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立有
摘要:在新的教育體制改革下,各校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完善與提高,尤其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更是以體驗式學習模式為主,讓小學生在切身體會與實踐中找到語文學習的意義,為構(gòu)建高效語文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體驗性學習;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39-0237-02
一、引言
語文是我們?nèi)粘I钪须x不開的一項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不僅具有形象性和生動性,更具有實踐性,只有認真學習語文理論知識,才能讓小學生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能力,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人格,而且在更多的生活體驗中得到不斷的升華。
二、小學語文體驗性學習的重要意義
語文學習是通過對各個事物進行真實性的描寫和刻畫,然后再以優(yōu)美的筆觸進行客觀性的反映和分析,讓小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之美。所以體驗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也只有在各種體驗式的學習中,才能夠把學生帶入一個全新的意境,讓他們從語言的描述升華到切身的體驗,然后才能進行感悟。比如說在學習到《山中訪友》一文時,老師可以帶領(lǐng)小學生熟悉整篇文章,然后通過文章中的段落分別進行引導,讓小學生對山中的古橋展開想象,體驗一下老橋的魅力,想一想橋下水中那人影、魚影、月影。在這種美的享受中,學生們也會自然而然地愛上這篇文章,愿意對文中的語言及文字去進行細細的揣摩,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在學習了文章之后,能夠回味無窮,能夠把好心情、好記憶,還有一路的月色帶回家。
另外,在體驗性學習時,語文老師還可以運用故事化的情節(jié)來為課堂教學增加懸念,讓小學生在充滿期待與好奇的心理下,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主動性,而且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來講,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更能夠讓他們久久難忘,對提高語文素養(yǎng)水平和教學質(zhì)量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三、小學語文體驗性學習的實踐過程
(一)進行趣味性引領(lǐng)
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不強,在進行語文體驗時,需要老師的正確引領(lǐng),才能夠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在現(xiàn)實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對小學生的引領(lǐng)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更沒有激發(fā)起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小學三年級的一篇文章《海底世界》時,老師就可以把藝術(shù)性的提問合理的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善于從小學生們的特點和喜好出發(fā),去進行問題的設置,讓小學生不僅可以從提問中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秘感,而且還能夠激發(fā)小學生探究海底奧秘的思想。所以老師可以先從最簡單的海底動物入手,讓大家通過對海底動物的討論來找到共同的話題,進而把這些海洋生物的特性與習慣與大家一起分享。而后,老師就可以進一步讓小學生去探索海底的各種寶藏、各種植物,讓小學生們在好奇中去認識海底世界的豐富多彩。在這種富有激發(fā)性和引導性的提問中,不僅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輕松和愉快,而且還能夠使小學生在這樣的提問過程中產(chǎn)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收到更高的實效性。
(二)設置提問的藝術(shù)性環(huán)節(ji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的融入提問模式,不但可以讓小學生去進行思考,而且還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這種教學模式的運用如果沒有藝術(shù)性,就會讓小學生感受到莫大的壓力,不但不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會讓小學生害怕課堂提問,使體驗式學習得不到實效性。比如說,在學習《趙州橋》一文時,因為小學生們對橋梁建筑的了解較少,他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橋拱,更不能夠理解一些數(shù)字對趙州橋具有什么樣的意義,所以在進行這類文章的講解時,老師必須要先給學生進行形象生動的描述,然后再讓他們進行體驗,這樣才能夠發(fā)揮其有效性,還有在學習《一株紫丁香》時,老師一定要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和情感的融入,運用藝術(shù)性的提問方法,去引導學生把對老師的愛用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讓學生們深切地體會到文章之美。而不是在課堂上盲目地進行提問,讓每個學生面對問題都感到束手無策,使提問的過程變成“審問”的過程,影響小學生激發(fā)的發(fā)揮和思想感情的融入。
(三)引導閱讀性體驗
小學生因為正處于求知欲強、好奇心重的年齡階段,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一定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引發(fā)學生去研究和探索的氛圍,先帶領(lǐng)他們走進知識的迷宮,然后再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去進行啟發(fā),讓他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去進行文章的閱讀和理解,去解開迷宮之謎。這種閱讀式的體驗過程不但可以改變傳統(tǒng)說教式教學的枯燥性,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究中開動大腦,活躍思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而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能夠在課堂上隨時抓住學生們的心理,以小故事、寓言甚至課堂游戲或多媒體教學等的方式來進行啟迪,讓小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引下,結(jié)合自己閱讀后的感想,去進行思考。
四、小學語文體驗性學習的方法和策略研究
(一)增加語言的生動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是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有力武器,通過生動化的語言來抓住小學生們的心可以說是體驗性學習的一種最好方法和策略,而且美妙的語言描述和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夠使枯燥的文字敘述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對周圍的事物產(chǎn)生一種向往和欲望。例如,在學習六年級第一單元的《草蟲的村落》時,因為這篇文章不僅語言優(yōu)美,而且插圖也非常的生動、形象,能夠激發(fā)起小學生們的學習欲??梢哉f這是一篇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文章,尤其文章中的一些擬人與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更能夠激發(fā)起小學生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鄉(xiāng)村美景的向往之情。
(二)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
當今的時代是網(wǎng)絡化、信息化的時代,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在各個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為了增加體驗性學習的效果和質(zhì)量,語文老師一定要善于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的優(yōu)越性,通過多媒體技術(shù)的圖文并茂以及聲像并存的特點,展現(xiàn)給小學生一副多姿多彩的課堂情境,從而調(diào)動起小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nèi)硇牡赝度氲秸n堂學習當中。比如說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有一篇文章《開國大典》,要想讓小學生對整篇文章融會貫通,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要讓他們得到真正的體驗。這時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讓小學生通過《開國大典》視頻的觀看,來體會當時場面的恢弘與壯觀,想象得出當時毛澤東同志的動作和人民群眾的熱烈反應,從而燃燒起他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熱情,而且通過《開國大典》盛況的展現(xiàn),還能夠上他們擁有愛國主義情懷,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全國人民的無比自豪的心情。從而對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得更加透徹和深入。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有些文章是適合朗讀的,而且通過深情的朗讀就能夠找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反復的朗讀還能夠獲得文章內(nèi)容的感知能力,不但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而且還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通過對不同類型文章的朗讀找到情感的依托,能夠認識到不管哪種類型的文章,其語言和文字都是為了具體情節(jié)的描畫服務的,從而找到語文表現(xiàn)手法之美。比如說在學習英雄類型的文章諸如《小英雄雨來》《金色的魚鉤》等文章時,要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去朗讀,而對于《山中訪友》《梅花魂》等文章時,要滿懷深情地去朗讀,只有找到朗讀的意境,才能品味出各種文章的魂。
五、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科,而不是一個枯燥無味,只有“之乎者也“的課堂,而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想真正的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就必須要加強小學生體驗性學習的實踐,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讓他們在體驗性學習中找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易紅玲.小學語文課堂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實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6,(26):144+146.
[2]肖慧.小學語文體驗性學習的策略與途徑[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110-111.
[3]郭萍.在體驗中快樂學語文——小學語文體驗性學習的實踐[J].浙江教育科學,2015,(04):44-45.
[4]沈家良.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思考與實踐[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3,(01):98-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