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學 李虹 李海濱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下肢血管成形術后患者對比劑腎病(CIN)的發(fā)生率與危險因素。方法 選取該院2017年1—6月期間收治的行下肢動脈造影檢查或(和)腔內(nèi)血管成形術治療的96例下肢動脈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分成糖尿病組(n=61)、非糖尿病組(n=35)。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術中對比劑用量、術前血紅蛋白濃度、血糖、血脂譜、血肌酐水平及術后48 h血肌酐水平。結果 糖尿病組患者年齡大于非糖尿病組,糖尿病組患者血紅蛋白濃度低于非糖尿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組患者中,基線腎功能減退亞組患者的對比刺用量少于腎功能正常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對比劑腎病的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發(fā)現(xiàn),對比劑腎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為血紅蛋白濃度。結論 糖尿病患者血紅蛋白濃度與對比劑腎病呈正相關,同時采取有效預防措施控制對比劑用量,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造影和經(jīng)皮腔內(nèi)血管成形術后對比劑腎病的發(fā)生風險。
[關鍵詞] 糖尿病下肢血管成形術;對比劑腎病;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b)-0186-02
目前,臨床在治療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時多采用下肢動脈經(jīng)皮腔內(nèi)血管成形術(PTA)[1]。該手術的下肢動脈造影檢查及手術操作均須用到對比劑,而對比劑能夠損傷腎臟,引發(fā)急性腎損傷,導致對比劑腎病。目前,臨床已愈加重視對比劑導致的CIN[2]。該文筆者通過對該院2017年1—6月間收治的96例糖尿病PIA術后患者的研究,分析下肢動脈造影與PIA手術患者的CIN發(fā)生率及關聯(lián)危險因素,以探究下肢動脈造影檢查及PIA治療的腎功能安全性?,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行下肢動脈造影檢查或(和)腔內(nèi)血管成形術治療的96例下肢動脈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jīng)檢查均確診為下肢動脈病變,且已排除合并嚴重全身性疾病患者,嚴重心、肝、肺功能異?;颊?,近期使用過腎毒性藥物患者,意識不清或精神異?;颊?,血容量不足或低血壓患者,術前1周或術后2 d使用對比劑進行檢查或治療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3]。將所有患者分成糖尿病組(n=61)、非糖尿病組(n=35)。其中,糖尿病組有男41例,女20例,年齡61~96歲,平均(66.2±14.6)歲;非糖尿病組有男24例,女11例,年齡60~97歲,平均(66.7±14.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上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患者資料收集 術前,統(tǒng)計好患者年齡、性別、原發(fā)疾病、伴發(fā)疾病等基礎資料;測量患者體質(zhì)量及血壓;取患者靜脈血用以檢測患者血常規(guī)、空腹血糖(FPG)、A1c型糖基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術中,記錄患者對比劑用量;術后48 h取靜脈血以檢測患者血肌酐。
1.2.2 患者手術方法 術前2 h,給予所有患者靜脈滴注生理鹽水,用量及速度為3 mL/(kg·h),使患者充分水化。術中至術后6 h,接著給予所有患者靜脈滴注生理鹽水,用量及速度為3 mL/(kg·h)。若患者以二甲雙胍口服治療糖尿病,應于術前1 d停藥至術后48 h,以免乳酸性酸中毒。術中,給予患者動脈穿刺,將血管鞘置入,通過鞘管動脈,注射3 000 U肝素,以免誘發(fā)血栓。術中,應追加1 000 U肝素/h。采用低滲非離子型含碘對比劑歐乃派克(碘海醇,批準文號:H20000599),按照1:1比例用肝素鹽水稀釋用再行使用。使用時應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并按照患者下肢動脈造影結果選擇球囊擴張血管成形術或(和)支架置入術[4]。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術中對比劑用量、術前血紅蛋白濃度、血糖、血脂譜、血肌酐水平及術后48 h血肌酐水平。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用(x±s)來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比較計量資料,以CIN的常見危險因素為自變量,單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以α=0.15為水準,篩選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可能影響因素;再將這些影響因素納入方程進行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及術前基線血液生化指標對比
