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宇
摘 要:我國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對于一些家庭極度困難的人群,政府采用經濟適用房的形式來補貼其經濟收入,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難的問題,現(xiàn)階段的住房問題很大程度上都劃分為物權法的范圍內,因此對于經濟適用房制度的實行在一定程度上要全面的完善物權法的法律法規(guī),使兩者能夠相對應的適應,進而更好的指導基層完成相應的政策條例,解決目前面臨的重大經濟問題。物權法指的是對于經濟適用房所有制的一個規(guī)劃問題,經濟適用房是黨中央出臺的一項扶貧政策,是完善和調節(jié)基層社會保障的一種重要形式,因此經濟適用房和法律法規(guī)進行融合,能夠讓制度更好的實行。政府在對經濟適用房的土地規(guī)劃以及城鄉(xiāng)規(guī)劃的分析上要下大力度并且全面考慮,實行經濟適用房的制度舉措是否符合當代的潮流和一定的規(guī)定,對于經濟適用房的享受人群也一定要嚴格篩選,不能讓任何一個貧困人口受到輕視,也不能夠使某些反動思想的人使用不正當手段,讓人有可乘之機,因此國家在物權法的層面上引導基層組織對社會保障提起高度重視,在思想層面上黨中央加強對于社會階層管理和制度的完善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經濟適用房;物權法;思考
經濟適房制度融合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基層管理制度這兩方面,指的是比市場價格略微低廉,但是能夠保證入住的最低標準,能夠讓所有家庭都有房可住,有家可尋,這是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完善的體現(xiàn),經濟適用房的規(guī)劃和建設也需要政府下大力度進行管理,"適用"這兩個字指的是"舒適"也指的是"合適",政府在能夠保障人民居住舒適條件的可能性下,盡量的規(guī)劃合適的價格和面積等都是可以考慮的范圍,在選址建造和裝修材料及設計方面秉承的原則是"簡潔舒適",但是選取的材料一定要有質量保證,在一定程度上要保證城區(qū)之間的交通便捷,屋內設施齊全,能夠保證基本的生活。
1 經濟適用房與物權法的關系與現(xiàn)狀分析
經濟適用房在法律的規(guī)劃上面主要分為公共法律和私人法律兩個方面,經濟適用房與市場商品房存在著非常大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住房的人群性質,經濟適房主要提供給低收入群體,提高其社會保障范圍和程度,市場商品房主要提供給能夠自主進行交易的中高收入人群,在申請經濟適用房層次的群體政府一定要進行嚴格的篩查,至于房屋的設計構造以及材料購買等均由政府出資建造,因此在性價比規(guī)劃是政府要進行理性思考,在劃分土地地段和土地的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因此政府在選地方面可以有優(yōu)先使用權,對于一些交通便利并且規(guī)劃設施完備的區(qū)域,應當優(yōu)先考慮作為經濟適用房的地區(qū)規(guī)劃,經濟適用房相當于政府低價進行租賃,相應的申購者要支付一定的租金才能夠居住,銷售價格的制定由專門的部門進行把關,制定的規(guī)范也秉承著經濟的原則,能夠讓低收入群體在支付住房費用之后還有一部分費用能夠供給其他生活開銷。
2 經濟適用房的所有權問題在物權法中的體現(xiàn)
2.1 經濟適用房在物權法中的所有權問題的獲得
經濟適用房與普通的市場商品房不同的區(qū)別在于所有權的獲得,國家將經濟適用房一種租賃的方式提供給了一些經濟困難的低收入群體,他們只要辦理一份產權登記并將自己的實際情況與國家進行的安排,按照實情登記在冊,就能擁有這套經濟適用房的所有權,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對于此方面的所有權并不是土地所有權,而是房屋使用權,土地的所有權仍歸國家所有,而且根據(jù)國家每年的政策調整,租金可能會呈波動的趨勢,并且經濟適用房的管理由國家統(tǒng)一部門進行協(xié)調并設置規(guī)則,領取經濟適用房的人群需要簽訂一系列的協(xié)議,按照國家的規(guī)定來遵守相應的規(guī)則,才能夠符合經濟適用房的條件。在一般的情況下,如果房屋使用人不存在信用等問題的前提下,國家不會取締其房屋所有權,但是一旦使用者的經濟信用或者在某些程度上觸犯法律,國家有權收回房屋的所有權,這對于社會的穩(wěn)定也是一定的保障,并督促廣大公民積極的樹立一個誠實守信的良好形象。
2.2 經濟適用房特殊權利的取得途徑分析
