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寶應縣范水高級中學 卞正彤
隨著時代的進步,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將知識進行實踐應用。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可以應用“引導自學法”,通過對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能力的鍛煉去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獨立思維。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公式繁多復雜,其中又夾雜著大量的實驗需要學生親身體會嘗試,因此“引導自學法”成為高中化學教學應用的不二選擇。
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上,教師首先應該將學生設置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同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教師的引導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實現(xiàn),即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拋出與課本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通過這一問題情境的設置激起學生的思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后續(xù)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為了將引導者的角色扮演的更好,首先要求教師在課前進行完整充實的備課,找出每一節(jié)課中適合設置問題的知識點;隨后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設置出課堂上將會引入的問題,并將相關問題的答案記錄在備課內(nèi)容中;最后就是教師在課堂拋出這些問題,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小組討論得出答案,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答案引入下一步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設疑以及引導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堂所學知識,使“引導自學法”真正發(fā)揮作用。
例如,在講解《金屬及其化合物》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歷史文物的有關照片,在欣賞照片之后,教師拋出問題:為什么這些歷史文物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磨礪卻沒有被氧化?教師讓學生通過思考之后講出自己的想法,這個過程中課堂的學習氛圍已經(jīng)被帶動起來,教師將要講解的內(nèi)容也得到了鋪墊,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最后,教師講出這些歷史文物之所以歷經(jīng)沉淀卻沒有氧化是由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決定的,然后引入本節(jié)課所要講述的內(nèi)容——金屬及其化合物。
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即在課堂中通常是由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模式來提出問題和課本內(nèi)容的重難點,然后學生根據(jù)這些問題解答,教師最后為學生揭示問題答案。這種方式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但是缺乏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诖?,教師應該將課堂更多的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或者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組織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資料或者小組討論得出答案,如若有具有爭論性的問題可以尋求教師幫助。另外,由于高中化學中許多知識點需要進行實驗驗證,因此,教師可以在講解完成相關知識點后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和實施實驗,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驗證書本上的知識,這種方式不僅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學習,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講解《量的計算》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教師首先可以拋出一個問題:0.2摩爾的鈉放在1升0.1mol/L的稀硫酸中產(chǎn)生的氫氣的物質的量是多少?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這個問題進行修改或者自主設計,如將原題目中的鈉改成鐵或者其他化學元素,然后學生自己進行問題的求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課本所學內(nèi)容自主設計問題并自行解決,這有利于他們對知識進行變通,幫助他們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學知識。
在引導自學法中,學生自覺主動學習是最重要且最核心的部分。首先學生要學會自主求助。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先通過書本或者其他資料找尋答案,如果這些都不能解決,學生可以尋求同學或者老師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求助往往能夠收獲一些額外的知識點,他們的邏輯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次學生要學會主動探究。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以前所學習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判斷、推理和驗證,通過自主探究得出新的結論;最后學生要對所學知識點進行自主構建和梳理,使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網(wǎng)絡化、系列化的知識結構。
例如,在講解《化學反應與能量》這一章內(nèi)容之后,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課下時間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學生按照物質中的化學能為總線,將熱能和電能歸入到其中,并以轉化途徑、變化原因、轉化形式、實際應用為四個概括點,將這一章的內(nèi)容完整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這樣一個知識體系不僅幫助學生總結了一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而且為學生后期期末考試的有效復習做了準備。
綜上所述,“引導自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化學知識,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學,但是也要注意張弛有度,合理引導,這樣才能保證“引導自學法”充分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