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葉
摘要: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及審美性原則,妥善處理、協(xié)調(diào)好教學中的各種關系,把語文知識及與之相關的信息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能。其特點是具體、形象、生動,符合初中學生模仿性強、追求時尚、崇拜創(chuàng)新等心理特征,很容易被廣大學生所接受。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語言;藝術
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高超,就會極為有效地提高語文的教學效果,繼而深遠地影響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開發(fā)和提高他們潛能、素質(zh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能聽到教師在表揚某個學生時慣用“你真棒”、“非常好”等鞭策言語,我認為這不是教師的語言藝術。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不是隨意客套、肉麻吹捧,而是斟酌再三的情感自然流露,其語言特點是讓聽者聽起來心情愉悅的同時,又感覺教師的表揚分寸把握得恰到好處。
語文教師語言的魅力是任何先進的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都難以取代的。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的語言首先應該是簡潔、流暢、平和,給人以惜字如金之感。
我在引領學生們閱讀分析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課時,以讓學生們想象著校園春天來臨時那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形象,那桃樹、杏樹、梨樹鮮花兒盛開的情景……開篇,這種有著引領但非生拉硬拽意味的親切話語,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就抓住了學生們的心,抓住了學生們的情,激發(fā)出他們對春天回憶的思緒,很快就將他們引入到《春》的情景之中。
簡潔,即一言出就準確無誤地表達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給學生留下較多的想象、回味的時間,這就是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具有啟發(fā)性的畫龍點睛的智慧。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本身必須在廣博知識的積累上下一番功夫,不斷錘煉自身的教學語言藝術魅力,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及審美原則。
課堂語言的規(guī)范性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講規(guī)范的普通話,課前要做好各種細致的準備工作,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做到語言淺顯,講解深入。課堂語言的簡約性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不講空話、套話、大話、閑話、廢話,要精心設計、反復提煉課堂語言。教學語言的趣味性要求語文教師要善于設計扣人心弦的懸疑,化枯燥為風趣。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廣泛博覽和教材有關的故事、詩詞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把它們引入課堂之中,使學生們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總之,良好的語文課堂語言應當是鮮活的、生動的、富有生命力及藝術魅力的。
語文教師課堂語言藝術魅力的兩個重要方面是有聲語言與無聲語言?!盁o聲語言”要求教師要重視外在形象氣質(zhì),如發(fā)型、衣著等精神風貌的展現(xiàn)。
一個精神飽滿、步伐穩(wěn)健的教師,常常會使學生精神振奮。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舉手投足間,對學生來說似乎都有某種深刻含意在其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通過它們更好地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感悟精彩的世界。同時,教師還要高度重視自己板書的巧妙。我在與學生們一起賞析《蘇州園林》一文時,板書僅一個“美”字,以此激發(fā)學生探究激情,給學生留下聯(lián)想與想象的廣闊空間——“蘇州園林”的美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作者文字的美又是怎樣體現(xiàn)在字里行間的……教師的無聲語言體現(xiàn)了語言的藝術魅力。
有聲語言往往能體現(xiàn)出語文教師綜合性的修養(yǎng)。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語言中的音調(diào)、語氣、節(jié)奏等來表達出不同的情感。語文教師要善于憑借形象生動、富于幽默情感的語言技巧來打動學生的心靈,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思維。
一節(jié)課的開始,教師的導語極為重要。富有魅力的導語能立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學習熱情及求知欲望,也為活躍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我常常運用的導入方法有懸念導入法、情境導入法、典故導入法、審題導入法、設問導入法等等,在教學實踐中導入的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靈活運用才會使學生們感到自然親切。我在講解《濟南的冬天》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老舍的《濟南的秋天》有這么幾句話:“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的藝術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老舍筆下的濟南冬天美景。如此導入親切自然、熱烈活潑、生動精彩,學生聽得出神入化,沉醉在濟南美景的聯(lián)想想象之中……一個便于繼續(xù)探究的教學環(huán)境水到渠成般地迅速生成。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是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互動活動,其中教師的“導”起著關鍵作用。這個“導”往往是靠設疑提問來實現(xiàn)的,通過設疑激發(fā)學生的質(zhì)疑意識,讓學生思維活躍而敢問、多問??梢哉f提問、設疑是教師重要的語言活動,是教師教學技能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是一門藝術,它不僅能優(yōu)化教學效果,而且還能幫助學生走進新課程,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提高他們綜合素質(zhì)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我在教學《孔乙己》一課時,讓學生們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每個人都談談對孔乙己這個人的認識。小小的設疑引發(fā)班級學生廣泛而熱烈的參與,大家紛紛表態(tài):有的說孔乙己很可憐,有的說孔乙己很善良,有的說孔乙己是封建教育的受害者……熱烈的討論中,加深了大家對孔乙己的認識,此時我趁熱打鐵,巧妙引領、點撥,使學生們明確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是孔乙己人格扭曲的罪魁。
總之,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語言藝術創(chuàng)造教學氣氛,使學生、教師、文章三者間情感交融,進而形成和諧的活躍的教學氛圍,這一良好的氛圍有利于學生們愉快地接受知識,更有利于提高廣大學生的審美意識、道德情操、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