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榮會
摘 要:政治作為初中階段的教學重點,初中政治旨在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為其人格形成樹立正確導向。主要分析了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價值,并詳細介紹了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策略,以及教師能夠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提高學生整體政治成績,使其發(fā)展成為綜合型人才。
關鍵詞:初中政治 時政教學 策略
一、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必要性
(一)時政教學符合教學改革要求
新課標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應用性和全面性的要求。一再指出中學政治教學與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教學層面,要理論結合實際,發(fā)展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傳統(tǒng)的初中政治教學多以教材中的知識點為核心,教學內容枯燥抽象,趣味性和價值性偏低,學生學習的方法主要是死記硬背,通過強化記憶來實現(xiàn)答題準確率。這種教學理念已經不再適用于新課標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當前的政治教學必須積極引入時政教學,提高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時政教學還是世界格局提出的需要
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格局在不斷發(fā)生著改變,而中學政治教材卻存在一定的滯后因素,教師如果僅僅立足教材進行授課的話,就會使政治課程失去時效性和當代性價值,學生通過政治課程的學習不僅沒有形成對世界格局發(fā)展的深刻認識,還將政治課程理解為書本知識的教條化,對學生的發(fā)展十分不利。因此,初中政治課程必須合理引入時政教學,使學生理論結合實際。
(三)時政教學滿足市場運行需求
時政教學與市場經濟運行的發(fā)展密切相關,當前我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就是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市場是人才的導向,忽視市場運行的教學都具有一定落后性。傳統(tǒng)初中政治教學對于市場前沿的理念結合性較差,使學生帶有明顯與社會脫節(jié)的“書生氣”,這種現(xiàn)象必須通過引入時政教學來解決,使學生明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動向[1]。
二、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策略
(一)大力開展新聞播報活動
初中政治教師可以引導組織學生展開新聞播報活動,利用每天的早晨或午間時間對當天發(fā)生的重大新聞進行播報。教師首先可以定期選出班級播報員,然后成立以播報員為核心的新聞編輯小組,通過教師提供素材或小組成員選取內容經過教師的審核以后,每天固定利用10到15分鐘時間向全班同學播報新聞,該活動必須要引起重視,教師要出席組織紀律,做到持之以恒,形成習慣。
(二)鼓勵學生開辦時政小報
教師可以在新聞播報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成立時政小報編輯部,在班級同學內部普遍征集時政素材,通過教師的審核編輯成報刊的形式定期向同學發(fā)布,在時政小報中,不僅僅應該有時政素材板塊,更應該有時政征文板塊,引導學生對時政發(fā)表個人性政見,形成學生獨立思考和政治理論運用的能力。
(三)建立合理的初中時政小論壇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初中時政小論壇,該論壇的各個板塊應該全面涵蓋初中政治教學內容與社會、經濟、文化、環(huán)境等不同時政信息,為學生提供時政交流平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資源組合分配不同板塊的管理方案,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開展論壇交流,教師不直接參與論壇管理,但是要起到督促規(guī)范的作用,還可以單獨設立教師咨詢板塊,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及時點播。
(四)指導學生對社會熱點透視分析
教師在授課時要提前準備充足的時政案例,通過時政案例導入課程,針對時政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此基礎上開展理論教學,理論教學中也應與時政案例相結合展開,具體教學內容結束后,教師還可以提供案例使學生展開討論分析,檢查學生的理解情況,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初中政治教師要在日常授課時指導學生對社會特點進行透視分析,輔助學生形成深刻科學的政治思想理念。
參考文獻:
[1] 謝章海. 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措施分析[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4,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