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梁 魯夢琳
〔摘要〕求助者王某是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一周前因為在課堂上做小動作被老師批評后摔書、撕本子,哭泣,情緒低落。同時出現(xiàn)食欲下降,睡眠質量受影響等癥狀。心理測驗結果顯示求助者性格傾向于內向不穩(wěn)定型。其問題符合一般心理問題的標準。咨詢過程中主要使用了合理情緒療法對其進行干預,經過四次咨詢,求助者的情緒明顯好轉,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關鍵詞〕不良情緒;一般心理問題;合理情緒療法;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25-0041-04
一、一般資料
(一)人口學資料
王某,女,12歲,五年級學生,身體健康,發(fā)育良好,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父母為普通職工,雙方無精神疾病史。
(二)個人成長史
王某是獨生女,順產足月出生,母親身體健康,孕、產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藥物。三歲上幼兒園,其間父母離異,跟隨媽媽一起生活。媽媽在其學習方面要求嚴格,干涉較多。求助者自尊心強,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學習成績優(yōu)秀,是同學、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好學生。
(三)精神狀態(tài)
情緒略顯低落,感知覺良好,邏輯思維清晰,語言表達流暢,情感反映自如一致,人格完整。
(四)身體狀態(tài)
睡眠質量下降,胃口差,最近有輕微哮喘,吃中藥。
基本能與同學和睦相處,能主動參加集體活動。
(五)心理測試結果與分析
選擇測試為艾森克人格問卷(EPQ)(幼年版),標準分為:E:40分;N:60分;P:50分;L:40分。
測試結果顯示:個性傾向于內向,情緒傾向于不穩(wěn)定,無精神質傾向。
二、 主訴與個人陳述
(一)主訴:一周前,因課堂上做小動作被老師批評而情緒低落,飲食及睡眠質量受影響。
(二)個人陳述:上周五上午第四節(jié)課是數學課,我的肚子突然疼起來,本來想跟老師說的,但是想著忍忍就放學了,就沒有報告老師。過了一會兒因為疼得厲害,我的座位又靠近暖氣片,我于是就靠著暖氣片,歪著身子聽課。老師看了我?guī)籽?,沒說什么。過了會兒老師要求做完題的同學找老師批錯,教室里有些混亂,我就跟同桌鬧了一下,我知道是我不對,數學老師也狠狠批評了我。過了一會兒,班級紀律還是不好,數學老師又開始拿出這件事說事,批評我。我非常生氣,紀律不好的同學一大堆,憑什么只批評我一個人?過了會兒數學老師又讓我們拿出數學書,我就使勁摔了一下書,撕了書和本子。中午放學回家,媽媽發(fā)現(xiàn)了我在鬧情緒,她說老師在這種情況下批評我,是可以理解的。還說我三天兩頭為這種小事發(fā)脾氣,所以才會得哮喘,讓心理教師給輔導輔導。
三、咨詢師觀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詢師觀察
求助者身體發(fā)育正常,衣著整潔,樣貌清秀,有禮貌,問答自如,口語表達能力好,領悟力強。自知力完整,對自己的情緒現(xiàn)狀認識清晰,心理過程協(xié)調一致。無幻覺、妄想,有明確的求助要求。當提及數學老師批評她的過程,她情緒低落,不停地流淚。
(二)班主任和同學反映
班主任反映求助者學習刻苦努力,成績優(yōu)異,自尊自律。做事認真,在班里擔任學習委員,檢查同學們語文作業(yè)時認真細致。但是有些敏感,想得多,愛鉆牛角尖。在三年級曾跟體育老師之間發(fā)生了一次讓師生們都記憶猶新的事情:求助者因為在體育課上被老師批評跑步時與同學談笑,與老師發(fā)生了爭執(zhí),情緒反應強烈。為此,媽媽和姥姥找到學校評理,責怪老師誤會她,不該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斥責她。
同學反映求助者課堂表現(xiàn)好,人際交往較好,三到五年級因為座位空間大小問題跟前后桌鬧過兩次別扭。
(三)家長反映
孩子還算聽話懂事,就是自尊心比較強,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類似這種的同學矛盾這兩年已經發(fā)生過幾次,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互相體諒一下就過去了,可是孩子就是想不通。上周五為數學課的事,又好幾天不開心。最近這孩子有點哮喘,吃著中藥,擔心孩子想不開,也怕她心情不好影響學習,只好求助心理輔導教師。
四、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社會原因:
1.單親家庭,媽媽要求嚴格。
2.三年級發(fā)生過一起師生矛盾問題,孩子情緒反應過激,媽媽、姥姥的處理方式欠妥。
3.數學課課堂犯錯,數學老師揪住這件事不放,一而再地批評她。
4.缺乏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幫助,被批評后未得到媽媽、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關注。
心理原因:
1.不良認知方式。
2.缺乏正確、有效的舒緩不良情緒的方法。
3.人格特征:性格內向,追求完美,自尊心強。
五、咨詢目標的確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與求助者協(xié)商,確定以下咨詢目標。
(一)近期目標
緩解低落情緒。改變不合理觀念,如“老師不應該批評我”。改善睡眠、飲食狀況。
