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珍 劉玉山
【摘 要】目的:探討婦科腫瘤住院患者負性情緒及其影響因素觀察。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婦產(chǎn)科治療的200例婦科腫瘤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100例)為無負性情緒者,觀察組(100例)為有負性情緒者,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睡眠、疼痛、疾病引起的外貌改變、化療時間、經(jīng)濟狀況、文化層次等。結果:觀察組在年齡、睡眠質量評分、VAS疼痛評分、疾病引起的外貌改變、化療時間、經(jīng)濟狀況、文化層次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負性情緒與年齡、睡眠呈負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疼痛、外貌改變、化療時間、經(jīng)濟狀況、文化層次呈正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科腫瘤住院患者負性情緒與多因素有關,為臨床的心理干預提供了有力依據(jù),以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
【關鍵詞】婦科腫瘤住院患者;負性情緒;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816.9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232-01
腫瘤是當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種疾病,有良性、惡性之分,腫瘤是由于有機體內存在各種致瘤因子導致局部組織細胞大量增生而形成凸起[1]。腫瘤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特別是惡性腫瘤對患者的影響更大,嚴重者直接導致死亡,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的疾病。相對男性,女性更容易患腫瘤疾病,特別是發(fā)生在女性生殖器官上,即婦科腫瘤,其破壞女性的生殖功能、影響女性外表和氣質形象,有些患者甚至會因為婦科腫瘤導致生殖器官缺失,生理感喪失,對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會認同方面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許多婦科腫瘤患者易產(chǎn)生焦慮、孤獨、抑郁、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因此對婦科腫瘤患者進行負性情緒的干預對患者的治療和自身生活信心的重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討婦科腫瘤患者的負性情緒特別是抑郁和焦慮的情況,并進一步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期為臨床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婦產(chǎn)科治療的200例婦科腫瘤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27~76歲,平均年齡(48.4±11.9)歲,其中,宮頸癌98例、卵巢癌41例、子宮內膜癌36例、惡性葡萄胎17例、外陰癌8例;排除有精神病史、性格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心理狀況;SDS總分80分,以得分/80計算抑郁指數(shù),若指數(shù)>0.5確定為抑郁;SAS評分方式與抑郁評分方式相同[2]。以此分為兩組,對照組100例為無負性情緒者,觀察組100例為有負性情緒者。
1.3 其他變量評估方法 采用自擬問卷調查表,根據(jù)研究目的和內容進行問卷設計,收集資料包括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經(jīng)濟狀況、婚姻狀況、子女狀況、基礎疾病、腫瘤惡性程度、外貌改變情況、疼痛情況、睡眠情況、化療時間、是否手術與器官功能喪失等[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19.0版,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間各項指標比較觀察組在年齡、睡眠質量評分、VAS疼痛評分、疾病引起的外貌改變、化療時間、經(jīng)濟狀況、文化層次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負性情緒與年齡、睡眠呈負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疼痛、外貌改變、化療時間、經(jīng)濟狀況、文化層次呈正相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婦科腫瘤是威脅廣大婦女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在婦科腫瘤中,最常見的類型主要包括子宮頸癌、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這三大婦科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以及死亡率。雖然多數(shù)婦科腫瘤易發(fā)生于高齡人群,但如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婦科腫瘤卻發(fā)生在生育期甚至青春期,嚴重影響到婦女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近幾年,很多學者對內外科住院患者的負性情緒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對于婦科腫瘤住院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年齡、睡眠質量評分、VAS疼痛評分、疾病引起的外貌改變、化療時間、經(jīng)濟狀況、文化層次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越輕、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者焦慮、抑郁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
綜上所述,婦科腫瘤住院患者的負性情緒發(fā)生率較高,影響因素也較多,在臨床治療和護理中應加強對婦科腫瘤住院患者負性情緒方面的重視,及時疏導患者的負性情緒,尤其是高經(jīng)濟收入、白領、離退休人員、腫瘤致劇烈疼痛及因病引起外貌改變者,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加強醫(yī)患之間的信任程度以及提升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康復率。通過科學分析,為心理護理提供臨床依據(jù),使患者處于最佳身心狀態(tài),積極面對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飛鵬,張新選,姜曉春,等.婦科腫瘤住院患者負性情緒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3):97-99.
[2] 周健慈.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5,22(5):765-767.
[3] 蔡旺.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2(13):2817-2818.
[4] 江萍,丁佐鼎,徐慶紅,等.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估及其護理干預模式[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2B):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