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9期)
問:7月30日,又是一個周一,《新民周刊》第1000期出版。上期周刊你的文章用《回答1998》作為標題,為什么選擇了這個角度,您想表達怎樣的寓意?
劉琳:《新民周刊》封面右上角的期數(shù),從1變化到1000,這1000個“周”,這20年,是世界的20年,中國的20年,上海的20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創(chuàng)新的20年,更是普通百姓為美好生活奮斗的20年,我們從怎樣的現(xiàn)實中走來,曾經(jīng)帶著怎樣的期待,走過怎樣的彎路,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我們還有怎樣的夢想和未來,這些都刻錄在我們這本以深度報道為己任的新聞雜志中;20年后的今天,國家的方方面面是否日趨成熟、人民的大大小小是否安穩(wěn)幸福,對我們雜志1000期的回顧,也許可以找到對20年的深度“回答”。
問:從雜志創(chuàng)辦之初到現(xiàn)在,其間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報道或者人、事能與我們分享嗎?
劉琳:是我們做過的無數(shù)的調(diào)查新聞。
今天,我們做調(diào)查新聞的那股勁、那種思維、那種方法,依然全方位地運用在各種類型、各種題材的報道中。這甚至已經(jīng)成為我們雜志“宣傳報道”的魅力所在。
問:你說過《新民周刊》從來就都是一本“他”的雜志。女性領導的視角會否為《新民周刊》注入一股全新的動力?
劉琳:這是一本從一開始就充滿男性荷爾蒙的新聞雜志,我們的讀者也20年不變,以男性讀者居多,直到今天新媒體的數(shù)千萬粉絲也是如此。我們必須是陽剛的,有誰說過么,“娘娘腔”太多會危及國家安全(笑)。
作為一本“他”的雜志,我們要做的是從“他”的眼中看世界。在我的理解中,所謂男性視角,就是有更廣闊的胸懷,更多樣化的側(cè)面、更深層次的理性。其實,這20年里在公眾話語中“他”所代表的意義以及與女性相處的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我進入“職場模式”思考時,我自覺自己最少是“中性”的。如果說基于天然的性別角色,我還有什么期盼的話,那就是希望我們的周刊能有更多俠骨柔情的故事。
未來,我們將更加強化周刊的陽剛魅力。
掃描以下二維碼可看《新民周刊》一千期“大片”及主編專訪全文。
上期封面
阮福強:問題出來了,總理發(fā)話了。關鍵是以后還會不會再發(fā)生!這是大家關心的重點。對不法分子堅決依法嚴懲,對監(jiān)管失職瀆職行為堅決嚴厲問責。盡早還人民群眾一個安全、放心、可信任的生活。這才是我們大家共同需要的!
小?。阂磺羞^去,皆為序章。愿周刊不辱使命,在新媒體時
代高擎起自己的大旗!
“彈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