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艦 王丹莉
【摘要】隨著高校的招生力度不斷加大,高校的教師數量已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尤其是“互聯網+”時代,青年教師要承擔起更多的教學與科研任務。但由于青年教師的從教時間較短,教學經驗上會有所不足,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本文通過對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現狀和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以有效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以期幫助他們提高教學能力,改善教學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信息化教學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宣布我國迎來“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已經應用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行業(yè)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逐漸走向與信息化不斷融合的道路。利用互聯網進行多樣化教學是高校教學模式新的發(fā)展方向,這對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尤其是對高校青年教師,其面臨的教學壓力更加巨大。
(一)教學態(tài)度出現偏差
目前,高校普遍重視教師的科研成績,在教師的晉升和評職稱上,更多的是注重教師發(fā)表的論文、研究的課題等方面。這導致青年教師往往將精力放在科研上,沒有集中精力對學生進行教導,僅僅是把教學當作一種任務,沒有足夠的重視,在教學態(tài)度上出現了偏差。
(二)教學手段運用不合理
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高校的教學手段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其中,多媒體教學是高校最常用的教學手段,青年教師一般都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所以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方面有較大的優(yōu)勢。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青年教師沒有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課件,有的青年教師甚至把多媒體教學當作是一種可以偷懶的方式,最終導致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導致教學質量逐步下降。
(三)課堂的駕馭能力較差
高校青年教師雖有比較高的學歷和豐富的專業(yè)知識,但是缺乏授課經驗,對其中的教學實踐安排、教學手段的選用、教學內容的規(guī)劃以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控制知識傳授的節(jié)奏、課堂秩序的管理等方面都沒有合理的規(guī)劃和掌握,常常會出現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的現象,課堂內容重點不突出、知識不連貫、主次不清,導致學生無法很好地接受知識。
(一)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
教學經驗是一個教師的寶貴財富,豐富的教學經驗可以讓教學質量有所保障。因此,高校青年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并且結合自身的實際經驗來不斷地總結和應用。一方面,青年教師可以向本校的老教師請教或者通過聽學校老教師的公開課來積累教學經驗。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青年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全國乃至全球好的教學模式。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逐漸累積新的教學經驗,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應用更多的教學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教學能力的強弱不僅需要時間與實踐的積累,而且需要自身的努力,其中首要的就是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作為一名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因此,青年教師應該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互聯網+”時代,青年教師可以在網上了解更多關于模范教師的示例,學習這些教師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把培養(yǎng)人才作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標,將教育事業(yè)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yè),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獲得滿足與快樂。
(三)不斷加強學習
在“互聯網+”時代,社會各個方面都在高速發(fā)展,對知識、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青年教師在工作崗位上要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能力,充實自己來適應社會的快速變化。尤其是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青年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加強學習互聯網知識,利用互聯網來加強自己的教學能力。比如,可以定期參加計算機培訓、教育培訓等培訓課程來充實自己,用互聯網技術拓寬自己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能力的提升。
[1]楊軍年.“互聯網+”下青年教師培養(yǎng)
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8(17):34.
[2]陳植喬,邱秀芳,黃小奇.互聯網+
時代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yè)能力提升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05):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