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繼承了祖先具有的完善、提高自我的、能讓我們免遭奴役、掌握自己命運的潛能,作為老師,幫助學生完善人格,激發(fā)這種潛能,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教育。
關(guān)鍵詞:完善人格;挖掘潛能;自我教育
1971年,人類學家在澳大利亞一個封閉的小島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由27人組成的原始部落,這里的人們過著與幾百萬年前的祖先幾乎完全相同的生活,在他們的價值觀里沒有憤怒、不公與暴力,他們從出生就那么平等,他們是一個愛好和平的種族;與此同時,在巴爾干半島,人類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由30人組成的原始部落,這里的人從出生開始就充滿了斗爭,從住所到食物,幾乎都是靠武力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崇尚暴力的種族。兩個進化程度幾乎相同的、獨立的、與世隔絕的種族在性格和行為能力上卻迥然不同,人類的潛能的開發(fā)不禁令我贊嘆不已。
人類具有進行各種行為的潛能,而各種行為能力的獲取則有賴于后天的訓練、學習。那么,我們到底從祖先那里繼承了什么呢?我覺得,我們只是遺傳了祖先具有的完善、提高自我的、能讓我們免遭奴役、掌握自己命運的潛能。
我想說什么呢?從教育者的角度,我想說的是學習好、考好大學是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潛能。而我們,只是在想辦法激發(fā)這種潛能,作為班主任,一旦找到了這個觸發(fā)點,那么,接下來的訓練就會顯得順理成章、如魚得水、事半功倍。
因此,作為教師,我的座右銘是:傳授知識、啟迪智慧、激發(fā)創(chuàng)造。但是作為班主任,還得加四個字:完善人格。
我上面講的這段話比較晦澀,下面我舉兩個真實的例子。
A同學,初中時她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但是中考卻名落孫山。最后憑借實驗班考試的成績進入了我的班。然后,高一、高二的期中、期末考試每次都是班級第一、年級前三。到了高三,她選擇了不住校,放棄了進入小尖班的機會。第一次月考,成績第一次滑落到年級10名開外。家長很著急,學生也很無助,因為從與他們的交流中,他們認為A同學進入高三以來的學習是沒有問題的。那為什么成績沒有以前優(yōu)異了呢?作為班主任,我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發(fā)現(xiàn),她的父母對于她的學習、生活,甚至于精神狀態(tài)的分析表現(xiàn)得相當專業(yè)。沒錯,我用的是“專業(yè)”這個詞,因為我是一名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對于行業(yè)外的能有如此高水準的人這應(yīng)該是我能用到的最高贊賞了。我似乎找到問題的根源了!我又側(cè)面向A同學初中的老師問了她初中的情況,和我預(yù)料的結(jié)果相同。她的父母對于她生活的方方面面考慮得太周到了,以至于她只需要學習,其他的一概不用管,那么她和機器有何差別?她的潛能如何激發(fā)?她的創(chuàng)造力何在?于是,我和她的父母進行了一次深入地溝通。最后我們達成一致:A同學暫時的落后并不可怕,我們要讓她從目前的落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一旦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需要了,她的生活就變得更有激情,學習就會更加高效,內(nèi)心就會更加強大,就不會重蹈初中的覆轍。簡單地說,就是要她的父母放手。讓A同學能和小尖班的其他學生一樣,能堅強的、獨立的面對和解決一切本該由自己解決、也只有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比如,有學習、生活上的問題自己去和老師溝通,向優(yōu)秀的同伴學習等。經(jīng)過將近兩個月的調(diào)整,我明顯從她的眼神中看到了更加光彩奪目的東西了!成績嘛,當然又回到了她應(yīng)有的高度了!在今年的高考中,她以671分的高分被復旦大學醫(yī)學院錄??!
這個例子中,我們都知道,高一、高二能考到年級前3名的學生在知識能力上是不會有問題的。問題在于最初她并沒有將完善、提高自我的這種潛能完全激發(fā)出來。她沒有做到更加緊張高效的學習、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也沒有思考為了回到前3應(yīng)該做出的應(yīng)有的改變(別人在改變)。但是,記住,這些都是她的潛能,人天生都是想掌握自己的命運的,她沒有做到不代表她做不到。作為班主任,幫助她找到她想要的,充分激發(fā)她的這種潛能,接下來呢?我們只需要靜待花開!
B同學,是一個身體孱弱,頭腦聰慧的“奇才”。我對他的這種描述,很多有經(jīng)驗的教育者肯定已經(jīng)看出問題了,一般的人特點是相對比較中性的,這位同學可以說包含了事物的兩個極端,而往往有這種特點的人都是比較矛盾的,這位同學就屬于這類典型。B同學的小學時期幾乎是在醫(yī)院度過的,作為一個青少年,肯定是非常需要他人尤其是老師的鼓勵。但是,這位學生雖然在學校的時間短,但每次回來參加考試幾乎都是第一名,老師不但沒有鼓勵和表揚他,有一次甚至在全班同學面前說B同學在校外“偷學”,要知道,B同學躺在病床上學習的艱辛老師不但沒認可,甚至有點覺得老師在挖苦他,這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打擊是多么的大。從此,他變得不再信任老師,不再信任學校,甚至有點仇視社會,直到來到我的班。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怪話”特別多,不管老師在班上說什么,他都能挖掘出這件事情的消極意義,又由于他的成績好,他對班級這種不好的影響就很大。我終于找他談話了,但進行得很不順利,我和他談了n次話甚至連他這種問題的根源都沒找到,因為這學生壓根就不信任老師,當然不會和老師講真話。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高三第一次月考,他也是因為不信任學校,沒有去小尖班。第一次月考成績下來后他發(fā)現(xiàn)他和小尖班的學生成績差距這樣大,以至于他完全沒有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可能性,他第一次認識到原來團隊和老師的作用是如此的大。我抓住這個契機,和他深入地交流了一次,告訴他不能因為一位老師的某一句話影響了他一輩子,要學會相信,要用陽光積極的心態(tài)去生活。其實,他當然知道怎樣對他是最好的,正如我前文所說的,這是人類的潛能。而作為老師的我們,就是要激發(fā)這種潛能。這件事情后,這個學生就非常信任老師,因為我們班老師的配備和小尖班幾乎是一樣的,所有在高三后來的日子里,他可以說享受到了和小尖班學生相同的培養(yǎng)模式,再加上他積極的心態(tài),成績突飛猛進,高考考上了人大的經(jīng)濟學專業(yè),實現(xiàn)了自己從進高一就定下的理想目標。
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怎樣做一個真正能啟迪智慧、激發(fā)心靈的老師,教完這一屆我理了理思緒,發(fā)現(xiàn)我們老師想實現(xiàn)的其實也是學生所追求的,二者真的不矛盾,只要我們能找到學生潛能的觸發(fā)點,學生其實都想具有完善、提高自我的、能讓我們免遭奴役、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老師只需靜候教育的成果了。原來教育這么簡單。
作者簡介:田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爾勒市,庫爾勒華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