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紅
摘 要:翻開小學語文課本,大家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帶有歷史題材的課文,這類課文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影響深遠,但由于小學生知識有限,這些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也不復雜,孩子們對這類課文的興趣也不濃厚,如何教好這類課文,本文從背景資料的鋪墊,歷史人物,歷史詞語的拓展,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進行了淺析。
關(guān)鍵詞:歷史背景 歷史人物 教學方法 歷史詞語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1
一、歷史背景的鋪墊
歷史題材的課文具有特定的歷史氣息,離現(xiàn)在的學習生活比較久遠,學生只靠文本去理解,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由學生自主搜集或教師適時補充歷史背景資料就尤為重要。比如在教授《臥薪嘗膽》時要給學生介紹春秋戰(zhàn)國諸侯爭霸的殘酷及吳越相爭的前后過程和由此帶來的歷史影響,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越王勾踐為何要臥薪嘗膽,奮發(fā)圖強直至最終滅了吳國,洗刷了恥辱。教學《虎門銷煙》時,我又補充了虎門銷煙前中英貿(mào)易狀況,1799~1839年英國對中國輸入鴉片的數(shù)量,由此給清政府財政帶來的嚴重后果,并且讓學生觀看了鴉片毒害中國人民的慘不忍睹的照片,學生深刻領(lǐng)悟到虎門銷煙這一壯舉,使學生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在執(zhí)教課文《半截蠟燭》前,讓學生就這篇課文的大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進行廣泛的討論,并說出已經(jīng)了解的和想要了解的。學生在上課前已經(jīng)對二戰(zhàn)期間德國納粹所犯的罪行深惡痛絕。上課時學生通過電影視頻畫面的觀看感受到文本氣氛的凝重,認識到一場沒有硝煙卻令人窒息的斗爭。
二、歷史人物的挖掘
入選小學語文課本歷史素材的文本,其中的歷史人物的形象非常豐滿。他們在文本中和文本外的故事同樣精彩,因而讓學生了解這些歷史人物的傳奇性的,不同尋常的人生,才能更客觀,更深刻地理解這些歷史人物,實現(xiàn)走進文本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的愿望。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三顧茅廬》時,我沒有簡單地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而是隨即設計了走進“三國”系列閱讀活動:1.讀練習中的八個成語,結(jié)合“三國”事例評述諸葛亮的一生,構(gòu)建鮮活的立體的諸葛亮的形象。2.讀詩歌、文獻、《史記》中有關(guān)諸葛亮的評價,認識這一人物的歷史作用。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對諸葛亮這一歷史人物有了更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在《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的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充分感受到林沖身懷絕技,武藝高強。我通過補充閱讀“誤入白虎堂”、“風雪山神廟”、“梁山聚義”等,使學生感受到林沖多樣性的性格特征。他既是一個有正義感的將官,為人光明磊落,仗義疏財,同時又逆來順受,委曲求全,最終被逼上梁山,走完了他悲劇的一生。在上完《七律長征》后,我專門上了一節(jié)拓展課,提出問題:毛主席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同時又是一位詩人,請同學們上網(wǎng)查找毛主席詩篇及毛主席相關(guān)資料,制作PPT交流。學生查到了《清平樂六盤山》、《憶秦娥婁山關(guān)》、《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等,通過交流,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毛澤東詩詞的魅力,也領(lǐng)悟了一代領(lǐng)袖的偉大,促使學生對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過好歷史詞語關(guān)
所謂“歷史詞語”,是指那些只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下才該使用的詞語。隨著社會發(fā)展,有些詞意發(fā)生了演變,有些詞語已經(jīng)消失。教學這類詞語要根據(jù)學習課文的需要有選擇地采用不同的方法。
有些詞語只需要知其大意即可。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如《李廣射虎》的“西漢時期”、《祁黃羊》的“春秋時代”,只需要知道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至于具體哪年到哪年無須多問。一些地名同樣如此,如《臥薪嘗膽》中的“會稽”、《少年王冕》中的“七泖湖”等,只需要知道那是當時的一個古地名,如今確切在什么地方無關(guān)緊要。一些人名也不用解讀,如《祁黃羊》中的“解狐”、《公儀休拒收禮物》中的“子明”等。
有些詞語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镀铧S羊》一文,要推薦的“中軍尉”是個什么樣的職位呢?文中有三句話已經(jīng)點明。開篇寫到中軍尉的職責“負責統(tǒng)領(lǐng)駕馭戰(zhàn)車的士兵”,文中借悼公之口說出“中軍尉職責重大”,又以祁黃羊之口說出這一職位的重要性“主公讓我推薦能替代我的人,事關(guān)國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有些詞語可補充注解或直接告知。《孫中山破陋習》結(jié)尾寫道:“后來,孫中山領(lǐng)導辛亥革命,當了臨時大總統(tǒng),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笨梢愿嬖V學生,“辛亥革命”是孫中山領(lǐng)導的一場偉大的革命運動,它結(jié)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芭R時大總統(tǒng)”是辛亥革命勝利后孫中山被推為國家元首的稱呼。這兩個詞語都不是重點,無需過多解釋。
四、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
信息時代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必須立足于開放,將影像、聲音、圖片等多媒體形式引入歷史題材的語文教學,能有效地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再現(xiàn)當時的歷史情景,拉近與時空的距離,提高學習效率,更準確地感受文本。在教學《盧溝橋烽火》這一課時,開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觀看配樂畫面,當學生在低沉、悲傷音樂背景下看完一幅幅日本侵華時百姓們妻離子散、顛沛流離、硝煙彌漫、槍林彈雨畫面時,學生心中的愛國之情被迅速激起,他們紛紛談自己的體會。這個交際情境的創(chuàng)設極大喚起了學生的愛國之心,為后面課文內(nèi)容討論奠定了情感基礎。在執(zhí)教《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時,課文描述的是紅軍過草地發(fā)生的故事,那段歷史背景與學生所處的時代有一定差距,為了讓學生理解甚至“走進”當時特定環(huán)境,上課時我用課件出示紅軍在惡劣自然環(huán)境中過草地的行軍畫面:他們裝備極差,戰(zhàn)士們極度疲勞,步履維艱,有的拄著木棍,有的走不動了坐在石塊上喘氣,有的跌坐在雪地里……這些畫面使學生深深感受到條件的惡劣,戰(zhàn)爭的殘酷,產(chǎn)生如臨其境的感覺,激起情感的共鳴。
結(jié)語
歷史性題材的課文是小學語文課本中非常有價值的部分,它打開了學生接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部分的大門,開啟了學生對歷史人物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和探究。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用好這些題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故事,把握歷史人物,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教學方式上可以更加靈活,把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引入這類課文的教學中,讓信息化服務于語文教學,從而使歷史性題材的課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