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
[摘 要]指向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解決問題策略教學,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加強探究規(guī)律教學的實踐探索,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意識與體驗,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解決問題;策略;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12003302
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素養(yǎng)發(fā)展的關鍵期。因此,數學教師要重視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一、構建應用場景的解決問題策略
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與生活密切相關,不僅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基于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構建應用場景,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1.構建導入場景
導入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開始,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學生才會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例如,教學“時、分、秒”這一內容時,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時鐘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就導致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產生時代距離感,弱化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借助一段關于時鐘的視頻構建導入場景,然后將畫面聚焦到時鐘這一物體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識時鐘的構成,從秒針、分針、時針以及鐘面上的小格子逐步形成時、分、秒的概念,明晰時、分、秒三者之間的關系。導入場景的構建,不僅縮短了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在生動場景中感知數學的應用,而且使學生掌握了利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2.構建問題場景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所以問題是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載體。課堂教學中,如何呈現問題直接關系到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激發(fā)與能力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善于構建問題場景,利用學生感興趣或者熟悉的生活場景優(yōu)化問題的呈現方式,自然而然地將問題融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例如,教學“千克和克”一課時,如何幫助學生構建千克和克的概念是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為此,我構建了一個問題場景:“小明和小方是兄妹倆,正在為分蘋果的事爭吵。媽媽分別給了他們每個人5個蘋果,可他們覺得不公平,因為蘋果有大有小。小朋友們,到底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通過構建這一問題場景,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引導學生的思考從個數概念向重量單位轉變。同時,問題場景改變了傳統(tǒng)的問題呈現方式,更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促使學生自主運用預習的成果嘗試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掌握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強化專題訓練的解決問題策略
實踐證明,反復的強化訓練能夠有效深化學生的記憶,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專題訓練,強化學生的體驗,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1.精選訓練專題
專題訓練的前提是確立專題,因此教師要基于數學學科自身的知識體系和內在的邏輯關系,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選擇訓練專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專題可以是基于單元內容的整合,也可以是將跨單元、跨學段的內容進行主題整合,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的解決問題策略。例如,“統(tǒng)計”這一知識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或單獨以統(tǒng)計為單元,或與可能性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師教學時就要加強整合,確立主題,根據不同學段統(tǒng)計知識的特點,尋找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在主題訓練中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解決問題策略,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2.優(yōu)化專題訓練
在進行強化專題訓練時,教師要將其與題海戰(zhàn)術區(qū)別開來,因為專題訓練不是依托訓練量來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借助主題引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善于優(yōu)化專題訓練,力求通過少量的訓練達到最佳效果,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好策略、好方法。例如,“找規(guī)律”這一內容中的規(guī)律類型繁多,但其背后還是具有一定的共性。如“找規(guī)律填空”這一類型題,旨在強化學生對一般性的數列規(guī)律的掌握,教師只要抓住數列中常見規(guī)律類型設計訓練習題,就能夠收到好的訓練效果,真正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三、借助實踐活動的解決問題策略
實踐出真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不斷通過實踐,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體驗,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拓展課堂空間
數學課堂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拓展數學課堂教學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掌握通過實踐活動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這樣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內化與吸收,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自主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例如,教學“認識角”一課時,在結束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角,你好”的實踐活動,并將這一實踐活動分為“讓我來找找你”“讓我來畫畫你”“讓我來做做你”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尋找生活中的角,并仔細觀察;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根據觀察到的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角動筆畫一畫;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通過不同的方法做出盡可能多的角。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不僅深化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而且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2.深化家校結合
小學生生活經驗不足,獨立性不強。因此,在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家校結合這一途徑,讓家長參與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給予學生力所能及的幫助,如為學生實踐提供經費等;另一方面,可以深化親子教育,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與自信心。例如,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如果單純地進行理論教學,難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人民幣的概念,也難以引導學生全面地了解人民幣。為此,我爭取家長的配合,圍繞人民幣設計了一個數學實踐活動,即讓家長帶領孩子走進超市或便利店,進行自主購物活動。實踐活動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導向意識,如家長提供的購物資金應由不同面值的紙幣、硬幣組成。同時,購物資金與所購商品的數量等都要進行量化設計,不能籠統(tǒng)、隨意地讓學生自由購物。在家長的配合與建議下,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可以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了解紙幣與硬幣的優(yōu)缺點,建立起不同面值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學生建立起人民幣幣值與商品之間的關系,對人民幣形成初步的認識,并且學會經濟性購物,在形成解決問題策略的同時懂得勤儉節(jié)約,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
總之,指向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解決問題策略教學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加強探究規(guī)律教學的實踐探索,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意識與體驗,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 參 考 文 獻 ]
[1]郭 華.深度學習及其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
[2]田博舒.探究互動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6,(12).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