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翾
[摘 要]美術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把學生的藝術潛能挖掘出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感悟能力。在學習美術《課標》后,我轉變了教育思想,改變了的教學方法,實施了新的教學策略。有效地實現了課堂中師生的角色轉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策略;角色轉換;課堂模式;審美感受
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克維多·羅恩菲德認為:“孩子生來具有藝術潛能”。確實,孩子天生就是審美大師。美術教學的任務就是要把學生的藝術潛能挖掘出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感悟能力。而過去我們的美術課總是“一言堂”、“滿堂灌”,只看到教師在唱獨角戲,沒有學生展示的舞臺;老師是是主角,口若懸河;學生則習慣了當“配角”,默默無聲。什么樣的師生角色,才能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呢?
在認真學習美術《課標》后,我轉變了教育思想,改變了陳舊的教學方法,嘗試了以下教學策略,有效地實現了課堂中師生的角色轉換:讓學生當主角,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實施學生唱罷我方登場的課堂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學生說罷我再總結
美術欣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們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有效途徑,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但是,許多老師都怕上欣賞課。為什么?因為在上欣賞課前,老師要準備大量資料認真?zhèn)湔n,上課時,老師又要講的口干舌燥,但是學生卻如聽催眠曲,一節(jié)課下來什么都不知道。其實我們老師就是在學生對美術作品沒有任何感覺時,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硬塞給學生,這對學生來說是何等的枯燥乏味。其實我們的欣賞課完全可以讓學生先感受,后大膽、自由地說,然后老師再補充、總結。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悟能力,又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可謂一舉多得。
二、學生練罷我再指導
臺灣著名的作家三毛曾經在她的作品《一生的愛》中寫到“我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在美術課上一次次被扼殺,才轉向作文上去發(fā)展了用——文字和故事,寫出一張張畫面來?!蔽覀兠佬g老師在上技法課和手工課時,一般都是先教學生怎樣畫、怎樣做。然后再讓學生“照葫蘆畫瓢”。殊不知,正是老師的示范指導束縛、扼殺了像三毛這樣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學生大多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在老師剛出示課題時,往往就躍躍欲試,甚至早已悄悄開始“搬門弄斧”了。但是,他們這種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在老師眼中卻是不認真聽課的表現,等待他們的往往是批評、呵斥。如此呆板的教學方式,怎能不扼殺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育家指出:“‘好動應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師不能打擊、壓制。”美術《課標》建議:“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痹诩挤ㄕn和手工課中,老師可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大體講一下操作過程,不必太細。而后讓學生通過自己實踐,來歸納、總結繪畫的步驟和方法,在實踐中得出經驗或疑問。最后再由老師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指導,對學生的疑點或難點給予解答或示范。這種基于學生實踐基礎上的指導和示范才是最有效的,學生是樂于接受的。
案例:《傲雪梅花》(湖南版七年級上)
這是初中階段第一節(jié)國畫課,學生并沒有什么基礎。課堂上如果引導不好,學生不但什么都沒學會,還會把教室搞的亂七八糟。
在學生們實踐體驗的基礎上,再充分交流感受,然后教師總結用筆用墨的方法和規(guī)律既水到渠成,又為下一步的深入講解奠定了好的基礎。
可以看出,學生們通過先實踐后交流的方法,輕松解決了用筆方法及墨色變化的規(guī)律這兩個難點。這樣做有以下好處:1、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3、給老師提供了更多了解學生學情的機會,使指導更加直接有效。
三、學生評罷我再分析
在以往的作業(yè)展評中,我們一般只展評優(yōu)秀作業(yè)。這樣的作業(yè)展評有諸多弊端:1、設計展評面太小,評價不全面;2、評價方式單一,權威性過強;3、評價易脫離學生實際,易用成人的尺子去量學生的“長短”;4、強化了評價方式的甄別與選拔功能,打擊了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美術《課標》中這樣闡述:“為促進學生發(fā)展而進行評價,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評價標準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彼?,我們在作業(yè)展評中,可以采用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等多種方式。人人當“評委”。從評價中取長補短。老師則可坐聽“百家爭鳴”,當好“嘉賓”,在適當時候給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
案例:《中國結》(湖南版七年級下)
師:大家都照圖試了盤長結的編織方法。多數同學都編成功了,但好壞不同,形狀也有差別。你們互相欣賞一下,找找得失?
生:(摘錄學生答案)
1.我的這個左邊繩子留的不夠長,所以后來一步就沒繩子編了。(哈哈)重來!
2.我的步驟都對了,怎么這么難看?
3.你最主要中間拉的太緊了。
4.像我這樣中間松,再把耳朵大小拉對稱,就好看了。
5.老師書中介紹的是四路盤長結的編法,我多加了兩路,六路盤長結又大又好看。
6.那照此方法是不是還有八路十路甚至更多的盤長結的編法?
……
從此案例可以看出這樣的評價方式既切合現代中學生大膽張揚的個性;又讓同學在評價中拓展了知識面;同時,它既檢測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又強化了評價的診斷、發(fā)展功能及內在激勵作用,弱化了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正如法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p>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钡牵诂F代教育中,我們老師絕不能再高高在上,我們應學會蹲下身子,傾聽學生的高論;我們應嘗試站在臺下,欣賞學生的表演;我們應敢于隱身幕后,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