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_本刊記者 化定興(發(fā)自北京海淀)
2 018年8月8日,“甘棠杯”廉動全球——華人好家風征文大賽頒獎典禮暨家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在家文化論壇環(huán)節(jié),湖南省軍區(qū)原副政委黃祖示少將,中國作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蔣子龍,征文大賽評委會副主任、全美中國作家聯(lián)誼會會長冰凌,大賽評委、湖南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鄭佳明,同治老師劉崐的六世孫女劉紅女士圍繞家、家風、家國情懷的主題進行了探討交流,提升了整個活動的思想深度。該論壇由冰凌先生主持。本刊記者對論壇內(nèi)容進行了文字整理,以饗讀者。
冰凌:今天我們很榮幸請到四位嘉賓就家文化開展一個微論壇和即興交流。鄭佳明老師是一個文化學者,是湖湘文化重要的宣傳者、策劃者、領導者,現(xiàn)在我們先請鄭佳明老師發(fā)言。
鄭佳明:非常高興參加這樣的活動。我們以前對家文化重視不夠,因此,對這樣的活動我是衷心的擁護和支持。在發(fā)言之前,我首先要向蔣子龍先生表達敬意。多年前,我讀了您的《喬廠長上任記》,還將這篇小說作為學習資料。這篇小說可以說是關于國企改革最早的小說。多年后,沒想到在這里見到您,向您致敬,這個算“以權謀私”了。
鄭佳明
家風、家文化對中國人太重要了。咱們中國古代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都是圍繞家來組織的,因為我們是農(nóng)耕社會,發(fā)展的是自然經(jīng)濟,人是靠宗法和血緣的關系連結起來的,我們的社會基礎就是家。第一,家是一個生活單位,一個人的生命在這里產(chǎn)生,吃喝拉撒睡都在這里。第二,家是一個生產(chǎn)單位,過去的家庭要組織生產(chǎn),進行財政的收入、分配和消費。第三,家庭是一個教育單位,我們的第一個老師就是家長,什么樣的家庭出什么樣的孩子。第四,家庭是一個文化與娛樂的單位,是一個人習慣與習俗、人格養(yǎng)成的單位。
孝,是我們中國最大的“仁”,也是我們中國最基本的家庭觀念。所以我們古代經(jīng)常講以孝治天下。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傳承下來,家是一個基本的細胞,但這么多年來,我們的家庭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第一,我們長時間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家在戰(zhàn)爭中受到了影響。第二,這些年我們急于搞經(jīng)濟建設,市場經(jīng)濟下,人們的心變得浮動起來,對家有所影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計劃生育政策,很多家庭只能生一個,這樣,家庭的結構就發(fā)生了變化。從這幾個方面來說,我們家的觀念淡漠了。但從海外或者國內(nèi)的港澳臺地區(qū)看,我剛才說的那些因素影響比較小,他們反而在家文化的傳承上比較好。今天,在我們傳統(tǒng)文化復興和回歸的時刻,我們搞這么一個活動非常好,我希望這樣的活動繼續(xù)搞下去,堅持數(shù)年必有成效。謝謝冰凌老師!
