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第四條“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之下的表述中有“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抓好文言文教學中的誦讀便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點。
關鍵詞:文言文;誦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2-007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045
北師大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本中文言文較多,如何抓好文言文教學中的誦讀呢?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教法、學法。但總結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緊抓文言文中的字詞,從字詞到句法、內容逐一進行講解分析;一種是學生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自己解決生字詞,疏通文義,教師把重點放在了文言文的謀篇布局分析上[1]。筆者認為:抓好課堂的文言文教學,做到以上兩點還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抓好學生的誦讀。
縱觀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無論是蒙學教育還是經(jīng)學教育,無不要求學生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語文教學中,誦讀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串起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我們發(fā)現(xiàn)古人往往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文言表情達意,這就是由于他們十分重視讀,從而加強了對文言的語感。反復誦讀不僅加深了理解,而且也喚起了情感,這是不爭的事實,并且誦讀有助于記憶,有助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對朗讀的認識,朗讀文言文,不但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對學生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積極影響。朗誦文言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把握停頓、讀順文意,在此基礎上讀出情感、讀懂意境、達到情感共鳴。我認為我們應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朗讀,文言文的教學更應該重視這個過程。反復朗讀,讀多了,讀熟了,就能增強語感,理解文章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和重要方法,應該加強多種形式的讀,反復地咀嚼思索之后,很多難以講清的搭配習慣、語言規(guī)律等語感難題在不知不覺中迎刃而解,那潛移默化的成果隨之日益顯露出來,學生不但可以在寫作時模仿,還可以在說話時應用[2]。
這些作用在文言文教學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學生的文言文誦讀教學。
文言文誦讀教學不能跟著感覺走,這是有章可循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熟悉課文內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只有這樣,課堂上教師才能有的放矢。誦讀的一般步驟是:首先,教師范讀;其次,學生跟讀;最后,學生自己誦讀,完成由讀到誦的轉變。在這里,教師的誦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表現(xiàn)。因此,對教師的誦讀水平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誦讀的時候不僅要有聲有色,而且還要字正腔圓,語音要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中去,從而培養(yǎng)學生好的誦讀習慣,這就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的范讀激發(fā)了學生自讀的積極性,文言文教學的課堂成了理解、欣賞美文的場所,學生自然而然成了評價、欣賞的主體,學生的水平、能力就會得到不斷的提高,從而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
在課堂上,誦讀的過程中要帶著感情讀,要讀出抑揚頓挫,以學生的知識積累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這一定需要教師的幫助。文言文的朗誦一定要讀出語氣、停頓、重音、語速等。自古以來,漢語就具有音韻美,而漢語的音韻美主要表現(xiàn)在結構疊韻、雙聲、押韻等修辭手法上。誦讀時,首先要注意押韻,讀出文章的韻律美。朗誦文言文的時候,要讀出文章的韻律美,就要學會停頓。誦讀時的停頓一方面是為了換氣;另一方面是為了使文章層次分明,能讀出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來。誦讀中的停頓分為邏輯停頓和語法停頓兩種。學生在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很多時候在不該停頓的地方停頓了。因此,教師就需要耐心給學生指導。通過教師的幫助,學生掌握了誦讀時停頓的規(guī)律,讀的時候就會抑揚頓挫,不會拖沓無章,也不至于會有割斷語意之感。
課堂上單調、重復的誦讀用不了多久就會使學生失去耐心,而且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誦讀則會使學生興趣盎然。因此,文言文誦讀一定要根據(jù)課文內容的不同,靈活采用不同的形式。有些文章晦澀難懂,教師可以先范讀,然后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遇到重難點,不懂的地方,同桌、小組之間討論交流,完成后多讀幾遍,加深印象。通過這樣的誦讀,可以讓學生抓住重點,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通過討論、交流,不僅拓展了思維,還提高了文章的閱讀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結合自身實際,在課文旁邊做好批注,通過咀嚼體味,來達到對文章內容的欣賞。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耍谖难晕慕虒W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體驗情緒在學習中的作用。教師在誦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相關情境,利用一定的藝術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充分調動情趣,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在誦讀過程中,讓學生同時發(fā)揮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的作用。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可以叩擊學生的心扉,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學生還可以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將被動接受的課堂轉變?yōu)橹鲃?、積極的學習探究。
綜上所述,抓好文言文教學中的誦讀,方法有多種多樣,只要我們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處于中心地位,教師做好引導、幫助,就一定能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實踐的主體,因此,文言文教學必須重視充分發(fā)揮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通過誦讀教學,創(chuàng)設文言語境,進行“立體”的學習,就能讓學生消除對文言文的“恐懼”,提高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文言文閱讀能力,在文言文上取得滿意的成績。
[1] 殷桂東.關于初中語文校本課程的一些思考[J].學周刊,2011(4):82.
[2] ? ?潘新華, 徐新泉. 高中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 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 200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