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嬌
(中一東北國際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遼寧 沈陽 110000)
糖尿病是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慢性疾病,目前臨床尚無根治該病癥的有效療法,患者一旦患病往往需要長期用藥控制。糖尿病較易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腎病是其中較為常見也較為嚴重的一種類型。對于年齡較大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因其身體功能不斷衰退,因此其出現(xiàn)腎臟疾病的概率更高[1-2]。若在患者出現(xiàn)腎臟損害早期實施有效控制則可能會發(fā)展為慢性腎衰竭,不僅臨床治療難度大大增加,而且也可能導致患者死亡。對高齡糖尿病合并慢性腎病患者而言,藥物療法是較為安全可行的方法,前列地爾是其中較為常用的治療藥物,為探究該藥物對高齡糖尿病合并慢性腎病患者的應用效果,此次研究將對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間收治的70例高齡糖尿病合并慢性腎病患者展開分組治療分析,現(xiàn)將結(jié)果作下述報道。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及24 h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濃度的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及24 h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濃度的比較(±s)
組別 n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24 h尿蛋白(mg/24 h) 血肌酐(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9.25±1.39 6.54±0.45 13.17±4.53 9.83±1.46 194.52±31.44 143.83±26.25 157.02±13.46 116.76±11.25觀察組 35 9.26±1.57 4.85±0.57 13.16±3.24 8.16±1.21 194.55±21.34 95.41±12.17 156.04±15.31 97.01±9.84 t值 - 0.028 13.767 0.011 5.210 0.005 9.900 0.284 7.818 P值 - 0.978 0.000 0.992 0.000 0.996 0.000 0.777 0.000
1.1 病例資料:在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間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腎病患者中選擇符合研究納入標準的70例高齡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信封法進行分組,共2組,各35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臨床確診為糖尿病合并慢性腎病。②年齡≥80歲。③均具有糖尿病病史。④尿蛋白檢驗結(jié)果為陽性。⑤知曉此次研究目的,自愿參與且患者家屬也知曉同意。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疾病。②病例資料不完整。③對研究中所使用的藥物存在使用禁忌。對照組35例患者中19例為男,16例為女。年齡:81~92歲,平均年齡為(87.6±4.8)歲。糖尿病患病時間:2~6年,平均為(4.1±1.3)年。觀察組35例患者中21例為男,14例為女。年齡:81~91歲,平均年齡為(87.5±4.9)歲。糖尿病患病時間:2~7年,平均為(4.2±1.4)年。對組間基礎資料進行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可比性增強。
1.2 方法。對照組:對患者予以常規(guī)血糖控制治療,同時注意干預患者的日常飲食,幫助患者控制體質(zhì)量。對患者使用依那普利(生產(chǎn)廠家: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6567)進行治療,用藥量為10 mg,1日1次,口服給藥。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為患者使用前列地爾(生產(chǎn)廠家: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80024)進行治療,將1~2 mL前列地爾注射液加入到10 mL的生理鹽水中經(jīng)由靜脈滴注給藥,1日1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治療效果[3]: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24 h尿蛋白含量降低60%以上,血肌酐水平降低25%以上則為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顯著好轉(zhuǎn),24 h尿蛋白減少30%以上,血肌酐水平有一定減少,但不足25%則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則為無效。顯效+有效=總有效率。②血糖水平。③24 h尿蛋白含量。④血肌酐濃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取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對比:觀察組經(jīng)治療后顯示總有效率為93.3%,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對比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以及24 h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濃度的比較:對比治療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24 h尿蛋白含量、血肌酐濃度,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均得到明顯改善,但組間對比提示觀察組的改善效果更為理想(P<0.05),見表2。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們飲食習慣的變化使得代謝性疾病發(fā)病率明顯增加,其中尤以糖尿病最為常見。糖尿病會導致機體血糖代謝紊亂,對腎臟血流動力學產(chǎn)生不良影響,誘發(fā)腎臟損傷。腎病是糖尿病眾多并發(fā)癥中較為常見且病情較重的一種。該病癥的主要臨床特征為持續(xù)性蛋白尿[4-5]。對于年齡較大機體臟器功能均不斷衰退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出現(xiàn)慢性腎功能損傷的概率更高,臨床治療難度更大,且預后康復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高齡糖尿病患者并發(fā)慢性腎病多因其血管老化,血液黏稠度高,血液阻力大,從而導致腎臟血供出現(xiàn)問題,致使腎臟長期缺血所致[6]。另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血管緊張素Ⅱ受體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腎病發(fā)生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臨床認為對高齡糖尿病合并慢性腎病的治療關鍵就在于有效控制血管緊張素,擴張血管[7]。前列地爾是一種血管擴張劑,該藥物可降低血液黏滯性,從而提高胰島素作用效果。另外可直接作用于腎小球動脈以及系膜細胞,有效擴張腎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舒張血管平滑肌,增加腎臟血供,減輕腎臟炎性反應,改善腎功能[8]。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了前列地爾,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達到了%,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24 h尿蛋白含量以及血肌酐濃度等指標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也提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的改善效果更為顯著。本次研究結(jié)果證明在高齡糖尿病合并慢性腎病患者治療中應用前列地爾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前列地爾對高齡糖尿病合并慢性腎病患者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對提高該疾病的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以及腎功能,因此可在臨床加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