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語言的學習當中體現(xiàn)了中國和英語語言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因此在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是,從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來看,往往過于注重單項輸入英語知識和英美文化,而對于中國文化的導入相對比較欠缺。在本文的研究當中,主要離立足于這一領(lǐng)域進行分析,結(jié)合相關(guān)案例闡述了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華文化導入策略。
關(guān)鍵詞:大學英語教學;中國文化;導入策略
一、 引言
作為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容小覷的,語言是人類形成和表達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信息載體。而文化本身是一個復合的整體,其中涉及諸多方面,包括知識、信仰、藝術(shù)、道德等。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通過文化現(xiàn)象來優(yōu)化英語教學已經(jīng)成為一大趨勢,所以本文將展開以下幾點論述。
二、 英語教學中進行中國文化導入的理論依據(jù)
關(guān)于中國文化導入在英語教學當中的應用,主要依據(jù)的理論是對比分析理論。在這項理論當中,主要強調(diào)的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和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之間的結(jié)合,在相關(guān)學者的研究當中指出,語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當中之所以會存在錯誤,很多時候是由于母語對目的語的干擾,所以目的語和母語越接近,學習者的困難就會越少;相反,就會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難度。盡管對比分析理論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筆者認為,對比分析理論在文化導入教學當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也是不容小覷的。主要原因在于母語的文化對于學習者在目的語學習過程當中所起到的影響和作用不容忽視,也是時刻存在的。比如:He is a cunning old dog.在漢語當中的含義是“他是一只詭計多端的狐貍”,在漢語和英語文化當中,狐貍fox都暗示著“狡猾”的含義,因此,漢語的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容易一些,這就是正遷移的作用;相反在漢語當中。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當有效利用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向?qū)W生闡述清楚其中的含義之間的異同,以便更好地學習英語。
三、 中國文化導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 對比法
當前中國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當中,會受到英語和母語之間語言的差異性的影響,所以跨文化交際是當前一個比較大的障礙,但是這種差異性的存在,也能夠充分調(diào)動起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避免學生在交際過程當中出現(xiàn)種種失誤,使得語言表達更加生動。具體來講,在這一過程當中,需要加強學生對于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并且熟練使用英語來表達本民族文化。比如單詞“intellectual”和漢語當中的“知識分子”相比較,在中國,這一概念主要包括的是教師、醫(yī)生、工程師、大學生等接觸過教育的人,而英美文化當中,這一單詞指的是具有較高學術(shù)地位的人,一般情況下具有博士學位。同時,采用對比的方式,也能夠使得學生對于中西文化的對比和鑒賞能力提升到一定層面上來。
(二) 引導法
在大學英語教材當中所涉及的文化主題,具有多樣性特征,其中不僅有社會、歷史、文學和制度,也涉及風俗、傳統(tǒng)、宗教和藝術(shù)等方面,這些都是介紹文化的良好素材。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并不是教師的單方面灌輸,而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之內(nèi),教師應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文化的探索興趣,然后結(jié)合內(nèi)外文化來加以適當?shù)赜柧?,引導他們利用身邊的各種媒介來獲取中國文化知識。
(三) 實踐法
在實踐過程當中,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或者是情景會話的方式,使得中國文化能夠和英語課堂結(jié)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盡可能真實的繪畫場景,也可以通過布置各式各樣的課堂作業(yè)加強學生的練習。具體來講,教師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當中一些不禮貌的現(xiàn)象著手,比如說日常交際語言、餐飲和服飾等,對于中西方禮儀進行對比,學生在積極思考的過程當中,也能夠體會到西方文化里的“崇尚自由”原則和中國文化當中的“謙讓修身”原則。
(四) 詞匯導入法
所謂詞匯導入法,是借助于詞匯的內(nèi)涵將英語的相關(guān)文化導入到課堂當中,眾所周知,英語當中的單詞是經(jīng)歷了長期的歷史發(fā)展而逐漸沉淀下來的文化,所以其中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在學習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提醒學生對于這些單詞的內(nèi)涵有所關(guān)注,然后將文化內(nèi)涵準確地闡釋出來。比如說在學習Propaganda的時候,其中文含義是“宣傳”,這個詞在中文當中的是一個中性詞,但是在英美文化當中,這個詞卻有貶義的含義在其中,更多的是強調(diào)政治上的宣傳,對于社會公眾帶來影響。
(五) 開展相關(guān)主題活動
在英語教學活動當中,采用多樣化的活動對于學生進行中國文化的教育是當前的一大趨勢,在實施的過程當中,可以按照相應的周期定期開展主題活動,包括中國文化周和中國文化月等活動,在這一過程當中,需要注意文化主題的凸顯,并且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結(jié)合在一起。比如說舉行英語講座的形式來對于孔子、孟子等文化名人進行介紹,教師在這一過程當中,可以適當引導學生使用網(wǎng)絡資源制作有關(guān)的英語多媒體課件,并在課堂當中展示。這種類似于任務型教學的方式,能夠進一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中國文化獲取的機會。
四、 結(jié)語
總的來說,在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當中,中國文化缺失的現(xiàn)象是比較嚴重的,對此應當予以高度重視,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中外文化差異性的感知能力和鑒別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英語教師應當走出純語言知識傳授的誤區(qū),使得語言學習能夠和文化學習相互融合,學生不僅能夠同時掌握兩門語言,還能夠?qū)煞N文化予以了解。
參考文獻:
[1]郭龍.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導入——中外學生比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
[2]王芳.論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導入[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29(6):220-222.
作者簡介:
李振華,講師,天津市,天津商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