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常說“智者當借力而行”,古人云“君子非異,善假于物也”,這都是指善于借助別人力量的人事業(yè)易成功。那么,學習上又如何借力呢?
關鍵詞:學習;借力;中學生
現(xiàn)階段的中學生,學習科目繁多,升學壓力大,沉重的學習任務成了壓在他們身上的一座大山。那么,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的問題成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熱議的話題。筆者從教學中體會到絕大多數(shù)同學是靠死啃書本來艱難地積得一分一分的,而不善于借助身邊諸多有用的資源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人們常說“智者當借力而行”,古人云“君子非異,善假于物也”,這都是指善于借助別人力量的人事業(yè)易成功。那么,學習上又如何借力呢?下面就此作一簡單的闡述。
一、 借學校之力
學校是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學校提供的設施、師資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資源。具體說來應該:
(一) 充分利用老師的課堂教學
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運用一些科學的聽課方法和策略。具體應做好如下幾點:
1. 做好聽課的準備,聽課準備工作做得好壞,將直接影響聽課的質(zhì)量。聽課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知識的準備。主要是通過預習的方法,這樣可以保證在教師講新課的時候“聽得”懂。
物質(zhì)的準備。學生在做聽課的準備工作時,還應該準備好用的課本、筆記本和其他的學習用具。
精神的準備。聽課的精神準備有兩方面:一是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二是注意勞逸結合,保證上課前有充沛的精力。
2. 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學習內(nèi)容,要做到心領神會,帶著問題來學習,有針對性地學習,有頭緒地學習。同時領會老師的方法和思路,關鍵知識點必須做好筆記。
3. 課后應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整理。
(二) 利用實驗室的各種儀器做好實驗探究,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是借學校設施之力。百聞不如一見,親眼看過,親手做過的實驗怎能輕易忘記呢?
(三) 學校舉行的各種考試、競賽可用來對自身的知識查漏補缺,鞏固提高。經(jīng)過考試的知識還能特別加深印象。
二、 借家庭之力
環(huán)境造就人,家庭是中學生成長的最重要的環(huán)境。學生在家里應該聆聽家人及左鄰右舍的勸告,從他們的談吐和信件往來中學到新的知識,提高文學素養(yǎng)。從干家務活動中使書本知識得到應用而加深理解,從待人接物中領會到思想品德的內(nèi)涵,從親朋好友的關心中得到激勵。也從別人失敗的事例中,得到前車之鑒。
學生可以利用家庭中的器具進行觀察、調(diào)查以及科學探究。如:讓學生探究電冰箱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電磁爐和電飯鍋工作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液化氣瓶中的科學知識;家庭用水情況的調(diào)查和分析等;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開展一些家庭小實驗、小發(fā)明,一方面彌補學校實驗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創(chuàng)新意識??傊抑械娜粘S闷泛蛷U舊物品具有簡單、直觀、經(jīng)濟等特點,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揮。
三、 借社會之力
社會的需求是學生學習的動力。社會需要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因此設立了嚴格的考試、考核等選拔制度。成績優(yōu)異的當然被優(yōu)先錄取。因此,學生應借此樹立遠、近期目標,且付諸行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必定是一個好學求上進的人。懂得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是真正會學習的人。
社會又是一個大熔爐,給我們提供了各方面鍛煉的機會。中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又能磨煉人的意志?!笆朗露疵鹘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胸懷理想,走向社會,能學到很多書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融入社會的學生,容易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質(zhì),會獲得豐富的學習題材,大大擴展了知識視野。
信息化社會資源的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極大地提高了知識獲取、選擇與創(chuàng)新的效率。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學習資源的廣度與深度都大大加強,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網(wǎng)絡學習資源就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只要利用得當,它便成了學生身邊的好老師。如查找資料,答題解疑,互助交流等,既有趣又高效。
四、 借同學之力
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密切的就是同學了。同學間討論的問題印象很深,同學間互背互改、知識搶答等最容易被牢固掌握。利用班上的學習小組的競爭氛圍,激勵學生成績進步。注意觀察學習他人好的學習習慣,借此彌補自身的不足。
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備受理論界關注的“合作學習”,正以其“親切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交談、融洽的氛圍、高效的獲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納?!爸鲃訁⑴c、善于合作、樂于探究”,正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生命力在于其“合作目標”,合作學習要讓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合作、體驗合作、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融入班級集體中,學會處理同學關系,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都是非常可貴的團隊精神。
五、 借課外讀物之力
學生喜歡看課外書,多數(shù)是用于消遣的。很少想到利用到某科目上去。事實上,這些健康的課外讀物上的知識更具有趣味性、針對性,比純粹的輔導資料更容易掌握。常常有人議論為什么某同學喜歡看課外書而成績還那么棒,其實他只是善于借力罷了。
課外閱讀可以提高中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健全他們的心靈和人格,認同和維護人類的基本價值,如理性、自由、公正、誠信等,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拓展。
當然,許多學生在學習中也用了部分借力方法,但那是零碎的、不自覺的、偶爾的借力方法。這里之所以再總結出來,僅僅是表達這種觀念是一種主動借助外部力量服務于學習的觀念。學生有了這一觀念,便會更主動、輕松、高效率地學習,而不再被動地、盲目地、單調(diào)地在苦讀中煎熬。
參考文獻:
[1]賈麗娟.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探析[J].成才之路,2017(30).
[2]喬永宏.班主任工作“六字訣”[J].甘肅教育,2017(19).
作者簡介:
曾志紅,湖南省漣源市,湖南省漣源市金石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