(二)長遠目標
增強求助者看待問題、應對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心理自我調控力;構建合理的認知模式,促進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
六、 咨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詢方法與適用原理:合理情緒療法
根據求助者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心理問題類型及強烈的求助動機,雙方商定采用合理情緒療法進行輔導。
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 理論,A 是指誘發(fā)性事件;B 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fā)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C是個體相關的情緒反映及行為結果。通常人們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fā)性事件A引起的,即A 引起了C。ABC 理論指出,誘發(fā)性事件A 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fā)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 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二)咨詢時間:每周一次,共四次,每次50 分鐘
七、咨詢過程
咨詢過程分三階段,共進行四次咨詢。第一階段是心理評估診斷與咨訪關系建立階段:此階段是咨詢的第一次,旨在了解來訪者基本情況,確定咨詢目標和咨詢方案。第二階段為心理咨詢階段:此階段包括咨詢的第二、三次,幫助來訪者了解合理情緒療法,使其領悟到自身的不合理信念,認識到自己的不良情緒是由于被老師批評后的不合理看法所引起的,而不是事件本身。通過交談與辯論、啟發(fā)與引導,幫求助者學會樹立合理的信念而舍棄不合理信念。第三階段為結束與鞏固階段:此階段是咨詢的第四次,對咨詢效果進行鞏固和總結,監(jiān)督來訪者把學到的理性觀念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并結束心理咨詢。
第一次咨詢
目的:搜集資料,了解來訪者基本情況和困擾問題,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方法:攝入性會談、心理測驗。
過程:咨詢師熱情接待來訪者,詢問來訪者的基本情況,收集資料,探詢來訪者的心理困惑及改變意愿。實施了相關的心理測驗,對測驗結果進行了分析和反饋,并做了初步的問題分析。介紹心理咨詢的性質、限制以及咨詢過程中有關事項與規(guī)則,商定咨詢目標。
作業(yè):讓來訪者回憶并記錄自己被老師批評后頭腦中出現(xiàn)的想法。
第二次咨詢
目的:介紹合理情緒療法,根據ABC理論對求助者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和診斷,明確自己的ABC。幫助其領悟自己的不良情緒與不合理信念之間的關系。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借助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形象地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求助者表示能接受此觀點。同求助者一起利用表格的形式分析自己問題的ABC。
咨詢片段(尋找不合理信念):
咨詢師:剛才我們找到了誘發(fā)事件和不良情緒?,F(xiàn)在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在這件事情上你的不合理信念是什么。在上次的作業(yè)中,你記錄了自己當時被老師批評以后,情緒低落時的想法和觀念。你能說說嗎?
求助者:當時很多同學都說話了,為什么老師只批評我?老師不該一而再地批評我一個人。老師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我,讓我感到很丟臉。
咨詢師:很好。合理情緒療法認為,我們的不良情緒不是因為誘發(fā)事件產生的,而是人們對于事件的態(tài)度和看法。你思考一下,自己的這些想法中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
求助者:(無奈地笑)我不覺得我的想法不合理呀!
咨詢師:原來你是這樣想的。那么,我們假設,類似的事情發(fā)生在你們班另外一個人身上,那么她有沒有可能有跟你不一樣的反應。
求助者:(沉默一分鐘左右)可能有。
咨詢師:在你周圍的同學中,能舉出一個類似的例子嗎?
求助者:(思考)我的同桌就是,她上次忘了帶作業(yè),數學老師非說忘了帶就是沒寫,給她扣了分,她只是難過了一下就好了。
咨詢師:嗯,一樣是面臨讓自己難堪的事情,但是不同的人做法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求助者:(思考)可能是她的想法不一樣吧。
咨詢師:嗯!想法不一樣,情緒反應就會不同。你再大膽猜想一下,如果你同桌面臨你這樣的處境,她會怎樣?
求助者:不知道。不過可能沒有我那么氣憤,激動吧。
咨詢師:嗯,那你再想一想,是你的什么想法使得你在這件事上比她更容易激動、氣憤呢?
求助者:(思考)可能是我總認為老師不該這樣批評我吧。
咨詢師:嗯,“老師不該這樣批評我”。這個想法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嗎?
