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福樂
摘要:本文闡述了我多年來在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的一些體會,并總結了在探索過程中的一些收獲,提出了教師和學生要轉變角色、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等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
自從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從事英語教學。從教學實踐中認識到,我國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并不容樂觀,學生感覺學習很吃力,英語成績下降,于是老師想盡辦法給學生補課或加大作業(yè)量。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學習就會產生痛苦反感心理,逐漸失去英語的學習興趣,甚至部分學生完全喪失英語學習信心。筆者分析,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便是學生的課堂參與太少,課堂的收獲太小,而作業(yè)量太大,甚至經常做很多重復性的練習以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面對這種現狀,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學生在有效的40分的課堂上充實快樂的學習,并減輕學生在課余時間做作業(yè)所耗費的精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高效課堂的研討在全國許多學校都已被提上日程。筆者所在的學校也在如火如荼的展開高效課堂的研討和實踐活動。通過理論研究,課例分析,實踐嘗試的方法,我們取得一些較為明顯的成績,下面是在探索過程中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英語高效課堂要求做到以下兩點:
(一)課堂教學活動化: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從活動入手來設計教學,才能激起孩子學習的欲望。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爱敽⒆訁⑴c活動中去,他們就有機會實踐自己的語言。因此,在教學的導入階段,我們要以歌曲、歌謠、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動起來,但是活動不是簡單為了熱鬧而組織的,而是創(chuàng)設情景貼近學生生活經歷和學習經驗的情景,讓學生進入學習英語的狀態(tài),時間可以是3至5分鐘。
(二)教學活動任務化:任何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以教學內容中的教學任務為主線,設計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必須體現聽、說、讀、寫的四項。以聽促說,以讀促寫。每個活動都要有明確的目標,都有訓練的語言任務做為活動的內容?!拔宀健苯虒W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輔助結構,五個步驟都是活動的基本形式,是相輔相成層層遞進的,不是獨立存在的。
二、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自己的教學經驗,淺談三點。
(一)在教學中轉變教師和學生 的角色
在我國現在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是演講者,知識的主動傳授者,并推動著整個課堂的發(fā)展;而學生是聽眾,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對課堂進程影響很小。老師們可能也都有過聽講座的經歷,除非這個演講者水平特別高深,講的話題非常有趣,個人魅力相當的強,否則聽者很容易走神,或困倦疲憊而想其他更意思的事。有多少教師敢保證自己講的話題每天都是非常有趣的,自己的個人魅力每天都能吸引所有學生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請教師應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fā)揮,而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應該是課堂紀律的控制者,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遇到問題時的幫助者,學生犯錯誤時的糾錯者。
(二)把學生視為課堂的主角
一位教師這樣抱怨:“這個問題我講了十幾次了,可學生還是不記得,還是會在考試中答錯,這到底是為什么呀?是不是他們根本就沒認真聽我講?。俊?一位語言學家能曾用這樣的話了概括學生的學習心理:Tell me, I forget; Show me, I understand; Involve me, I remember.顯然我們能從這三句話中找到那位教師的答案。有些教師只在乎自己的教學行為“tell”,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tell me, I forget;Involve me, I remember”. 筆者在在高效課堂的嘗試實踐過程中,每節(jié)課都有學生的自我總結和反饋環(huán)節(jié),其中反饋的其中一項是學習本節(jié)課的感受。有學生寫到:
“I am very glad, because I can understand and answer the teacher questions.”
“My partner tells me he likes sports, and I also tell her that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I am happy to know her hobby”
“I enjoy this English class, because I can take part in the class” 學生的反饋印證了理論的作用。學生的反饋中影射出兩種學生參與課堂的主要方式,即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對于不同的課型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具體形式來實現學生的參與。例如,pair work, group work, interview, brainstorm, making a survey, retelling a story, discussion, debate, role-play 這些都是教師們都比較熟悉的一些活動方式,但是關鍵是要堅持用,并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適當的改良。當然對于理解性較強的內容,可以通過預習和小組討論大膽的調動學生來講出自己的觀點。
(三)認真做到課前預習
我們經常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看了一步非常好看的電影時,總想與身邊的人分享,講給同事或朋友聽。若別人沒看過這部電影,你一直在講,別人一直在聽,聽者很容易走神或失去興趣;但如果在場的人之前都看過這個電影,那么很有可能大家會參與到其中來,甚至進行更深層的討論。我們新目標英語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話題,若能提前布臵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自學、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等方式完成任務并解決問題,了解話題。那么在課堂上便會出現人人都想參與,想表達,想提出問題或解決問題的局面。這正是任務型教學的一種形式,也是我們英語課堂所需要的。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采用設計導學案的方式來幫助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預習。
以上是我在英語高效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當然,高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同事們還提出了一些問題: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問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等等都值得我們去探討去研究,力爭一遍把高效課堂真正落實到實處,減輕學習負擔,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的英語學習變得主動和輕松。
參考文獻:
[1]徐偉,楊軍《初中英語有效教學使用課堂教學藝術》,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13
[2]李偉忠《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