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賀
【摘 要】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是列寧主義的理論基石,標志著馬克思主義關于帝國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立,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列寧將帝國主義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將其運用于社會主義革命之中,不僅完成了偉大的十月革命,而且為一代又一代的各國共產黨人提供了行動指南,經過百年風云洗禮,至今仍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輝,充分體現了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而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在研究世界政治與經濟、帝國主義等問題時,仍需回歸列寧、請教列寧。
【關鍵詞】列寧;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壟斷;當代價值
一、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一)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
列列寧的一生都處在國際形勢復雜的世紀交錯點上,這就使得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印刻著深刻的時代發(fā)展背景。按列寧對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的理解和劃分,自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到19世紀末這一時期是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列寧認為從70年代開始資本主義便進入了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的時期。列寧正是在這一過渡時期登上歷史舞臺的,他親身感受著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狀況,在此期間,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在世界范圍內最終形成,然而,由于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在1914年7月爆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后俄國經濟陷于全面崩潰的狀態(tài),深重的災難激起了俄國人民反戰(zhàn)爭、反沙皇專制制度的革命浪潮。這樣的社會現狀直接促進了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的最終形成。
(二)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產生的理論淵源
1.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分析
列寧不僅運用馬克思的經濟理論來研究帝國主義的特征,而且把馬克思有關經濟的理論加以發(fā)展,列寧對帝國主義這個新階段的研究,就是從馬克思的《資本論》開始的。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創(chuàng)造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得出了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的重要論斷。而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也完全證實了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科學性。
2.霍布森、希法亭等人的帝國主義理論
1902年,英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約·阿·霍布森出版的《帝國主義》一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對帝國主義進行分析的著作?;舨忌碚摰膬r值,在于他看到了帝國主義形成的原因是經濟而不是軍事或政治,霍布森關于帝國主義的論述對于列寧研究帝國主義問題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1910年,奧地利經濟學家希法亭出版了《金融資本》一書。希法亭考察了壟斷組織的發(fā)展,提出了“金融資本”的概念,認為金融資本即工業(yè)資本和銀行資本融合成的巨大的連鎖集團。但是,希法亭忽視了帝國主義的寄生性、腐朽性,他對資本主義的認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綜上所述,早在列寧之前的人們就對帝國主義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列寧正是在研究、吸收和批判前人的理論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帝國主義理論。列寧深刻剖析了帝國主義的經濟本質,從而建立的科學的帝國主義理論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有力武器。
二、列寧對帝國主義的科學闡釋
(一)生產的集中和壟斷
列寧從理論和歷史的角度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隨著生產技術的發(fā)展以及19世紀末期出現的三次世界性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國家競爭更加激烈,使生產和資本的集中有了巨大發(fā)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便是生產集中的結果,于是,生產力的社會性同資本主義私有制發(fā)生沖突。在這種矛盾日益尖銳的情況下,競爭發(fā)展為壟斷,壟斷又加劇競爭,壟斷成為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占主導地位的生產方式。
(二)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的形成和統(tǒng)治
在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的同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銀行資本更加緊密地與工業(yè)資本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金融資本,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又形成了金融寡頭統(tǒng)治。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特點是工業(yè)資本占統(tǒng)治地位,而帝國主義的特點是金融資本占據統(tǒng)治地位。列寧指出,金融資本的統(tǒng)治體現在金融寡頭的無限權力上。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對該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三)列寧對帝國主義歷史趨勢的預示
二戰(zhàn)以后,帝國主義國家曾經出現了經濟快速增長的趨勢,于是有人質疑:既然說帝國主義是寄生的、腐朽的,各發(fā)達國家在經濟上為什么會有如此迅速的發(fā)展?這應該怎么樣解釋呢?我們只有透過當代資本主義的表面繁榮,深刻分析其不可調和的矛盾,才能真正理解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科學論斷。
對于列寧“帝國主義是腐朽的資本主義"這一重要論斷,人們的爭議比較多。許多人認為,腐朽就是停滯,停滯就是不再發(fā)展,否則也會被認為是“過時"。事實上,列寧這里所說的“垂死”是指向社會主義“過渡",而過渡就必然需要一個過程。列寧所講的腐朽性、垂死性是一種客觀必然性,是從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fā)展趨勢上來看的,而不是說帝國主義馬上就要滅亡了。雖然由于列寧在對資本主義分析時,沒有充分認識到資本主義本身的生存能力和克服危機的能力,但是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在當今社會仍然適用。我們應該用客觀、發(fā)展的眼光去理解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
三、列寧帝國主義理論的當代價值
(一)當下的資本主義發(fā)展仍具有列寧所揭示的“壟斷”特征
壟斷仍然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壟斷的特征并沒有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消亡,相反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有了新的特征。與20世紀初列寧所看到的歷史地平線上剛剛出現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現象相比,今天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愈益復雜和多樣化,它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有了巨大的新變化。帝國主義不僅是有形的地域擴張,在某種程度上更有著無形的文化滲透。
(二)列寧關于“帝國主義是‘腐朽的、‘寄生的資本主義”的論斷仍然正確
列寧當年對帝國主義的論述,不僅對正確地分析和預測帝國主義的發(fā)展趨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認識當下資本主義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和意義。今天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和當今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日新月異,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的“腐朽性”和“寄生性”,相反,隨著資本主義調節(jié)能力的增強,卻愈演愈烈。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就以鐵的事實充分證明了列寧所說的帝國主義“腐朽性”和“寄生性”仍然存在。
(三)列寧所指出的帝國主義殖民擴張的本性在今天仍然廣泛地存在
列寧指出,建立在壟斷基礎上,金融寡頭必然導致對外的殖民擴張。對外擴張是帝國主義的本性所在,應當說,今天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擴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方面都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以軍事武力為后盾的對領土的掠奪已為無形的經濟、政治甚至文化滲透所代替,有形疆界的擴張逐漸為無形疆界所取代。但是無論帝國主義的殖民擴張形式如何變化,侵略擴張、壓迫和掠奪他國人民,仍然是帝國主義形成的最重要的前提條件。由此,列寧所指出的帝國主義殖民擴張的本性在今天仍然沒有改變。
總之,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歷經百年風雨洗禮,在今天仍被鐵的事實表明該理論仍然是科學性的、實踐性的,對研究當代世界經濟和政治以及帝國主義問題仍然是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具有十分深厚的現代價值的。
【參考文獻】
[1]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列寧.列寧全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
[3] 馬克思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 考茨基.帝國主義[M].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64.
[5] 胡繩.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 蔡中興.當代帝國主義理論[M].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92.
[7] 布哈林.世界經濟和帝國主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8] 姚天皎,田曉霞.重新審視帝國主義——重讀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J].馬克思主義研究,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