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英 謝成義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習作自信心,讓學生愿意寫、喜歡寫、樂于寫,是新課程標準的重點,也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關鍵詞】作文興趣 心理障礙 激發(fā)興趣 延續(xù)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學家烏申斯基也曾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迸d趣是積極行動的動力源泉,是克服困難的心理保障。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不僅能提高作文水平,還能使學生輕松、主動、富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作文。
一、消除心理障礙,喚起作文興趣
小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普遍存在,嚴重制約著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消除心理障礙,首先,我們要樹立小學作文教學的整體觀念,重視低年級作文教學。作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低年級學生興趣不分化的特點,培養(yǎng)作文興趣。其次,我們要注意把握轉(zhuǎn)折點,加強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一般認為,三年級是學生興趣分化的轉(zhuǎn)折點,這個年級的作文教學應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保持作文興趣的條件。如注意趣味因素的滲透,減緩坡度,不要過多、過早地進行范圍較窄的命題作文,少用范文指導,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等。再次,注意恢復學生已分化了的作文興趣。在學生對作文已產(chǎn)生畏難情緒的情況下,我們應采取措施,重新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如注意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一句話、一個詞都可成為贊揚學生的理由,讓他們樹立自信心。當學生作文無話可說或不感興趣時,教師要充分注意作文的可操作性,要避免讓學生寫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要使寫作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
二、創(chuàng)設良好情景,激發(fā)作文興趣
1.明確作文目標,把握習作氛圍。本著《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的精神,教師應該明確:小學生作文,不是進行文學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不是寫給老師看,而是為了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感情,為了與人交流和溝通。
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寫作意愿,讓其說自己想說的,寫自己愛寫的。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悉心指導,重在激勵學生放手寫活作文的興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在看到、聽到、想到、做到、感覺到的而產(chǎn)生一些靈感,誘導學生抓住有利時機寫瞬間記實作文;或把在種種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某種無意的感慨,引到有意創(chuàng)作上來(憑借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場景、一種表情等展開豐富的想象,完成想象作文創(chuàng)作)。這樣,就可能是事事皆文,時時皆文,更不會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2.拓寬學生視野,創(chuàng)設習作環(huán)境。曾有人這樣定義作文:作文就是人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 表達自身的所見、所聞、所感,并按一定的結(jié)構(gòu),將之聯(lián)綴成篇的過程。而小學生的生活積累少、語言貧乏,又是作文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師應在指導、幫助學生積累材料的同時,還應著力提高學生的語言儲備量。因此,我從接班伊始,就要求學生每晚讀一篇故事,每周背三首古詩,完成一篇讀書筆記。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對課外閱讀質(zhì)量的要求。如從讀故事到歸納故事梗概再到講述故事、由口讀到手錄、由看到誦讀再到默讀,讓口、眼、耳、手、腦充分結(jié)合起來進行積累。在內(nèi)容上,由童話故事到散文、雜文、史記、小說等。古詩詞的誦背,則是由背誦到了解背景、了解意境、體會語言的博大精深、感受偉大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寶。比如《赤壁》寥寥幾言就把一個宏大的歷史事件和戰(zhàn)爭場面再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把自己的政治立場、滿腔抱負及情感表露無疑。
有了語言的積累,習作情感的堆積,加上亢奮的習作興趣,結(jié)合材料,將其釋放出來,就顯得頗為輕松。
三、情感溝通延續(xù)作文興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遺憾的是,我們還有那么多語文老師,他們教的學生不會寫作文……其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學生從來沒聽過老師自己談寫作體會。這種教師,即使讓他們用完善的教學方法教上幾年,也是教不出來東西的?!苯處煈鲃訁⑴c作文,交流體會。
人與人之間,只有進行情感的溝通交流,才能產(chǎn)生共鳴。作為教師的我,也練練筆以求與學生交流寫作技巧與心得,偶爾拿著“小報”在學生面前“炫耀”一下,讓學生分享、感受習作的快樂。也常拿著草稿沖進教室讓學生“修改”一下(有時能得到熱烈的掌聲,有時則是詫異的眼神:“老師,那兒我們有點兒不明白……”)使師生站在相對平等的立場上,共同參與作文。其中,最令人快慰的是,在我體驗了一次被命令作文感受后,即完成校長安排的一項任務之后,宣布了一條不成文規(guī)定:“凡是在開展活動之后和放假期間一律不寫強迫性的命題作文?!敝挥薪處熣嫘年P愛學生,把學生看成有情、有感、有獨特個性的鮮活生命,來了解他們,做他們的知心人,才能使學生“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p>
四、學習技巧延伸作文興趣
1.賞析。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中求精、細中求細,每篇課文無論是從編排布局,還是文辭文筆都值得細細品味、慢慢揣摩。通過學習語文,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主觀感受,是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是個人見解和人生觀。教師如果在教學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在情感上與課文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被課文的人情美、言辭美所感動,這種感情的積聚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上《慈母情深》一課,筆者通過朗讀引發(fā)、品讀體味、情景再現(xiàn)、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引發(fā)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產(chǎn)生寫作的欲望,一個個模仿課文的精彩段落應運而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應悉心捕捉課文中精辟的點滴的寫作方法與技巧,且不失時機地抓住任何一個指導習作的機會,讓每篇課文都能為習作添磚加瓦。把閱讀教學與習作指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僅能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還能讓學生感到習作時時、處處在身邊,作文時時、處處都能寫。
2.評析。渴望被發(fā)現(xiàn)、被贊同、被欣賞是人基本的心理需求。習作評析對習作興趣的激發(fā)、培養(yǎng)、持續(xù)、引申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在把握欣賞比修改更為重要的基本原則下,對作文的評析要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不能用統(tǒng)一的評分標準,對習作進行態(tài)度、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立體性分析。
教師在評析一篇作文時,應首先注意竭力地捕捉閃光點,真誠而熱情地贊揚,委婉地提出修改建議;其次是要把握不能對作文進行大篇幅的修改,就是病句和錯別字也只作批畫,留給學生自己修改;最后,對于優(yōu)秀習作,應積極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欣賞(通過班集體的習作角、校報、少兒刊物等方式)。這樣評析,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和激情,還能激勵同學們奮進,從而調(diào)動全體學生愛習作、愛語文的積極主動性。
總之,作文教學可以培養(yǎng)、訓練學生多方面的素質(zhì),這些素質(zhì)是通過完成作文這個載體來實現(xiàn)的。我們要從低年級開始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的熱情,幫助學生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和厭煩作文的情緒,讓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樂于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yōu)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伍春蕾.淺談小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達縣高等師范??茖W校學報,2006,(06).
[2]李貴根.教育生態(tài)學原理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上海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