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要:語文教學一直在我們的學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從字詞的認識,到句子的分析,再到文章的解讀,因此,教師應從學生學習的細微處著手。語文教學中,學生們的每一次聆聽,每一回領悟,每一段疑惑,其言語,表情,手勢動作和情感都是精神成長中的細微之花,而老師們的講解、啟發(fā)、贊美,在恰如其分時就能在教育的廣袤土地上澆灌出理想花朵。本文以教學的細節(jié)處為基礎,發(fā)現(xiàn)細微的小學語文教學特征,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細微處;透視特征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階段,此時學生尚且年幼,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反應能力都尚且不足,尤其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去細心觀察,通過細微處去了解每位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感覺不到壓力,能夠輕松快樂地學習,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樂學、好學。
一、活躍課堂氣氛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在課堂上講,有的學生看似在聽可心里有可能在想什么東西好玩,有的學生可能當時真的在聽了但不一定能記到心里,也有一些學生聽得認真記得仔細,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生在下面做一些小動作根本不在聽課狀態(tài),這些狀態(tài)導致語文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失去活躍的氣氛。這些教學模式需要改善,教師需要通過觀察細節(jié)去掌握學生的心里需求,偶爾可以通過班班通展示圖片、視頻資料,講一些小笑話活躍課堂氣氛,把學生的思想拉回到課堂中來,將知識點潛移默化地植入孩子們的心中,以學生的理解為主,根據(j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去調(diào)整講課的進度,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由被動的學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膶W。
二、教學方式多樣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斷增加,有創(chuàng)新型、活躍型、保守型、突破型等等,這些方法雖好但在實際教學當中很多都不太實用,有些方法可能適合個別學校但不適合所有學校。根據(jù)地域和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到最適全本校學生的教學模式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同樣是小學,城市里的孩子與山區(qū)的孩子在學習方式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都會有所不同。小學語文是要注意細節(jié)的,這一階段的學生相對較小,比較頑皮,教學方法也要隨之改變,要多元素,多樣化,避免單一方法給學生造成厭煩心理。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再結(jié)合實際情況,以學生能接受的事物為例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黃山奇石》一課中,用文字表達各種奇石像什么,學生的想象會很多,但不一定能達到滿意的效果,但如果學生看到奇石像猴子或像桃子這樣的真實圖片或影像,同學們一定會感興趣。如果有去過那里的學生也可以讓他給大家分享一下,他看到的黃山是怎樣的景色;在《丑小鴨》一課中,可以選擇幾個學生去扮演人物角色,讓同學們身臨其境,去感受丑小鴨剛開始受到的壓力和它后來的努力與堅持。我相信任何的講述都可能沒有身臨其境來得更為真實,同學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紙船和風箏》一課中,也可以讓同學們?nèi)グ缪萑宋锝巧?,不過這次是團隊合作方式,同學們可以自由分為兩組紙船組和風箏組,在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去玩這個游戲,使其學習團隊精神。
三、教學的實用性
通過對語文教學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一些誤區(qū),語文好像沒有數(shù)學那么輕松易懂,沒有數(shù)學在實際中的用處大,因此學生學習語文便沒有學習數(shù)學那種自豪感,而且語文詞匯量大,相對復雜。但其實不然,語文只要找對方法也是可以輕松學習的,需要從細微處觀察,耐心講解,很多字或者詞語也許只差了一點點學生容易理解錯誤,尤其“土”字和“士”字筆順筆畫完全一樣,只是一個橫長一個橫短而已,所以非常容易理解錯誤,在認識這些字詞的同時,更要將其表達的含意講解透徹,使學生不只認識這些字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靈活運用所學詞語也會增加自身的自豪感,更能提高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由被動的學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膶W,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想空間,使學生發(fā)揮其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潛力。
例如:在《大雁歸來》一課中,曾讓同學們寫過有關(guān)環(huán)境變化的作文,然后讓同學們描述一下自已身邊環(huán)境有哪些變化,再告訴同學們環(huán)境變化,河水污染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再給大家普及環(huán)保的重要性,提高環(huán)保意識,不僅自身要做到還要帶動身邊人做好環(huán)保。
四、教學需要細心和耐心
學生的學習習慣越早養(yǎng)成就越好,因為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很難改變,小學階段有很多家長和教師不太重視學習習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規(guī)劃,需要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小學生思想處于懵懂狀態(tài),如果遇到反面教材會導致學生誤入歧途,不僅影響今后的學業(yè)還會對身心造成損傷,所以需要教師去引導,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小學是基礎階段,此時的學生是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開端,是為今后學業(yè)打基礎的時候。因此,在教學時要從細微處去觀察,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不要落下每一位同學,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給同學們一定的思想空間,讓其發(fā)揮想象力,課堂氣氛要活躍起來,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做到細心、耐心地去關(guān)注每一位同學,全心全意地呵護好祖國未來的希望。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要從細微處去觀察,其實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雖然都是小問題,但習慣一旦養(yǎng)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被放大,對今后的學業(yè)非常不利,甚至還會影響到生活與工作。所以,要從根源處做起,從細微處觀察,以學生的需求去改變教學模式,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為今后國家的人才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凌青;;寫身邊事,道尋常理——喚醒語文作文的有效教學[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2]粘江芬;;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感悟[J];學周刊;2012年01期
[3]楊華;;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學周刊;2012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