經濟適用房的所有權問題現(xiàn)階段也在考慮通過以下幾種途徑進行獲得:繼承,善意取得,贈予等方式,對于這些途徑是否具有可行性,政府現(xiàn)在還處于一種分析的階段,但是在各地的測試階段很少有地區(qū)將經濟適用房作為遺產繼承給下一代,這種約定俗成似乎意味著經濟適用房越來越呈現(xiàn)一種國家資產的形式,這樣更能夠體現(xiàn)國家對于社會保障的重視程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公民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一味的滿足于政府的補助政策,讓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收獲果實,在國家給予他們最低保障的基礎上能夠用自己的雙手來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經濟未來。對于經濟適用房的所有權問題是否可以呈現(xiàn)一種轉讓的趨勢,現(xiàn)在還處于一種爭議的階段,有些群體接受國家補助之后將房屋的所有權通過一種買賣或者交易的方式,租賃或者賣給其他人這種行為是否正常處于法律制定的階段,但是出于道德層面的分析。國家給予低收入群體一種社會保障性的援助為的是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利益化,這種將救援轉化成商品交易的行為,不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準責,因此在物權法中再次修訂之后可能會將類似條款進行著重提出,上升到法律層面上是對人群行為的一種規(guī)范,也是對于社會穩(wěn)定的一種約束,我們的自由都是建立在法律之上,因此物權法之類對于物品交易之間的行為具有約束性的法律法規(guī)制定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法,律的制定就意味著我們要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贈予這種特殊所有權獲得形式指的是房屋所有人由于感激或者某些原因以無償?shù)男问綄⒎课菟袡噙M行轉讓,這種行為在法律上雖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實際上是不允許的。在沒有法律法規(guī)的框架約束之下可能會激發(fā)人們的欲望和潛力,被金錢蒙蔽雙眼而做出一些損害社會利益的事情,這也不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公證。
對于房屋的物品使用權以及維修問題也是國家需要考慮在內的,物權法的制定過程中,應當對于房屋內物品的維修管理以及使用權問題進行商議,由于國家提供的經濟適用房均處于一種簡裝修的模式,國家的理想狀態(tài)就是經濟適用房類是裝修家具齊全,可以直接拎包入住,這也體現(xiàn)了國家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人文思想理念,國家對于社會保障下大力度,要求更多的人能夠進行自我約束,對于一些觸犯道德底線或者法律法規(guī)的事情一定要禁止,物權法的制定不僅僅約束的是房屋內物品,更體現(xiàn)的是對公民思想升華,做愛公物且遵守法律的意識,在經濟適用房的維修問題上,國家給予了相應的政策,對于一些非自然損壞的物品需要進行維修,這就培養(yǎng)更多的公民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入住到經濟適用房中。
3 總結語
經濟適用房在物權法的制定階段有很多內容需要討論,關于經濟適用房的所有權取得問題,要針對一些特殊途徑進行討論,將一些不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制定到相應的法律章程內,法律來約束人們進行自主管理,培養(yǎng)公民的道德意識,在物權法的建立階段對于房屋和土地應該進行一體化的管理,國家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要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此土地資源回收再利用時,國家經濟適用房也應當積極配合國家的政策改革,房屋與所有權問題應當實行"房主一體制"以及"房地一體制",讓社會保障的公平公正性得到一定維護,能讓更多的經濟困難群體住上舒適簡潔的房子,逐步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些都需要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以及道德規(guī)定的管理。
參考文獻
[1]鄭思靜.論經濟適用房所有制問題[J].經濟周刊.2015
[2]董靜.物權法與經濟適用房[J].物權雜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