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玲
摘 要: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同樣如此。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眾多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將在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深入闡述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打造策略。
關鍵詞:中學歷史 教學改革 高效課堂 打造策略
一直以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持續(x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所學知識,一直是眾多教育工作者持續(xù)關注的問題。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高效課堂的構建同樣十分重要,但是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在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深入分析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打造策略,對于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觀念陳舊,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隨著素質教育觀念和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雖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精神一直是初中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對此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1]。由于教師的教學素質參差不齊,所以在理解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有的教師認為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只能在自然學科教學中進行,而文科類的學科,比如歷史課,不適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歷史教學的重視程度也不夠,所以在進行教學規(guī)劃的過程中也沒有將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考慮到其中,進而影響了歷史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2.歷史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枯燥
一直以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完全依靠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因此學校也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提升學生考試成績之上,然而這種應試教育形式對于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打造是十分不利的,也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趨勢[2]。由于歷史課也是一門主要的考試科目,因此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用簡單的背誦代替理解,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枯燥,完全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另外這種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形式也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并且長此以往,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對以后的學習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
3.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學習能力是學生學好專業(yè)知識,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能力。而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要想有效促進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首先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遺憾的是,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絕大多數(shù)都停留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既缺乏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升級,學生往往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枯燥和乏味,并且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3]。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般都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老師才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有效調(diào)動,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并不是值得提倡的形式,對于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也具有較大的不利影響。
二、深化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對策
1.豐富教學形式,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并且信息化教學也是當前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主要發(fā)展趨勢。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改變了許多傳統(tǒng)行業(yè)領域,也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應用效果。如果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將大大提升教學質量。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從多媒體的有效應用出發(fā)。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我們有目共睹,但是與教學的有效聯(lián)通卻是我們?nèi)菀缀鲆暤摹,F(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學科資源給歷史教學帶來了難以計數(shù)的好處,但是也產(chǎn)生了不少爭議,其關鍵在于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結合方式[4]。在之前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并未考慮其價值與意義,常搞一些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成了沒有實在意義的新鮮事物,而最好的使用方式就是將多媒體作為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手段。利用多媒體的圖像、音頻、動畫等形式,將教學內(nèi)容套用其中,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解決歷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豐富課堂形式,采用更為便捷有效的方式,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打造高效的歷史課堂。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能力
在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背景之下,要想有效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更好的接受和掌握歷史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歷史教學改革進程中,教學模式改革是其中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歷史一直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都由老師主導,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這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diào)動和發(fā)揮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打造高效歷史課堂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改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歷史知識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故事性,老師可以利用歷史學科的這一特點,運用故事化教學的模式,打造出高效的歷史課堂[5]。也就是說,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盡量突出歷史知識的故事性,在課堂上像講故事一樣給學生講解歷史內(nèi)容,這樣就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的吸引到課堂上,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教育觀念,積極探索和改進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打造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杜瑋.“授之以漁”的初中歷史課堂--打造高效課堂下的初中歷史學習方法與學力發(fā)展之我見[J].新課程·上旬,2015(11):70-70,71.
[2]張百花.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6):250-250.
[3]齊新寧.探討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119.
[4]黃運興.探討如何運用小組合作方式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5(5):43-43.
[5]董紅玲.試析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建設[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3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