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就延邊地區(qū)而言,健美操已融入了朝鮮族部分舞蹈元素,使之煥發(fā)生機,二者共有的體育性和藝術性等相通性使其融合發(fā)展完全可行,在健美操表演中融入朝鮮族舞蹈元素,不僅豐富了健美操形式,而且提高了其藝術性和思想性,使體育健美操煥發(fā)生機,因而具有良好的發(fā)展空間。
關鍵詞:健美操 朝鮮族 舞蹈元素
一、朝鮮族舞蹈與健美操
朝鮮族舞蹈動作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風格各異,為健美操運動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動作想象和動作素材,同時豐富了健美操的動作內容。朝鮮族舞蹈,注重舞蹈的抒情性,舒展、流暢、柔和,朝鮮族舞蹈的特點是動律優(yōu)美、細膩、柔和而悠長,動中有靜、柔中帶剛的舞步。朝鮮族舞蹈基本姿態(tài)的要求概括起來具有“含”的特征,表現為下頜略收—含胸—垂肩—雙腳下踩,從側面看,頭部、背部、臀部,形成“(”的體態(tài),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膝蓋的收縮、腳的勾繃,形成舒展、有力的腿步線條,基本手位準確,手臂線條流暢,形成優(yōu)美的手臂姿勢。朝鮮族舞蹈的舞姿反映著本民族舞蹈的文化內涵,舞者用表情、動作、線條、氣息來向觀眾傳遞著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氛圍和民族情懷。
健美操動作剛柔結合,以剛為主,講究制動,動力性是健美操的主要特征,動作性舞蹈力度強,幅度大,變化快,節(jié)奏分明,剛勁有力。健美操動作的“正確性”表現在頭部、軀干、四肢的基本位置,身體姿勢、形態(tài),動作的路線、方向和部位,基本動作的到位程度和準確性。健美操的“美”表現為動作舒展挺拔、優(yōu)美大方、流暢和諧,并富有動感美、韻律美、力度美、健康美、表現美。因此說,舞蹈的基本姿態(tài)、形態(tài)、表現力,實際就是健美操“正確”和“美”的所在與基礎。
二、朝鮮族舞蹈元素在健美操中的體現
二零一八年五月份在長春理工大學舉辦的吉林省第十八屆運動會(高校組)暨吉林省第十一屆大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中,筆者作為延邊大學由舞蹈系借調到體育學院的運動員有幸參加了比賽,并取得了金牌的好成績。作為舞蹈專業(yè)的學生真真切切的體會了健美操的魅力,訓練期間覺得健美操與朝鮮族舞蹈有太多淵源之處,現在回想起來想做以下闡述。
2.1“圓”編舞理念元素
朝鮮族歷來受漢族的儒家"中庸"思想嚴重,"禮"學這潛意識的體現出,朝鮮族舞蹈具有風韻典雅,含蓄等特色。"對稱"關系更是朝鮮舞蹈中的重要體現。 首先,從動作上看,朝鮮族舞蹈動作多是圓形的。手臂是圓形的,身體是圓形的,路線也是圓形運動,因此不管是靜態(tài)造型還是動態(tài)運動軌跡都體現出這種完美的對稱方式。例如朝鮮族舞蹈中的典型動作"劃圓手"。即是由小臂帶動經手腕到指尖的劃圓動作。又如"翻攤扛手":雙手交替做扛頂手時,兩只手運動路線是對稱的,一只手頂起后向下落,另一只手抽起向上,頂起的手油手心向上轉至手心向下,而抽起的手則手心向下轉至手心向上,最后落于橫開手位時已經變化為一陰一陽相互平衡的狀態(tài)。同樣健美操編舞技法里也融入了圓的理念,12人的共體健美操和3人的競技健美操中都突出了圓的理念,我想這并不單單是巧合而是這個民族根深蒂固的對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陰陽結合,達到平衡的效果。
2.2舞蹈形態(tài)元素
從舞蹈形態(tài)角度看,朝鮮族舞蹈在形態(tài)上體現為圍、檸、含、曲、圓,主要的動作部位在上肢,而上肢的基本形態(tài)由主要體現在手臂、手位上。然而,不論是折臂,還是各種手位,也都具有上述的"對稱"關系。在舞蹈中體現為一種整齊、沉靜、穩(wěn)重、和諧之美感。我個人感覺健美操中對朝鮮族舞蹈元素的體現主要在對朝鮮族舞蹈圍手、扛手以及繞手的動作吸收和提取,以及在操化動作的連接上對朝鮮族舞蹈動律步伐的吸收。競技健美操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具有個性,在具備技術水平的同時,擁有一定的藝術造詣,吸收本民族舞蹈的動作元素先打動自己,才能有力地打動觀眾,并達到與觀眾感情的深層次溝通、進而產生共鳴。既展現形體美,又展現民族藝術美的雙重效應,這樣才能在競技健美操比賽當中脫穎而出,讓人們耳目一新,體會到競技健美操的藝術性。
2.3民族音樂元素
中國朝鮮族舞蹈中的音樂元素基本都是經過長期沉淀所形成的,在民間的口耳相傳使阿里郎這首音樂被人們熟知,融入競技健美操之后則能夠充分體現民族特色,不僅豐富了健美操本身的音樂內容,更有利于以此宣揚延邊地區(qū)的民族特色文化。吉林省第十八屆運動會(高校組)暨吉林省第十一屆大學生運動會健美操比賽場上,一首熟悉的改編版《阿里郎》作為3人競技健美操的比賽用曲,使得延邊大學隊在諸多比賽隊伍音樂選用上面前別樹一幟,優(yōu)美的音樂加上奔放的舞姿,這也不失為此次比賽可以奪冠的一個重要原因。筆者認為這其中透露著的是教練員申老師高瞻的視野和濃郁的民族情懷,對一個民族的熱愛和對本民族文化發(fā)揚的熱忱,幾十年的教學生涯的經驗累積使得她巧妙地將民族代表性音樂阿里郎改編,在保留民族調式的基礎上融入青春元素。朝鮮族舞蹈更不用說了,對于延邊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的學子來說聽得最多的,應用的最多的也無非這首曲子了。她無疑是一個民族地區(qū)的標志,是延邊的標識。
結 論
以民族舞蹈元素為基礎,在地方特色高校通過對民族舞蹈動作的吸收和改良,以及對音樂的整合重新塑造健美操,展示出朝鮮族教育工作者高瞻的視野,以及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在民族傳統(tǒng)文化被年輕人日益拋棄的時代,將傳統(tǒng)文化以新的面貌去展現,保住了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在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健美操中融入中國民族舞蹈元素,具有一定的意義,能夠體現出相應的優(yōu)勢,能夠以此來實現健美操的更深層次提升。希望民族舞蹈與健美操在今后的發(fā)展中能夠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在中華文藝大觀園中怒放,也衷心的希望我們的舞者將民族文化更好的傳承和發(fā)揚下去。
作者簡介:姓名 袁祥云(1994.02~),性別 男 籍貫(吉林省延吉市),單位(延邊大學) 職稱 學生學歷(2017級碩士)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