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敏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和實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把握任務的難度,關注任務的多樣性,重視任務的結果,注重任務中的交流和合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英語教學; 運用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37-01
在課堂教學中,盡量采用真實的任務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真實學習任務、真實運用任務,學習英語語言文化知識、獲得運用英語的語言技能(聽說讀寫譯),最終形成全面的運用英語的能力。真實任務的特性如下:
1. 依據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真實學習機制。
2. 教學內容設計所規(guī)定的真實教學目的。
3. 所有教學活動盡可能語用真實、語境真實、語義真實。
4. 符合學生真實興趣,針對真實困難。
筆者結合兩年來對任務型教學實踐的摸索,現(xiàn)在就在任務型的教學大框架下如何有效地做好小學英語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把握英語教學任務的難度
低年級的學生因為沒有良好的語言基礎,要讓他們直接完成任務較難,完成的效果也不會很理想。例如,低年級學生在學習dog,cat,lion,tiger,bird,elephant,pig,fox這八個動物類詞匯時,如果老師直接展示形象,要求他們朗讀,顯然這樣的任務對于他們來說太難,而且學習手段比較單調乏味。但是,如果老師在教授的時候,先學一半,通過播放動物的錄音或者做相應的動作讓學生模仿該動物的聲音讀這些單詞,學生一定會很愉快地模仿朗讀。這樣的任務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既降低了難度,又充滿了趣味性。
中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可以嘗試更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紤]到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差異,我們給四年級學生的任務是Introduce our classroom,學生先根據介紹畫一張簡單的圖畫,然后把圖畫的內容介紹給自己的小伙伴。對于五年級的學生,我們要求他們會使用所學的句子帶領老師和同學參觀自己的學校,并要求學生調查有多少教師和學生,有多少學習場所。對于六年級的學生,我們要求他們確定具體位置,畫出平面圖,然后思考如何用英語介紹,如何組織自己的語言。學生的年齡不同,任務的難度也是不同的,要盡量設計難度適合該年齡段學生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不僅完成了語言學習任務,而且培養(yǎng)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任務要貼近實際生活
教學中設計的任務,要有實踐意義。最好能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學會在實踐中自然運用,有話可說,有話能說,進而達到操練的目的。
記得有一堂英語課,主題是義賣。我提前一天通知學生,明天每人帶好一樣自己的玩具或者心愛的東西。許多學生都很好奇我為什么這么做。我賣了關子說明天就知道了。第二天,果然很多學生都帶了自己的心愛之物。我說,今天我們要進行一場義賣活動,給貧困地區(qū)的小朋友雪中送炭。讓學生給自己的東西標上價格,從而學習問價的句型?!癏ow much is it/ are they?”學生通過一對一的問價,親身感受。我又順水推舟,問大家通過義賣你學會了什么。有的學生說學會了問價的句型。還有的學生說學會了要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在課堂的最后,我給學生展示了貧困地區(qū)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很多學生看得非常認真。我想這一堂課,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這節(jié)課其實算是一個即興的任務型教學內容。我基本上沒有做什么準備工作,學生對于所上的課文也不熟悉,但我覺得這是一堂成功的任務型教學的英語課。三、任務型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步驟和實踐
1.任務型英語教學設計步驟。
任務型教學分為:前任務(pre-task)、任務環(huán)(task-cycle)和語言點(language focus)三步驟。
在前任務階段,進行新語言材料的引人和語言練習(topic,introduction,language activation,language preparation)。新語言材料的引入讓學生獲得第一次感知,而包括機械訓練和有意義的練習在內的語言練習,有助于學生從掌握語言的形式轉向理解語言的內容和意義。
在任務環(huán)階段,進行新語言材料的輸出(task,planning,report,assessment)。把語法結構巧妙設計到以日常生活為素材的任務中去,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來完成一個個交際性的任務,并通過師生、學生間的合作交流達到新語法知識的準確和流暢應用。
在語言點階段,歸納語法結構(analysis,practice)。對一些特殊的語言形式加以強調并進行強化練習,反饋學生在“任務環(huán)”階段的表現(xiàn)。
2.語法教學的任務實踐。
為實現(xiàn)以語言形式為中心教學與以意義為中心教學的有機結合,筆者在“任務環(huán)”階段將語法學習任務細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描述圖畫的任務。描述圖畫的任務可以廣泛應用于英語語法教學。例如,在教各種時態(tài)的肯定句、否定句與一般疑問句結構的相互轉換時,可以設計描述兩幅圖畫異同的任務。(2)傳達信息、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任務。(3)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的任務。(4)角色扮演的任務。例如,在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相互轉變中可以設計一對夫婦因家庭瑣事吵架的情景,讓學生扮演丈夫、妻子和中間人,進行夫妻雙方和解的表演。(5)游戲式比賽式的任務。四、根據激勵評價的運用,關注英語教學任務的結果
任務的設計和實施要注意其結果的反饋情況,一方面我們可以知道學生任務完成的具體成績,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根據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情況作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在任務結束后,學生能夠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才是真正令人滿意的結果。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安排一些實際的任務,關注其結果的反饋情況。例如:六個年級的學生學完“Public signs”后,鼓勵他們在網上找到更多的公共標志,并且把它們放在適當的地方。在教授“Western holidays”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假期里制作節(jié)日小報、圣誕卡片等,然后在英語課上分享給老師和所有同學,看他們能否活學活用。當學生看到這些美麗的賀卡和小報時,他們會感受到中國和西方文化的差異,并且為自己完成的任務而感到驕傲。
總的來說,任務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一步步的理解和消化,激發(fā)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真正喜歡上課堂、喜歡上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