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修明
【摘 要】中學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素養(yǎng),建立數學觀念。用數學思想、數學思維模式,數學的眼光認識和處理現(xiàn)實社會的各種事物,單一的數學課本知識教育,容易使學生數學學習枯燥乏味,學習效果差。適當的結合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事例進行數學教育,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數學品質。
【關鍵詞】中學數學 素質教育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034
數學這門學科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把活的知識學活,并能靈活運用才可以說是抓住了素質教育的靈魂。我認為要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深入落實素質教育,首先數學教師應教師要率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在教學中理性的協(xié)調好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時刻滲透“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教育理念。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更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主導者。現(xiàn)代教師應擺脫“師道尊嚴”的觀念,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做學生的朋友,和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在課堂上,教師不應“唯我獨尊”,而應發(fā)揚教學民主,和學生平等互動交流,更大程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機會和環(huán)境,徹底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探索研究。
一、數學素質及意義
數學素質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礎上,經過后天數學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由知識內化而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它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義:
1.作為心理品質,這里所講的“數學素質”有別于人生理素質,不是生來就有的,是通過數學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影響,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即數學素質是教化的結果,是可以培養(yǎng)、造就和提高的。
2.數學素質是數學內化和升華的結果,單純具有數學知識不等于具備一定的數學素質,只是數學素質形成或提高的基礎。沒有知識作基礎,數學素質的養(yǎng)成和提高便不具備必然性和目標性,但即使有豐富的數學知識也并不等于有較高的數學素質。
3.數學素質是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由于它是知識積淀、內化的結果,它具有理性特征。同時它又是潛在的,是通過實踐(應用)再現(xiàn)的。因此,數學素質相對持久地影響和左右著人對待外界的理性態(tài)度,因而,也可將數學素質概括為人對自然、對社會的理性態(tài)度。
二、及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進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學生不能適應數學學習,進而影響到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成績一落千丈。原因無它,方法而已。高中數學其實很簡單,概括的話無非就是“認識概念、公式、定理——記憶概念、公式、定理——應用概念、公式、定理”的過程。當然,記憶有很多技巧,如三角函數誘導公式部分就可以引導學生用關鍵詞來記憶“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再如數列部分公式的記憶就可以采取“等差等比對比記憶”等等。另外指導學生熟記一些數學規(guī)律和數學小結論,可以是它們平時的運算技能達到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我在教學過程中就經常讓學生記憶一些小規(guī)律,如“二次的問題——借助圖像”“不等式恒成立的問題——關鍵是找最值”“解析幾何綜合問題——聯(lián)立方程、韋達定理” 等等,在提高學生解題能力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除此之外,還要及時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明確重點、化解難點,這些都可以在學案上體現(xiàn)出來。我們所用的每一份學案都首先都應標明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的目標,以及每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都應用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在預習或復習過程中對整體有個宏觀的把握,明確思維主線和知識主干。只有樹立宏觀意識,才能對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統(tǒng)攬全局,高屋建瓴的認識問題,知識之間融會貫通,各種能力得到充分訓練,學習效率也就得到了極大提高。例如,數列、函數與三角函數、不等式、概率、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等模塊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幾個部分,??嫉念}型和對應的解決方法(通性通法)非常明確,那么我們在復習學案中我們就會重點標出典型例題和它所用的解決方法,并引導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問題進行總結,在不斷總結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當然,這些都需要我們教師對課程不斷進行深入研究。
三、中學數學教法也針對素質教育作進一步調整
素質教育的一大重任就是改變過去那些培養(yǎng)“高分低能”型的“人才”現(xiàn)象,即老師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塑造出一個個能考出高分的學生,而他們中的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走上社會后,卻無法適應社會而被社會淘汰。所以中學教法也必然要求教師不能僅僅使學生如何考滿分,應在課前、課上、課下,時時刻刻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如對一道恒等式的證明問題,應引導學生從正面證明(左推右或右推左,或左右齊推得到相同式子)、從反面證明(反證法),使學生理解“欲達目的有多種手段”,在學習中加以運用。中學教法最重要的是改變過去課堂上一講到底,不給學生發(fā)言和練習的“滿堂灌”局面,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知道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為了應試時能拿滿分,而是為了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數學知識中去認識和理解數學的美及數學的美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體現(xiàn)。即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用途,學會分析和解決的不僅僅是數學問題,而是完成在解決各類問題中由“峰回路轉”到“水到渠成”的跨越。
四、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數學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綜合能力是數學素質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質的要素,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內容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首先要重視數學思想的教學,數學思想即數學的基本觀點,是數學知識最為本質的、高層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導地位,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指導原則,中學階段著重要領會的數學思想是:化歸、函數與方程、符號化、數形結合、集合與對應、分類與討論、運動與變化思想等,其次要加強數學基本方法的教學。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化,也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數法、分解與合成法等恒等變換方法,換元法、對數法、判別式法、伸縮法等映射反演方法。第三要加強數學思維方法和數學邏輯方法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形成再學習的能力,它是思考問題的方法,也是解決問題的手段。
總之,對數學素質教育的認識和實施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的過程。我們每一位中學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能力,從而培養(yǎng)出真正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匡建萍.中學素質教育淺談[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3,11(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