優(yōu)秀離不開練筆,有效的練筆使得讀與寫有機結合,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以及語文表達能力。
總之,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則是反映出閱讀的過程是否深入。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效地設計寫作的訓練,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教師應該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相應的語文課堂展開深入的思考、用心琢磨,爭取達到讀寫合一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肖成杰.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以額爾古納市第三小學讀寫結合教學為例[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2]謝菁.中學語文“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3]廖海燕.潤物細無聲-一例談讀寫結合的習作形式和操作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3,17(14):80-80.
[4]唐桂華.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2(10):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