冰凌:剛才鄭老師從理論層面對家文化進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和闡述,我覺得非常好,非常感謝!剛才是學者對家文化的理解,現(xiàn)在我們請作家發(fā)表自己的高見,有請蔣主席。
蔣子龍:樹立好家風是一個好題目,《清風》雜志倡導清正家風是很合適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家風和世風、民風、國風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任何一風都是互相影響的。我們很難對當今社會風氣做出根本改變,但我們從家風開始還是有希望的?,F(xiàn)在治療癌癥有一個方法,就是殺死癌細胞。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好了,家庭就有希望;家庭好了,社會才有希望。我們現(xiàn)在的家風被破壞了很多,比如“文化大革命”,對家庭的破壞就很大。
蔣子龍
本來,家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強項,我們這個民族特別講究家風、家規(guī)、家訓、家族,有些動蕩的時代,社會非常困苦的時候,門閥依然不倒,大的家族依然沒有敗壞,家風家規(guī)還在。比如六朝時代,還有王謝子弟,芝蘭玉樹。盡管這么多年了,我們對道德、倫理、家庭有所損壞,但還是有很多大的家族、家訓留了下來。我看了本次征文,我們獲獎的一篇文章,就是談胡耀邦家風的,這個很難得,非常好。最近這些年,我們看到了很多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事情,主流媒體報道的一些案例可以看到,不少家庭藏污納垢,老婆孩子出事帶動高官出事,比如從某人家里挖出多少現(xiàn)金,現(xiàn)金有在煤堆里的,有在冰箱里的;有的老婆孩子在國外,自己一個人在國內(nèi)工作,然后再臨時找一個女的組織家庭。家風到達如此地步令人擔憂。非常希望我們的家風恢復老的傳統(tǒng),至少要清正廉潔、孝順,不要浪費。
冰凌:剛才蔣老師從家風的歷史延續(xù)和當前存在的問題,做了非常透徹的說明,特別強調(diào)了我們舉辦此次活動深層次的意義,謝謝蔣老師!昨天舉辦的歡迎儀式上,我唱了一首歌,叫《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當年,我讀了毛選四卷,做了大量的筆記,可以說,毛主席的書到現(xiàn)在對我們的影響還非常大。通過此次征文活動,我認識了黃祖示將軍,他是當年學毛著積極分子,現(xiàn)在我們請他講講他的家風故事。
黃祖示:今天,我特別要介紹一下我的老師,解放以前的老師,他是地下黨員,我的母親給他站崗放哨,他就是今天出席我們活動的沈一之老人,今年他88歲了。如果要談家風的話,他就是我們家的見證人。我的祖先是山東人,后來遷到了湖南。我出生以后,我們那里有一個黃家祠堂,祠堂有一塊匾,叫“清白傳世”,這是我們家的一個傳家寶。我們家還有一句話一直傳到現(xiàn)在,叫“樂于助貧”,凡是貧困的人我們要去幫助。戰(zhàn)爭年代,有很多難民,我的母親就給難民煮稀飯,當時我還在母親的肚子里。我生下來的時候只有一斤半,所以我的小名叫斤半五,當時之所以能活下來,就是和難民互相幫助。我很小就有一種意識,那就是中國人民要團結起來,不能受敵人的侵犯?,F(xiàn)在,我?guī)ьI我的孩子繼續(xù)扶危幫困,為村里老百姓修房修路,并為此奮斗不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我們的精準扶貧一定能取得勝利。謝謝大家!
黃祖示
冰凌:非常感謝黃將軍分享他的家風故事,從黃將軍身上,我深刻體會到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血脈里流淌著我們的家文化,這也是我們這支軍隊具有強大戰(zhàn)斗力的重要原因。下面,我們有請劉紅女士分享她的家風故事。
劉紅:今天很榮幸和這么多專家學者談論家、家風、家國情懷。我自己是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做了30年建筑設計。但是這幾年呢,我一直在研究我老祖宗的故事,并被他的故事所打動,就轉(zhuǎn)型做文化了。我的祖先是清朝同治皇帝的老師,叫劉崐,他出生于1808年,是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人,與曾國藩屬同一時代。1841年,劉崐考中進士進了翰林院,曾擔任過多項重要職務,如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江南正考官,湖南學政、湖南巡撫等,為推動湖湘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劉崐因為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對皇帝很忠誠,所以得到道光皇帝、咸豐皇帝的大力提拔。后來發(fā)生了辛酉政變,肅順等顧命八大臣被殺,劉崐因為是肅順的下屬而被革職查辦。不過隔了一年,劉崐就被慈禧太后重新啟用,擔任順天府尹,后來擔任湖南巡撫。從劉崐1841年為官到1871年從湖南巡撫任上退下來,正值清朝特別動蕩的年代,他始終以國為家。因為太平軍攻打長沙,岳麓書院、城南書院曾遭到了毀壞,擔任湖南巡撫第二年,劉崐就著手重修岳麓書院,現(xiàn)在岳麓書院的格局、規(guī)制基本是劉崐定下來,因為他新增、改建了50%,維修了50%。
