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娟
摘要:小學語文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和靈活性,是小學生培養(yǎng)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通過自身的努力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為小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教育,促進小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但是,當前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課堂仍然枯燥無味,缺乏生機,對小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因此,本文將著重探索使小學語文課堂煥發(fā)生機的有效策略,以此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課堂;生機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8-0026-01
評價一節(jié)課的好壞,重要的一條就是看這節(jié)課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濃厚,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在當今"創(chuàng)新熱潮"洶涌的時代,作為語文學科的教師,更應該適應時代的需要、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課堂呈現(xiàn)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1.把寬松愉悅送給學生
英國哲學家斯賓塞說過:'' 求智如果能給學生精神上的滿足與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情和意的作用,推動學生由''學樂''到''苦樂''進而到''樂學''。
語文教學十分注重情感的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寶藏,喚起學生心靈上的感悟,促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心理品質共同發(fā)展。再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以導游的身份帶領學生朗讀全文,以一種假想旅游的方式把學生帶進了山青水秀之中,一開始就渲染了氣氛,激起了學生的美感。教學重點部分時,請學生代替我當小導游,概括出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然后分別運用美麗的畫面;優(yōu)美的音樂、生動的語言等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在身臨其境中通過視覺、聽覺、想象讓學生感知特點,在引導學生去琢磨、領悟課文蘊含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情緒飽滿、興致勃勃。
2.切實加強朗讀訓練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方式,它是把無聲的語言轉化為有聲的語言,是對所讀作品的再加工、在創(chuàng)造。朗讀時,教師要做好示范,首先要入境,然后融情入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如《觀潮》一課,讀潮來前要輕柔舒緩,潮來時則要改為快節(jié)奏的高亢聲調(diào),并請學生閉上眼睛,一邊聽朗讀,一邊展開想象;潮來前江面和岸上的景象,潮來時有又是怎么的奔騰咆哮,啟發(fā)學生在想象中領略錢塘江大潮那種雄奇奔放的壯美,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再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當中,讀出大潮的壯美。
就像葉圣陶先生說的:''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作為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思考時間,讓學生的讀書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即''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注重詞匯的積累和運用
所學應有所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僅在單單地讀,還包括聽、說、寫的訓練。其中的任何一項訓練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在課堂教學中,可嘗試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注重詞匯的積累,以便學生在寫作中能夠靈活運用。
例如在學習《一夜的工作》一課時,為了促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以及更有效地體會周總理不辭辛苦的工作作風,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組織學生讀、畫、理解后,將學生的視線引向插圖,問:''你們能不能找一個恰當?shù)脑~語來概括出周總理工作時的態(tài)度呢?''學生立即紛紛發(fā)言;認真、一絲不茍、一心一意、全心全意、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兢兢業(yè)業(yè)…….許多我并未想到的詞語學生竟然也脫口而出,就連坐在后面聽課的老師也連連稱贊。有時,我也會請學生拿起粉筆,將自己所說的詞語寫到黑板上,參與板書設計。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詞匯的積累,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勇氣,也培養(yǎng)了美感,并使學生真切體味到了收獲的美悅。
4.激發(fā)興趣 激勵贊賞
教師感到最為苦惱的事,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備的一節(jié)課,到課堂上課時,很多學生一點聽課的心思也沒有,在下面做小動作或者說話,嚴重挫傷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但這問題并非全是學生的錯,主要是老師缺乏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試想,老師的辛勤勞動在課堂上付諸于實踐,目的也是為了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尊重,那么學生聽課也要得到老師的衷肯,老師要學會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只有對學生尊重,學生才會對教師的教學感興趣。學生不僅是我們的教育對象,而且也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教學過程,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就是要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馬克.吐溫曾經(jīng)說過,"一句美妙的贊語可以使我活倆個月。" 威廉。詹姆士也曾說過,"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是渴望受到贊賞。"激勵是一種無形的動力,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贊美是一種催化劑,贊美學生的優(yōu)點,是對他本人的最大的肯定,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和動力。經(jīng)常及時地鼓勵和贊美學生,可以幫助他們在自卑、無助、彷徨中度過難關,在張揚個性、表現(xiàn)自我中增強學習信心。
俗話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作為穿梭于新世紀之時空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須積極參與到教育教學研究中來,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立足與課堂,給課堂引入一泉活水,賦予課堂一片勃勃的生機,給每位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愉快地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