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秋芬
摘 要:小學音樂課的有效教學能讓學生愛唱歌、唱好歌、會唱歌,讓他們在美妙的音樂中健康、快樂成長,因此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本文從提高小學音樂唱歌教學的措施方面來闡述唱歌教學在小學音樂課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應用;措施
唱歌教育直接與情感相關聯(lián),與心靈相溝通。作為小學音樂課堂中受眾最廣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歌唱教學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普遍關注。然而在新課改之后,部分教師在理解新課改理念時存在一定的偏差,導致在歌唱教學中出現(xiàn)一些有失科學性的做法,阻礙小學音樂課堂實現(xiàn)歌唱教學效果,急需找尋應對措施。
一、引導兒童主動愉快地歌唱
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歌唱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兒童主動愉快地進行歌唱練習。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使其發(fā)現(xiàn)音樂歌唱教學中的樂趣。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通過圖像、影音、音效等來刺激學生的各項感官,培養(yǎng)學生對歌唱的熱愛之情;其次,教師可以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加入一些故事元素,豐富音樂素材。音樂作品多樣化,題材各式各樣,我們也可以說其實一種情緒的表達,有喜悅、有悲傷、有感動等。為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將故事融入于音樂作品中,以使其更富有活力,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從而將其完美的演唱出來。例如,二年級的《大鹿》這首歌,我根據(jù)歌曲情景讓學生模仿小兔、獵人、大鹿的形象,讓學生扮演大鹿的房子、茂密的大樹、盛開的花朵,自主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體驗快樂,完整地唱好歌曲。
二、唱歌教學中趣味的發(fā)聲練習能調(diào)節(jié)氣氛
每節(jié)課唱歌之前,練聲過程是整體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承接唱歌以及唱歌活動的有效途徑。如何讓學生從枯燥的練聲技能中擺脫出來,就需要運用音樂的魅力,發(fā)揮練聲曲的作用。在練聲前,首先要求學生在思想上作好準備,借助發(fā)聲練習曲調(diào)的旋律,訴說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懷。如此,簡單枯燥的練聲曲就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學生也會覺得特別有趣,最終達到練聲目的。
三、“小環(huán)節(jié)”為唱歌教學增加光彩
1.聆聽、感受、演唱
目前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孩子們的音樂感受力,從以往的傳教士改為以學生為本,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形式,也就是說聆聽—感受—表現(xiàn)為一體的模式。欣賞是一個審美過程,通過欣賞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從而創(chuàng)造美,唱歌也同樣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它是在感受自我的同時享受美。無論用什么方法或手段,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達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在上面所闡述的如何構建唱歌教學中,通過唱歌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審美的能力,雖然孩子們的審美能力不是那么顯而易見,但是一個人的審美能力會不斷提升的,孩子們在兒童時期就得到了美的熏陶,審美也會隨之提高,我認為多唱多聽格調(diào)高雅的音樂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
2.合唱訓練,培養(yǎng)學生集體合作能力
小學的音樂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它的目的是想用足夠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的眼球,在唱歌教學中如果加入點簡單的合唱,一定會使唱歌教學更加有趣。通過合唱,不但能增進學生的集體合作能力,同時還能激發(fā)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我認為,在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相對于其他方面教學內(nèi)容更豐富,更需要我們下功夫去揣摩研究。舉個例子,在合唱教學中,如碰到個別學生不顧及其他學生,本來他所唱的聲部需要漸弱,起陪襯作用,而他卻總想壓住別人的聲音,這在平時教學中也是常見的。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就要告訴學生在合唱中,一定要學會互相傾聽,因為合唱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聽賞能力,還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意識。
四、重視學生變聲期及嗓音的保護
學生說話歌唱很容易音量過大,處于稚嫩階段的發(fā)聲器官極易受損。教師要教會學生利用科學的用氣發(fā)聲唱歌、說話。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學習變聲期常識,學會自己判斷、自我調(diào)整、自我保護。小學五、六年級就有學生開始變聲,歌唱時應多用氣息支持輕聲唱,不喊唱。選擇適當?shù)囊舾咭粽{(diào)和朗朗上口、短小精悍的好聽的歌曲,唱歌時間宜短。教師要常常提醒學生:課間不要大喊大叫,如果嗓子得不到休息,后果就會很嚴重,在變聲期對嗓音進行合理的保護和科學的訓練,便能平穩(wěn)地度過變聲期。在這個時期,教師要給學生多講解變聲期及嗓音保護常識,讓學生能科學合理用嗓。
五、啟發(fā)學生想象力,喚起歌唱的欲望
想象力是人的知識、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與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創(chuàng)新形象的欲望。我在低年級唱歌發(fā)生練習中克服了單一乏味的模唱。如“50 30 10│50 30 10│”引導學生思考小狗在叫時是什么樣子?學生發(fā)揮想象會說肚子用力往外擴,一頓一頓的。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跳音唱法已得到訓練,而教師也不必要用專業(yè)術語去指導了。
六、結束語
歌唱是音樂教育的一種音樂手段,也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孩子,當他高興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以表達輕松、愉悅的心情。老師只有打破傳統(tǒng)的歌唱教學模式,注重教師的教,更注重孩子的學,追求并真正實現(xiàn)“真、善、美”三者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讓歌唱成為孩子們的樂事,才能讓孩子們在美妙的音樂中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胡李鵬.用“心”歌唱——對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一點思考[J].音樂時空,2014,(9).
[2]蔣竹.小學音樂課堂中歌唱教學方法的探究[J].新課程:教師(下旬),2012,(1).
(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龍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