糖尿病組血紅蛋白濃度(Hb)(g/L)、紅細胞計數(shù)(RBC)(×1012/L)、紅細胞比積(Hct)(%)、空腹血糖(mmol/L)、總膽固醇(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血肌酐(μmol/L)、腎小球濾過率(eGFR)[mL/(min·1.73m2)]分別為(62±18)、(133±26)、(4.5±0.7)、(39±7)、(5.4±1.6)、(4.7±0.9)、(1.0±0.3)、(3.0±0.8)、(1.5±0.9)、(83±35)、(87±37);非糖尿病組Hb、RBC、Hct、FPG、TC、HDL-c、LDL-c、TG、Scr、eGFR分別為(70±10)、(123±21)、(4.1±0.7)、(36±7)、(7.6±2.6)、(4.9±1.5)、(1.0±0.4)、(3.2±1.2)、(1.3±0.8)、(88±45)、(80±35)。糖尿病組年齡大于非糖尿病組,糖尿病組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比積低于非糖尿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血脂譜、基線腎功能狀態(tài)相比,差異不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基線腎功能減退與腎功能正常組患者對比劑對比
糖尿病組對比劑用量CMV、CMV/eGFR分別為(53±31)mL、(0.6±0.6);非糖尿病組CMV、CMV/eGFR分別為(54±18)mL、(0.7±0.6)。按照患者術前eGFR值將患者分成基線腎功能正常亞組、基線腎功能減退亞組。糖尿病組腎功能正常亞組CMV、CMV/eGFR分別為(53±33)mL、(0.5±0.5);基線腎功能減退亞組CMV、CMV/eGFR分別為(47±15)mL、(1.1±0.7)。糖尿病組腎功能正常亞組對比劑用量多于基線腎功能減退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糖尿病組腎功能正常亞組CMV、CMV/eGFR分別為(56±19)mL、(0.5±0.3);基線腎功能減退亞組CMV、CMV/eGFR分別為(47±16)mL、(1.3±0.8)。非糖尿病組兩組患者對比劑用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CMV/eGFR校正腎功能狀態(tài)后發(fā)現(xiàn),糖尿病與非糖尿病組,基線腎功能減退亞組CMV/eGFR比值顯著高于腎功能正常亞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CIN發(fā)生情況對比
糖尿病組與非糖尿病組,每組所有患者及不同腎功能亞組的CIN發(fā)生率相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CIN相關危險因素的Logistics回歸分析
經(jīng)過Logistics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年齡、血紅蛋白濃度、空腹血糖、血肌酐、對比劑用量為其危險因素,其中血紅蛋白是CIN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3 討論
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其并發(fā)癥下肢動脈病變(LEAD)已成為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的社會問題之一。而LEAD PTA術后CIN的發(fā)生則與患者自身年齡、基礎腎功能減退、糖尿病、對比劑用量等有關[5],該文研究發(fā)現(xiàn),血紅蛋白是CIN發(fā)生的獨立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降低血紅蛋白濃度能夠有效降低對比劑腎病發(fā)生風險。同時,采取有效預防措施控制對比劑用量,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造影和經(jīng)皮腔內(nèi)血管成形術后對比劑腎病的發(fā)生風險。
[參考文獻]
[1] 王玉萍,沈世林,蘇東君,等.對比劑腎病研究進展[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7,26(6):572-575.
[2] 劉雷,石莉,張宜明,等.造影劑劑量與估計腎小球濾過率比值對高齡糖尿病患者造影劑腎病的診斷價值[J].中華診斷學電子雜志,2014,2(4):279-284.
[3] 葉錦棠,張保翠,羅健,等.血肌酐正常人群中糖尿病與對比劑腎病的相關性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6,31(2):123-125.
[4] 夏奇奐,陳群,杜斌,等.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造影劑腎病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8,56(5):82-85.
[5] 張善穩(wěn),曲小龍,孟璟,等.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對比劑腎病的危險因素及預后分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4):341-346.
(收稿日期:201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