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曉峰
摘 要:在高職院校足球課程教學中應用學生基本條件分層、課程目標分層、教學手段分層、考核測評分層等手段,采用全面、客觀、合理的分層教學方法,能夠較好地解決傳統(tǒng)足球課程教學存在的弊端。
關鍵詞:高職院校;足球課程;分層教學
一、前言
足球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之一,每年有眾多學生參與足球課程的學習。學生身體素質條件的差異由于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遺傳因素的影響而客觀存在。在高職院校足球課程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均呈持續(xù)下降的趨勢。調整授課形式,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非常必要。
二、分層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的對比分析
在高職院校足球課程教學中,我們必須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異步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達到培養(yǎng)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目的。
1.實驗方式
選取武漢船院足球選項課學生共400人,分成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將對照組和實驗組均設為三個層次班級進行授課,實驗組根據(jù)自身素質、技戰(zhàn)術認知程度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定,進行層次劃分;對照組按傳統(tǒng)模式劃分班級。
實驗組分層教學: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技戰(zhàn)術認知和專項技能三個方面進行測試;身體素質測試項目:1500米跑、前拋實心球;基礎技戰(zhàn)術測試:足球技戰(zhàn)術、足球基本規(guī)則;專項技能測試:腳內側傳球、射門、長傳、顛球、射門。
2.實驗結果分析
在專項技能測試中,實驗組傳球精度、射門、長傳、顛球的平均分分別為2.3、8.8、22.8、25.9,對應標準差為0.9、1.1、2.9、7.3;身體素質測試中1500米跑、前拋實心球的平均分為6.14、9.60,對應標準差為0.13、1.2。對照組在專項技能測試中的平均分分別為2.2、8.8、22.5、26.1,對應標準差為1.0、1.0、3.0、6.6;身體素質測試對應的平均分為6.16、9.65,對應標準差為0.11、1.2。數(shù)據(jù)顯示,對照組和實驗組測試數(shù)據(jù)大致處于同一水平,結果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通過分層教學,我們對期末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在專項技能測試中實驗組傳球精度、射門、長傳、顛球的平均分分別為5.2、7.8、36.8、61,對應標準差為1.1、0.8、3.6、8.3;身體素質中1500米跑、前拋實心球平均分為6.08、10.20,對應標準差為0.12、1.6。對照組在專項技能測試中對應的平均分分別為3.1、8.6、28.5、36,標準差分別為0.9、1.0、3.8、8.2;身體素質對應的平均分為6.11、10.10,對應標準差為0.12、1.4。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專項足球技能方面出現(xiàn)了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知,高職院校足球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在實施分層教學后,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水平基本接近。教師結合足球課程的授課目標、課程任務和相關要求,編制適合各層次班級的教材和授課計劃。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運動負荷等方面,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升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提高競爭意識。
3.分層教學的考核評價
分層教學的考核評價最主要的特點在于,不同層次班級的考核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包括專項技能、身體素質。每個分層教學班級綜合考核指標達到本層次班級排名的前20%,即可升入上一層次班級進行學習。通過分層教學,學生逐漸在潛意識中建立了“終身足球”“終身體育”的概念。這是實現(xiàn)足球課程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結論
1.分層教學的教學效果顯著
分層教學能更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足球技能的全面發(fā)展,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在高職院校足球選項課中,在現(xiàn)行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實施分層分組教學的效果良好,通過對各階段測試數(shù)據(jù)的對比,發(fā)現(xiàn)教學效果顯著。
2.分層教學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分層教學法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
3.分層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分層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淡化傳統(tǒng)足球課程教學的競技性和功利性,其大力倡導分層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增強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從而達到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岳正穩(wěn),王恩東.足球選修課分層教學探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2(S1).
[2]李溯.體育教育專業(yè)足球教材的發(fā)展過程分析與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2).
[3]葉盛中.足球專項理論教材的設計和比較研究[J].渝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4).
[4]王曉梅,李軍漢.淺析健康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S2).
[5]劉春燕.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4).
(責任編輯:黃天駿 莊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