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敏
摘 要:通過闡述國內(nèi)外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志愿服務現(xiàn)狀,分析我國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工作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志愿者 管理 培訓 激勵 評價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8-00-01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圖書館的需求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工作中,共同推動公共圖書館的事業(yè)發(fā)展。如今圖書館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已相當普遍,如何有效管理日益壯大的志愿者隊伍,使圖書館志愿服務得以長效發(fā)展是我們探討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一、國外公共圖書館的志愿服務現(xiàn)狀
1.美國圖書館志愿者服務現(xiàn)狀
美國圖書館志愿者活動開展歷史悠久,范圍廣泛,志愿者的情況在美國圖書館學著作、期刊、報紙及各圖書館年度報告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美國公共圖書館在招募志愿者的過程中,會與相關志愿者組織就志愿者的個人特長、性格特點等進行確定,并按照志愿者本人的服務意愿,酌情安排一到兩項服務內(nèi)容。美國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資金保障十分完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聯(lián)邦政府和州政府、基金會以及企業(yè)、私人捐贈的資金等。這其中由政府保障的資金支持包括在財政預算中劃撥出一定量的資金,作為供志愿服務組織使用的專項基金,以及提供稅收減免的優(yōu)待政策,作為變相的資金支持;基金會方面,在美國主要有社區(qū)基金會、獨立基金會、公司基金會以及運作型基金會,其中給予志愿服務組織資金支持最大的是社區(qū)基金會。
2.澳大利亞圖書館志愿者服務現(xiàn)狀
澳大利亞志愿服務是其社會管理的體制性特征,對整個社會的影響程度非常深。以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為例,自1989年起就開展了“志愿者服務項目”,自啟動以來,已有23年的歷史。無論在圖書館日常服務中還是在臨時性的活動中,都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管理運作模式。按照服務期限的長短又將志愿者服務項目分為兩種:一種是短期的、需要定期確認的,被稱為“前臺服務”,第二類是志愿者向導,參與該服務的志愿者主要為到館讀者提供館內(nèi)展覽的參觀路線及相關信息;另一種是相對長期的、半年確認一次的,被稱為“后區(qū)服務”,這類服務志愿者一般會被安排到多個區(qū)域開展服務工作,在不同區(qū)域對應不同需求的讀者。
二、國內(nèi)公共圖書館的志愿服務現(xiàn)狀
現(xiàn)在結合作者所在的青島市圖書館在志愿者服務工作方面的做法,探析國內(nèi)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的現(xiàn)狀。首先談一下該館在志愿服務工作方面的幾個特點:1.制定《志愿者管理辦法》,具體規(guī)定了志愿者申請條件、志愿者的權利、義務、工作內(nèi)容、志愿者培訓以及午餐供應,交通補貼、勞保用品發(fā)放等具體保障措施,確保了對志愿者隊伍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2.定期召開座談會、表彰會,增強志愿者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每年在“國際志愿者日”隆重召開表彰會,對優(yōu)秀志愿者進行表彰、獎勵。3.注重媒體宣傳,從開始的招募志愿者,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報紙、廣播、微信、微博等渠道,使參與面更大更廣。對于特別突出的志愿者,組織各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報道。4.以項目為導向,加強對志愿者隊伍的管理。改變以往志愿者服務以體能型、簡單型為主的模式,逐步向專家型、知識型、技能型和長效化轉變,將志愿者隊伍進一步細化,成立了志愿者讀者服務隊,志愿者管理服務隊,志愿者講座服務隊,少兒志愿者服務隊。
雖然青島市圖書館在志愿服務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是總體看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同時也是國內(nèi)圖書館普遍存在的問題。1.忽視了對志愿者的管理,目前,許多志愿者有很強的流動性,很多圖書館對志愿者的培訓少之又少,缺乏較為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以至于很多志愿者不能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服務時間不長就離開了。2.沒有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目前,大部分圖書館采取最多的激勵手段就是表彰,缺少針對性地有效激勵,以至于不能滿足志愿者的精神需求。3.沒有建立較為系統(tǒng)的志愿者服務評價系統(tǒng)。目前的服務評價形式基本上由所在公共圖書館出具一份服務證明,此類證明行文一般都有固定模板,也沒有讀者參與,無法作為客觀的評價參考。
三、促進國內(nèi)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發(fā)展的幾點建議
1.拓寬招募渠道,擴大志愿者范圍
文化志愿者隊伍要根據(jù)公共圖書館的規(guī)模及服務范圍、服務內(nèi)容有計劃地發(fā)展。拓寬招募渠道,搭建方便快捷的招募平臺,可以與高?;蛘呱鐣闹驹笀F體合作,定期提供志愿服務崗位,達到雙贏的效果。同時可以積極引進包括專家學者型、專業(yè)型、普通型在內(nèi)的各類文化服務志愿者,以滿足讀者不同的服務需求。
2.細化分配崗位,達到優(yōu)勢互補
科學地調(diào)整志愿人才的利用機制,將公共圖書館中需要專業(yè)知識的業(yè)務工作部分釋放給具有專業(yè)背景的志愿人員,通過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工作獲得成就感。同時,將志愿服務中的基礎性工作提供給非專業(yè)背景的志愿人員,在從事圖書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獲得來自他人的稱贊以及由此獲得的榮譽感、存在感,對于非專業(yè)背景的志愿人員,尤其是老年志愿者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激勵方式。同時要把文化志愿者的隊伍按照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長效短期兼顧的原則,將志愿者隊伍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類型,提高服務效能,減少管理壓力。
3.健全培訓制度,提高服務質(zhì)量
志愿者崗前培訓一般包括圖書館基本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zhì)、服務禮儀的學習。對于較深層次的服務,比如閱讀推廣以及參考信息、知識咨詢等,圖書館還要對其進行更精細的培訓。公共圖書館應堅持培訓與服務并重的原則,在培訓中服務,在服務中培訓,對文化志愿者進行文化志愿常識、專業(yè)技能與崗位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4.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提高志愿者參與度
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使志愿者真正的感受到做為一名圖書館員參與到工作中,更加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志愿服務中去。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員工式管理模式又叫重合型管理模式,該模式強調(diào)將志愿者納入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當中,志愿者相當于圖書館的臨時員工,由圖書館進行統(tǒng)一的組織和管理,志愿者與圖書館關系緊密,在某些特些特殊特定的時期,能力較強的志愿者甚至可以作為某項活動或服務的組織者或管理者,在圖書館建設和服務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誼.中美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比較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7(4).
[2]何芳.圖書館志愿者服務管理的探討[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17(12).
[3]張敬.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之探討[J].圖書館事業(yè)建設,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