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蒙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被賦予更高的要求,教師作為知識傳輸與引導者,需要將歷史知識與社會教學有機結合。體驗式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積極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深化對相關歷史知識的掌握并能夠提出不同的觀點。所以,建立并完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體驗式教育體系,也是當今初中歷史教學的必然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體驗式教學;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 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1578(2018)02 -0184 -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進步,中國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步。應新課改的相關規(guī)定,各校開始不斷將歷史教材與體驗式教育相結合,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本文針對當前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體驗式教育方法的應用展開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實現途徑。
1.何為體驗式教學
教師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氛圍的渲染,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主動參與教師的教學行為的教學模式稱為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不僅能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基礎建構,而且能保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融入課堂并內化知識。書面化的知識需要學生對記憶進行強化和再復制,但是情感的刺激卻能歷久彌新,因此,體驗式教學的價值在于對學生認同感和自身體會的調動,使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有更深化的理解。
2.歷史課程和社會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的特質
在初中歷史課堂和社會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的主要特點包括:差異性、主觀性、開放性、體悟性及實踐性。差異性在于學生的性格差異,由于初中時期正是學生心理建設的轉折時期,學生對于外界事物的認知結構和思維能力都有所不同,即使教師給予相同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實際內化時也會產生不同的知識建構,這就是運用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勢,對不同學生產生不同的體驗,對于知識的視角也不同,再進行交流就會全面地認知知識內容。主觀性在于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主觀意念進行體會,即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進行知識的輔助,學生需要在學習中強化自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并且聯系實際促進知識網絡的生成。開放性在于體驗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不同,在實際課堂中學生可以盡情地發(fā)散思維,建立合理化的假設,并且教師在課堂中只是輔助學習的身份,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形成民主自由的開放式課堂氛圍,以保證學生真正地得到有效的知識體驗。體悟性在于體驗式教學更關注學生的感悟,學生對于知識的體驗是一種內化的情感,只是促進學生對隱形知識的感受。實踐性在于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體驗式教學側重學生對于知識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并在體驗中確立正確的思想理念。
3.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的不足
應教育部門新課改的要求與號召,各初中學校開始逐步將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方式投入啟用中。就目前教育活動進展的情況來看,在教師進行教學引導的方式與思維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在當今各大初中校園內,對于歷史教育明顯還存在著應試型教育特點,教師對體驗式教學的方式和意義還很模糊,大多時候依然單純采用背誦授課筆記的方式,硬性迫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死記硬背,在背誦的過程中,無法靈活的將歷史事件進行時間上的排序和對于其意義的歸納。進而導致課堂學習氛圍過于沉悶,促使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忽略了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初中歷史教師在平常授課時,受課本知識的局限性,只講解歷史教材的書面知識點,缺乏延伸歷史情結的側面烘托,無法讓學生進行情境帶入,也就不能構成自己的個人觀點和認識。因此,教師有必要將體驗式教學的進步意義進行研究并充分重視,使學生早日擺脫舊教學模式的困境,提高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深度。
4.實現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方法
4.1 教師引導
對于初中學生,受各方面條件影響,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經濟條件到歷史事件發(fā)生地進行體驗和考察,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以對歷史情結的具體分析為基礎,嘗試不同的方法促進學生進行充分想象體驗,與此同時可以利用相關歷史遺跡在不同年代內的變化作為牽引,進一步提高對學生自主體驗的輔助作用。就拿關于北宋時期經濟的發(fā)展講解作為例子,教師可以利用年代作品《清明上河圖》為輔助,引導學生將自己設想成為圖中一員,親身游歷在這座歷史小城內,將自己的見聞以及觀點作好記錄后,與其他同學與教師進行交流,促進學生深化對相關知識的認識。
4.2 情景設置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時,首先需要對歷史資料進行充分準備,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歷史的視頻與圖片進行展現,確保學生能夠對歷史的進程和時間的更迭加以體驗,從而有效提高體驗式教學的實效性。一般而言,體驗式教學是教師利用歷史資料,使學生能夠進入到虛擬的歷史教學環(huán)境中,并從中獲得感悟與思考。就目前而言,社會文化繁榮發(fā)展,促進了影視文化的快速發(fā)展,出現了大量以歷史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由于初中生缺乏一定的價值觀以及認知力,這些影視作品往往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興趣,營造出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且符合歷史背景的教學材料,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認知力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3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為了更好的貫徹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其明白自己的主體地位,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進行獨立思考。在課程講解中,可以要求學生對事件進行一定的評價,避免書本教材評價的局限性,在歷史事件上作出相對自由的評論。學生之間的各抒己見的交流方式能使其充分體驗歷史的辯證思維,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其更加積極的投入到探索中去。
5.結語
開展初中歷史的體驗式教學方式對當前提高相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廣大教師們要堅持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深化對于體驗式教學的了解,積極有效的運用體驗式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對初中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促進整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 黃秀云,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 (6):233 -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