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劉偉
【摘 要】“比”表示的關系本身就很抽象,怎樣才能讓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并接受呢?兩次的教學效果截然不同。第一次我舍不得放,可是越抓學生反而越糊涂;第二次教學的時候,我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找、去發(fā)現,結果卻出人意料。我想這大概就叫強扭的瓜不甜,強摘的花不香,同時也給了我一個深刻的啟示。
【關鍵詞】比的初步認識;教學策略;啟示
【中圖分類號】0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437(2018)10-0163-01
1 “比”的初步認識
《比的初步認識》是蘇教版教材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除法中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本單元例7、例8和相關的練一練及習題。任務是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等。教材的內容既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又關注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層次性和多樣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碰到“比”,但有些跟本課中的“比”則是風馬牛不相及,要如何讓學生正確地進行區(qū)分,并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就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之一。
2 “比”的表示方式
上課伊始,我就在黑板上寫下“比”這個字,讓學生讀一讀,并說一說平時生活中是怎樣用的。學生有的說:“我們班男生比女生多?!庇械恼f:“運動會上有比跳高,有比跳遠……”還有的說:“NBA比賽時計分都是23比34什么的……”這樣看來學生對“比”倒是不陌生,可跟它的本質卻不沾邊,和本課的教學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隨即我就板書并揭題,讓學生自然地意識到原來在數學上還存在著另一個不一樣的“比”,從而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出示了書上的例7圖,讓學生說一說媽媽早晨都準備了哪些飲料,它們的杯數之間有什么關系,觀察之后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再進行集體交流。小組合作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既讓好學生在小組里扮演了一回老師的角色,也讓學困生提前得到了一些啟示,當然如果同組的學生意見一致,那么在交流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思維也就同時得到了整理,這就為接下來的集體交流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集體交流時,學生很快說出了果汁和牛奶杯數之間“和”的關系、倍數關系、相差關系以及計算算式,在此過程中,我隨機將學生的發(fā)現出示在大屏幕上,為接下來認識“比”打下埋伏。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绷昙墝W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學能力,所以我們就更要注意處理好學生自學與老師講授的關系了。當學生說到果汁與牛奶杯數的倍數關系時,我立刻引導學生打開書本進行自學,學生自學完之后再進行集體交流,從而讓學生初步認識比、比的各個部分名稱及比的寫法。
在學生對比有了最初步的認識之后,我接著出示例8,讓學生獨立算一算,算完之后再說一說。因為速度=路程÷時間,這種表達式學生能信手拈來。而這種路程和時間之間相除的關系在數學上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表示,到底可以怎樣表示呢?于是我讓學生再一次進行自學,在這里老師已經給學生指出了明確的自學方向,而這一要求也是學生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的,所以老師絕不要代勞,這不僅不是給學生增加負擔,反而學生因為是自己的勞動所得還會更有成就感。
3 “比”的關系
學生兩次通過自學知道了果汁與牛奶的杯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和路程與時間之間的關系都可以用 “比”來表示,但在此過程中老師并沒有過多講解,只是起到了指引的作用,及時地提出質疑,指明方向,但“比”到底表示兩數之間怎樣的關系呢?老師也不要急于求成,仍然堅持順勢引導,相信能水到渠自成。
緊接著我把學生剛剛找到的幾種數之間的之和、相差、倍數及路程與時間之間的關系一起出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觀察,并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發(fā)現了什么。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大屏幕上的這幾種關系有的是用加法計算的,有的是用減法計算的,還有的是用除法來計算的,特別是用除法來計算的兩種關系,他們還可以用比來表示,而其它的卻不能用比來表示。由此老師提出,看來比和除法有著非比尋常的關系,接著我就安排了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的第三次自學,揭開了比的神秘面紗。
本課教學同時也給了我一個深刻的啟示,該讓學生經歷的就要學生去經歷,該學生做的老師就不能太勤快,因為嚴才是愛。學生只有在經歷中才能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在磨練中才能主動對自己進行調整,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這也是促進學生對學科本質進行理解的最有效教學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