求助者:老師上課那么忙,她當時看到我倚著暖氣片,坐得不端正,看了我?guī)籽?,可能就是在警告我,我卻沒明白她的意思。過了一會兒又跟同桌說話,所以老師特別生氣,就批評了我。
咨詢師:你剛才的意思,我能不能理解為:當初你認為“老師就不該這樣批評我”,現(xiàn)在想來,其實是有不合理的地方的。
求助者:(思考)是的。
咨詢師:剛才,你站到了老師的立場上去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角度發(fā)生了轉變,看到了你原先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非常好?,F(xiàn)在,我請你把這個不合理的信念記到表格里。
家庭作業(yè):要求求助者對表格中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認真思考,尋找并領悟自己的情緒問題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的關系。
第三次咨詢:
目的:幫助求助者修正或放棄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放松訓練
過程:反饋咨詢作業(yè),使求助者認識到自己的不良情緒是由于自己被老師批評后的不合理看法引起的,而不是事件本身。針對上述不合理信念,通過交談與辯論,引導與啟發(fā),幫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求助者主動提出,自己在遇到此類事件時之所以有不良的行為表現(xiàn),是因為自己根本控制不住情緒。咨詢師簡單地教授求助者做放松訓練。建議求助者在遇到類似情形時,做自我放松。
咨詢片段(修正不合理信念)
咨詢師: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上次的家庭作業(yè)。
求助者:老師,上次我回到家以后,認真地思考了表格內容,覺得你說得也對,也不對。
咨詢師:我很有興趣聽聽,哪個地方對?哪個地方不對?
求助者:照我們上次說的,我覺得“老師不該這樣批評我”確實是不合理的信念。那難道老師該這樣批評我嗎?他也有他不對的地方呀!
咨詢師:看來,你深入思考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老師很高興。這就是我們這次咨詢要解決的問題。說“老師不該這樣批評我”這個想法有些不合理,你能接受。但是要是說“老師就該這么批評我”好像也不合適。那么怎樣把這個想法改個說法,讓他更合理呢?你想一想。
求助者:……(沉默)
咨詢師:我們舉個例子,如果老師想:同學們每節(jié)課都必須坐得端端正正,認真聽講。你覺得她的想法合理不合理?
求助者:合理呀!學生就應該這么做呀!
咨詢師:但是學生都做到了嗎?
求助者:那倒沒有。
咨詢師:那老師豈不是每節(jié)課都要生氣上火?
求助者:嗯。(笑)
咨詢師:那我們能不能把老師的想法給改一改,讓它更合理些,這樣老師就不用每節(jié)課都那么生氣上火了。我們可以把她的想法“你們每節(jié)課都必須坐得端端正正的!”(咨詢師說到“必須”的時候語氣故意加重。)改成“你們每節(jié)課——”
求助者:我們每節(jié)課都盡量坐得端端正正的。
咨詢師:真了不起。換了一個詞。你再看看,如果老師要是這么想,即使遇到坐得不夠端正的孩子,她內心的感受也會怎么樣?
求助者:不那么生氣了。
咨詢師:那你想想,你的不合理信念“老師就不該這樣批評我”可以仿照這個改法,怎么改?
求助者:老師盡量不這樣批評我。
咨詢師:了不起!這樣一改,你再感受一下,即使是老師忍不住批評了你,你心里還會像一開始一樣那么難以承受嗎?
求助者:嗯,不會那么難受了。
家庭作業(yè):回顧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件事情是因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找出不合理信念,并試著與之辯論,把它變成合理信念,并寫成文字形式。自己每天堅持做一次放松訓練。
第四次咨詢
目的:鞏固咨詢效果;結束咨詢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反饋咨詢作業(yè),求助者已認識到,很多時候自己的不良情緒并不是誘發(fā)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自己內心存在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求助者自我感覺良好,癥狀基本消失。咨詢師做咨詢回顧和總結:建議求助者在消極情緒到來時做自我放松,緩解不良情緒;同時引導求助者將此次的認識擴展到生活的其他領域。
八、 咨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的評估
上課注意力集中,睡眠和飲食問題改善。想到上次的誘發(fā)事件能夠心平氣和。遇到同學、師生矛盾能夠靜下心思考,積極尋找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情緒表現(xiàn)不過分激烈。
2.求助者周圍人的評估
班主任反映,求助者很少出現(xiàn)人際矛盾。心態(tài)平和了很多。同桌反映求助者比以前開朗。
3.咨詢師的評估
求助者情緒已基本穩(wěn)定,改變了錯誤認知,建立了合理的信念,能以正常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咨詢基本達到預期目標。
咨詢總結:
1.求助者的主觀能動作用和家校通力配合是學校心理咨詢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本次咨詢中,求助者的自我反思和質疑,也激發(fā)了我對咨詢過程和目標的思考和修正。在第二次咨詢結束后,我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更傾向于從求助者身上找問題,而忽視了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上的簡單粗暴,以及家長對于孩子負面情緒的否定和排斥。于是,在第二、三次咨詢之后,我分別跟求助者的數學老師和媽媽進行溝通,交流了看法,對師生溝通和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梢哉f,求助者的問題改善是家校溝通、通力配合的結果。
2.求助者性格內向,情感細膩,自我要求嚴格,追求完美,這種個性特征使得她極易成為心理問題的易感人群;但是從另一層面說,求助者因為年齡小,個性和思維處事模式還有可塑性,所以科學的引導、糾正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該怎樣對她持續(xù)地引導、強化,增強其看待問題的能力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塑造其健康健全的人格,對于老師和家長來說,既是契機,也是挑戰(zhàn)。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qū)萬華小學,煙臺,264000)
編輯/劉 芳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