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波
摘要:初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初中數學學習效果的好壞不僅關乎到學生初中階段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初中數學相比于小學數學難度增加不少,使得部分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望而卻步”,產生了一部分“學困生”,這些“學困生”的產生并不是因為智力因素的差異,而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通過適當方法的引導可以提高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困生 學習效果 提高
一、數學“學困生”學習障礙的具體表現
(一)學習興趣不濃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的支撐,學生會自覺克服學習的困難,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但通過數學“學困生”的研究發(fā)現,學習興趣缺乏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學困生”來說,他們認為數學是一門討厭的學科,數學學習很枯燥,不喜歡上數學課,不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數學知識,得過且過,消極懈怠,嚴重影響了數學的學習。
(二)學習缺乏主動性。相比于學優(yōu)生,學困生對數學學習更多的是應付態(tài)度,他們消極的應付教師布置的各類作業(yè),對作業(yè)中遇到的難題或困難不是積極請教,而是消極應對,認為作業(yè)交上去了任務就完成了,至于作業(yè)質量他們關心的很少,他們很少參閱其他書籍或通過課外輔導進行學習,不愿意動手、動腦,學習成績提不上去,導致更不愿意主動去學習,在這個惡性循環(huán)的過程中,數學學習越來越差。
(三)學習意志不堅定。數學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看似很簡單,但要吃透這些知識,靈活運用到各種題型中,是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的。學困生在看到數學學習中的難題時,不是想辦法進行克服,而是拖著、躲著、繞著,遇到困難就退縮。在數學學習中,沒有養(yǎng)成一種自覺探索的習慣,因此在數學課聽不懂、作業(yè)完不成、計算出錯誤、證明遇阻力或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是積極思想,找方法進行解決,而是采取自暴自棄的態(tài)度。
二、數學“學困生”學習障礙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基礎不扎實,產生學習障礙。數學知識前后之間具有很大的連貫性,前面知識是后面知識學習的基礎,前面知識的學習會影響后續(xù)的學習?;A知識不扎實普遍存在于數學“學困生”中,由于知識之間的斷層,導致他們在學習新知識時很吃力,所以不少學生選擇了消極應對,數學成績越來越差,越來越不想學習數學,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中。比如,在學習代數式時,不少“學困生”由于沒有學好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導致在進行二次方程運算時差錯率較高。
(二)學習方法不恰當,產生學習障礙。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是有章可循的,數學學習也不一例外。初中數學相比于小學數學,更需要恰當方法的指導。小學數學由于學習的知識比較簡單,機械練習、死記硬背也可以學的不錯,但初中數學涉及的定義、公式、定理等靠簡單的機械練習和死記硬背是不能適應學習需要的,不能理解透知識的本質,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領悟,把知識連貫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但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沒有形成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的習慣,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因而無法適應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
(三)動機水平低,產生學習障礙。從本質上來看,學習活動就是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強烈的學習動機的支撐。相比于小學數學,初中數學涉及的知識面廣、程度深,加上班容量的加大,教師面對面進行指導的機會減少,于是出現了部分學生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學習意志不堅強,遇到困難不是積極去應對,而是消極逃避,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打退堂鼓。如初中數學一些題目計算量大、步驟繁瑣,一些“學困生”一接觸就產生畏難情緒,缺乏戰(zhàn)勝困難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
三、提高數學“學困生”學習效果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為了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一是可以降低學習難度,使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如在學習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時 ,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2002-2003賽季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的9輪比賽中,尤文圖斯隊保持不敗,共積25分,比賽規(guī)則是勝一場積3分,平一場積一分,該對共勝了幾場球?這個題目即使基礎不好的學生也可以答對,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學困生”感受到數學學習不僅不難,還很實用,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二是可以讓學生在做中學,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通過讓學生剪出三角形,再把兩個角剪下來與第三個角拼在一起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一是要做好預習。充分的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聽課的重點,帶著問題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不僅可以把不會的知識弄懂、弄會,更重要的是可以養(yǎng)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二是要精選練習題。數學知識的掌握需要一定的練習,但這種練習不是漫無目的的題海大戰(zhàn),不是同樣題型的不斷重復,而是要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題進行研究,反復研究,認真領悟;三是要學會歸納總結。如在初中數學證明題中,“線段相等” 是很常見的題型,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對相關的定理進行總結: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矩形對角線相等、等角對等邊等,有了證明方法的積累,可以幫助“學困生”減少學習障礙,增加學習興趣。
(三)發(fā)揮非智力因素作用,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非智力因素的參與,可以幫助學生勇于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去克服困難,保持學習動力的持久性。非智力因素中意志、目標、動機等這些因素對“學困生”克服數學學習障礙意義重大,要發(fā)揮多大合力的作用,充分調動“學困生”非智力因素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有了這些因素的參與,會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變被動的“要我學”為積極的“我要學”。
四、結語
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教育與轉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師的教學藝術、需要學生自身的積極努力,需要各方面的積極配合,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為“學困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王靜.初中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研究及教學策略[D].蘇州大學,2008.
[2]譚珺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
(作者單位:云南省普洱市普洱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