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晶
【摘 要】做班主任有三種境界:第一種是忙于班級管理;第二種是長于班級管理;第三種是精于班級管理。隨著境界的不斷提升,班主任從“管理工”上升到了“管理專家”。
【關鍵詞】“懶惰”;班級管理;班級文化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11-0102-02
忙碌的班級管理工作,讓班主任投入了百分百的精力,疲憊之余,卻仍感力不從心,收效甚微??梢?00分的勤快班主任不一定就能得到100分的結果。與其這樣,倒不如給自己喘口氣,做不了100分的勤快班主任,那就做一個70分的“懶”班主任,也許還會有意外的收獲呢。
一、學習上的“懶惰”
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會突然中斷自己的講話,說:“下面是什么問題了?我忘了,你說給我聽吧”、“這個問題你來講”,點名要求學生接下去,講給大家聽。還會在臨下課時,要求學生幫我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的內容。在復習課上要求學生自己總結知識點,歸納整理重點、難點、考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嘛,學習就是要自己來。剛開始的時候,學生經常是被我問的無語了,反應不過來,不知道自己該說什么、又該怎么說。慢慢的,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了,隨時等著我的問題,也會接著我的問題思考回答了,上課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他們說的比我說的都多,后來還會反問我一些問題了,學生之間也會因為對問題看法的不同而爭論不休。我發(fā)現因為我的“懶惰”卻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課上他們變得越來越勤快,成績也越來越好了。我的“懶惰”還是卓有成效的啊。
二、衛(wèi)生上的“懶惰”
學生每天在學校的時間都很長,班級衛(wèi)生的好壞至關重要,關系到孩子的健康。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都很好,每天的零用錢也很多。飲料瓶、小食品袋、雪糕棍等垃圾每天都得倒好幾桶,嚴重影響了班級衛(wèi)生。為此,我發(fā)動了“空間屬于你、小組屬于你、班級屬于你、學校屬于你”的倡議,要求學生自己制定衛(wèi)生條例,自覺遵守衛(wèi)生條例,保護環(huán)境,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班級管理上的“懶惰”
(一)建立班級文化和小組文化
班級文化是全班絕大部分學生認同的一種價值觀。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學生就能自覺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而不需要我們的強制性命令和干預。這可以說是班級文化最本質的一個特點,這一點也正印證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自治”理論。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的“自覺覺人”“自警警人”“自立立人”“自治治人”就是自我教育。建設好班級文化讓學生有了歸屬感后,再在班級文化的基礎上建立具有自己小組成員特色的小組文化,就會對小組成員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和制約的作用。
(二)民主改選班干部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有當干部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相信“我能行”。同時也能時時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采取干部定期輪換制的方法,班干部從學生中間選舉產生。由學生自我推薦競選演講,再由學生無記名投票,民主選舉,組建班委會。這樣既可以給更多的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又有利于學生干部擺正個人和集體的位置,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班干部的職責是協助值日班長管理班級,負責文娛、體育、勞動、學習等各方面的工作,并記錄工作情況。
(三)事事落實到個人
明確每位學生在班級中的位置和責任,使學生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和尊嚴。為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就要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班級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擔負一項具體的工作,人人都為班集體作貢獻,人人都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在班級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它包括班干部管理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和任務承包責任制度。在這種廣泛的參與過程中,使學生在班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覺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從而形成責任意識。 這樣,班級日常事務基本都由學生來負責了,我就可以偷懶了。其實,“懶惰”真的是有許多好處的。
四、班級偷懶的好處
(一)學生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影響學生歸屬感、責任心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反學校文化的影響、師生關系的淡化、網絡文化的影響。要想改變這些,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把個性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每一次尊重與寬容都會使學生終生難忘,都會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蓖瑫r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加強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和義務感,這對于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為今后投身社會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有了歸屬感,學生也就逐漸有了責任感,做事的時候會以集體的利益和榮譽為先。如在一次大型活動中,一名學生因為意外腳受了傷,我想讓別的同學替換一下他,他卻說因為都彩排好了,臨時找人替換效果會不好,硬是堅持到了最后,贏得了集體榮譽。
(二)學會遇事多動腦想辦法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很多學生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說明學生愛動腦。所以我并沒有嫌他們嘴貧,而是借機讓他們就這個問題多想幾種解決辦法,比一比誰的方法更好,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大大增強了。
(三)樹立自信 明確目標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價值和能力的充分認識和評價。它是激勵人們自強不息地實現理想的內部動力,是一個人成才所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個性品質。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里有諸多的潛臺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么”……假如每一個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tài),肯定能不斷進步,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運用成功教育的活動性原則,以活動為中心,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自身發(fā)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并在活動中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真正地實施。所以,我經常讓學生自己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體現其自身的價值,確立自信。
(四)積極參與 集體榮譽
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指學生自覺意識到作為集體一員的尊嚴和榮耀,從而更加熱愛集體、珍惜集體的榮譽,并能推動學生積極向上的一種情感。有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就會熱愛集體并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表現出主人翁的責任感,就會不斷進取,產生積極向上的強烈愿望,形成一種合力,從而使班集體更具凝聚力和競爭力,也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走向并適應社會奠定了基礎。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班級建設和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通過班級文化和小組文化的建設以及在學校、班級學習和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班級的每一名學生在各項學習和活動中都能夠積極參與,獻計獻策,把班級的集體榮譽放在第一位,不愿給班級抹黑,從而形成了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班集體。
其實,班主任就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今后這條路將通向何方,與班主任有著密切的關系。我相信,只要全身心的愛孩子,他們一定會感受到愛。即使 “懶”一些,也是可以原諒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