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芬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qū)實驗中學,浙江 溫州)
“三單”是指診學單、導學單、拓學單,是實踐作業(yè)優(yōu)化的載體?!叭龁巍钡脑O計是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是為學生的“學”而設計,教師的“教”以“三單”應用而生成。
課前我設計了診學單,如下:
普通黃銅是由銅和鋅組成的合金?,F(xiàn)有一塊50克普通黃銅樣品,我校課外興趣小組的小芳同學利用未知濃度的稀鹽酸來測定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有關數(shù)據如下圖:
(Zn+2HCl=ZnCl2+H2↑)
圖1
圖2
(1)讀一讀,該樣品中銅的質量是________________。
(2)算一算,該樣品完全反應產生的氫氣質量是多少?
(3)試一試,分析兩圖并通過計算判斷,所用的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經課前檢測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第一小題答案為33.75克,學生的答題準確率為100%,第二小題答案為0.5克,準確率91.2%,第三小題答案為10%,但學生的準確率只有32.3%,說明一些學生在第三小題存在著解題困難。
利用診學單,能很好地研判學生思維的障礙點,使復習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導學單:某校課外活動小組發(fā)現(xiàn)文具市場上有一種含碳酸鈣的“石頭紙”,為了測定其中碳酸鈣的含量,同學們稱取50g碎紙樣品。分別在5只燒杯中進行了實驗,實驗數(shù)據見下表(假設紙張中的其他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CaCO3+2HCl=CaCl2___+H2O+CO__2↑)
?
(1)想一想,表中x的值為_______________。
(2)算一算,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3)試一試,燒杯4中充分反應后,所得氯化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本題的第(3)小題的練習“反應中生成物的溶液質量”的計算與診學單的第(3)小題的練習“反應中反應物的溶液質量”的計算形成對比教學,使學生的學習不只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對先前的模型進行鞏固和遷移運用,并在此基礎上修正形成“反應中的溶液質量”這一類題的計算模型。
這樣,利用課中的導學單,對不同類型的解答題進行了練習,考查了學生分析數(shù)據能力,并能從圖表數(shù)據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及其信息背后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增強了學生規(guī)范解答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要點及運用合適的科學原理。
學以致用,指的是將所學的知識在生活實踐中應用或來解決和分析實際的問題,是學習的核心。設計拓學單:
向硫酸銅和鹽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1)畫一畫,請在上邊的坐標中畫出產生沉淀的質量(y)與所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x)關系圖;
(2)說一說,上圖中各段變化的理由,有沒有新發(fā)現(xiàn)?
設計此題的理由是:讓學生在解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讀懂文本、分析文本,并尋找相適應的科學概念、原理、定律等去解釋,落實知識應用的最初點,返回教學的起點——診學。
嘗試“三單”進行中考第二輪專題復習,便有了顯而易見的收獲:學生在“學習任務指令”的驅動下,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和實踐操作,親身經歷知識建構的過程,基于“三單”的復習課教學,明確的任務指令大大壓縮了我的課堂語言,極大地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實現(xiàn)學生的深度學習。
[1][美]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閆寒冰,宋雪蓮,賴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6).
[2][新西蘭]約翰哈蒂.可見的學習[M].金鶯蓮,洪超,斐新寧,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