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萬里
我已進入古稀之年,人如黃昏,如今的寫作無疑是在落日邊上題詩。
我與落日的關(guān)系由此親密。
落日并不是偶爾伴我而行,它天天同我相見。天空和落日走過的天空,也是我寫詩的行旅。
如果把落日的一天比作我寫詩的一生,那么它的早晨和上午象征著我蓬蓬勃勃的青春寫作期,它的中午即為我如日中天的詩歌輝耀之際,它的下午暗示了我的寫作已經(jīng)由痛快淋漓轉(zhuǎn)入了緩慢沉著的態(tài)勢,它的黃昏不言而喻映照著我的晚年寫作了。
一天如此的短暫,一生多么的快速。在落日里敲鐘擊鼓的人今夕何夕?在硯臺邊濡筆作歌的我怎能不惜時如金!
天空的面色多么好看。
必然憶起高適的“出門看落日”,王維的“長河落日圓”……還有我正想寫的“落日里的傷口”,“落日中永遠不落的落日”。
我很為欣賞落日的個性,它一身正氣,滿面紅光,臨末不懼,甘獻余照,有著令人敬仰的神圣、崇高、無私、輝煌。同時,落日還啟發(fā)了我——我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應(yīng)該有個性特征,比如個人氣質(zhì)、個人語言、個人意象、個人風(fēng)格。唯有個性化即典型化的強調(diào)和突出,才能超越一般,產(chǎn)生出難以預(yù)料的完美表達和抒情愉悅。
當(dāng)然,還有落日給予我的時間意義和無窮無盡的詩歌遐思。
由此想起了在彭水住家小樓的木廊上看落日的心情:目光斜越過烏江,雞籠山的右側(cè),一團燦爛的神物緩緩西墜,又大,又沉,仿佛攜帶著重金屬一樣的詩句,讓我驚心。還有,在涪陵酒店大廈第二十三層的窗口觀落日,余暉下的白鶴梁漸漸歸于斂翅般的冥思,點易洞暗了,但我沒有愴然泣下,有的是用皎潔的心致迎迓詩意的明月和繁星。還有,在重慶半島的朝天門外領(lǐng)略波濤起伏上的洶涌落日,在南山浩蕩天風(fēng)里吟哦桂花中簌簌而下的平靜落日……
落日沒有結(jié)束,只有過程。
所以,我必須抓緊生命之筆,努力在落日邊上題詩——題半世悲歡也似花開花落,題一生滄桑不如滄海一粟。但是,我依然要題,題落日是我的薄暮之神,它拒絕光芒時而我詩歌的黎明正在來臨。
我在落日里得到一個句號似的紅色房間,我在其中做夢、寫詩、談愛,幻化自我如同神話的蛹或者寓言的蟬。
哦,落日不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