從1868年重修岳麓書院到今年,正好是150年。而近代以來,湖南很多人才就是從岳麓書院出來的。劉崐想到國家內(nèi)憂外患,他想以教育興國、文化化人。更令人感動的是,他擔任湖南巡撫時,一年中接連死去了三個親人:唯一的妻子,唯一的兒子、兒媳。他那時才60歲,但他不納妾、不續(xù)弦,帶著兩個孫女、三個孫子讀書。他還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倡修、督修《湖南通志》,由李元度、郭嵩燾主撰,歷時十八年。
我想說的是,劉崐處處表現(xiàn)出以國為家,舍自己小利為國家分憂,以他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后人。我知道祖先的歷史故事后,用了七八年的時間,把他的故事進行了收集。在這個過程中,我的主業(yè)有所放棄,主要就是為了宣傳他、傳承他的精神。
冰凌:剛才,劉紅女士對自己的祖先劉崐進行了一個簡要回顧,我在美國有兩個出版社:一個是紐約商務出版社,一個是美國國際作家書局,我很愿意對你祖先的相關書籍進行海外的出版,還可以將書贈予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讓你祖先的精神在世界發(fā)揚光大。今天我們的論壇雖然規(guī)模小,但規(guī)格高,從各個層面對家、家風、家國情懷進行了闡述,內(nèi)容完整,角度新穎,讓我們再次感謝各位嘉賓的到來。
劉紅
部分獲獎作者發(fā)言摘要
昔月
三伏入京城,滾滾熱浪迎;北大最舒心,蕩漾好家風!
我來自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參加本次征文大賽的海外作者,對“廉動全球——華人好家風”頒獎典禮的隆重舉行,表示衷心的祝賀!
我能參與這次活動,一是被征文的主題深深吸引,二是受中歐跨文化作家協(xié)會的影響。我的家人值得寫,作為協(xié)會的會員應該寫。
我寫的是一篇因錯而立的特殊家風,是晚輩們?yōu)楦改笐c生祝壽的真實故事。在網(wǎng)絡投票階段,得到了親人、同學、同事、同鄉(xiāng)、知青戰(zhàn)友和國內(nèi)外文友的贊譽和支持。能有這么多人閱讀我的文章,傳播正能量,最后還獲了獎,我很知足;今天,來到頒獎現(xiàn)場,能親眼目睹和親耳聆聽大師們的指教,我非常高興!
家,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好家風,是好國風的寶貴能源庫。只有家風正了,我們自己才能幸福,我們的下一代才能健康成長,我們的民族才能受到世人的普遍尊重,我們的“中國夢”才能實現(xiàn)!
風,會傳播種子;今日的首都,就好比良種集散地。善良、勤儉、廉潔、孝道的好家風,將從這里吹向祖國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乃至全球的每個角落!
中國有希望!
鐘卓茗
首先,感謝欣賞我文字的評委和讀者們,感謝我的指導老師齊跡老師,還有一直支持我寫作的家人們,你們是我最堅強的后盾,也是我努力前行的不竭動力。
其次,我想分享一下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在問,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因為擁抱變化,就是擁抱未來。而我卻一直在想,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不變的是什么?我想其中一個就是家風吧。我的這篇《老規(guī)矩》不僅是我對家人、“家風”的致敬,同時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致敬。這篇文章的靈感和內(nèi)在哲學是源于儒家經(jīng)典——四書五經(jīng)中的《中庸》一書?!安黄^之中,不易謂之庸”的智慧貫穿了我的全文。其實在剛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發(fā)問過自己內(nèi)心,到底“家風”是什么?剛開始我認為,我的家風就是爺爺所代表的嚴謹苛責的作風,而后來我慢慢地發(fā)現(xiàn),“家風”是《中庸》一書所代表的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后來,我發(fā)現(xiàn)所謂的“家風”和文中寫到的“爺爺”都只是一個載體,真正的“家風”是流淌在中國人血脈里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才是真正的國之精神,一國之風。家風,連著國風。
最后,我想聊一聊自己的一個設想,我想把我此次獲獎的獎金捐給非洲守望自然野保發(fā)展研究中心,這是我假期參加的一個活動,它的創(chuàng)始人是來自中國的星巴叔叔。這個項目是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世界的舞臺上,宣傳野保的理念。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有責任把“國之精神”發(fā)揚光大。也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加入,如果有需要,請和我聯(lián)系。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那家風就好像那個蒲團,它既安放了我的身體,也安放了我的心靈。再次感謝在坐的各位老師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