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珍
摘要:踐行素質教育理念,應關注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改變學科化、知識化的“小學化”教育傾向;應以人為本,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改變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重活動結果輕過程中情感體驗的“小學化”教育傾向;應著眼于終身教育,培養(yǎng)幼兒一生受益的能力和品質,改變以考試的成績來衡量孩子是差生還是優(yōu)等生的“小學化”傾向。
關鍵詞:素質教育理念;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指的是幼兒園在教育教學中,將幼兒當做小學生來要求,將小學的課程資源、管理模式、評價標準、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引入到幼兒教育實踐中,使之常規(guī)化、教學化、狀態(tài)化,進而普遍化和趨勢化的一種功利性教育現象和錯誤的教育傾向。在我國,因長期受“應試教育”傳統思想的影響,普遍存在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八刭|教育”相對于“應試教育”則強調幼兒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意愿、個性、需要和權力,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尊嚴,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和情感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實施教育,立足于幼兒體、智、德、美全面和諧發(fā)展,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城鄉(xiāng)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梢?,幼兒園應擺脫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餞行素質教育理念,改變錯誤的“小學化”教育思想傾向,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踐行素質教育理念,關注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改變學科化、知識化的“小學化”教育傾向?!?—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兒童的發(fā)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fā)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fā)展[4]”。首先,要注重領域之間的整合,克服“學科化”的“小學化”傾向。幼兒園的每一個活動至少牽涉兩個以上的領域,沒有純粹只涉及一個領域的內容。其二,要注重教學目標的整合,克服“知識化”的“小學化”傾向。在幼兒園五大領域目標中,除了藝術領域沒有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外,其他四個領域都涉及到情感態(tài)度、能力與習慣、知識與技能等三個維度的目標,因此,要制定全面的教學目標,避免重視知識技能目標,忽視情感、態(tài)度、能力、習慣的培養(yǎng)目標。
踐行素質教育理念,應以人為本,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改變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重活動結果輕過程中情感體驗的“小學化”教育傾向。首先,“以人為本”應遵循幼兒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改變對幼兒進行機械訓練的“小學化”傾向。嚴格執(zhí)行《綱要》中明令禁止的條文,如,“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于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tài)度傾向,克服過分強調技能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等。其二,“以人為本”要重視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改變一日生活以集體授課為主的“小學化”傾向。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應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室內外游戲活動,寓教育于游戲之中,從而改變幼兒一日生活以集體授課為主的“小學化”傾向,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其三,“以人為本”要遵循幼兒學習特點,改變傳統灌輸式的“小學化”教學模式。幼兒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灌輸式的“小學化”教學模式不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應積極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四,“以人為本”應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改變其至高無上“權威者”的“小學化”傾向。在傳統觀念里,教師承擔著至高無上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教師的答案就是唯一的標準答案?!毒V要》倡導“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關系,教師應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允許有不同的答案。其五,“以人為本”應科學評價幼兒的發(fā)展,改變重知識技能的“小學化”傾向。幼兒園的教育評價目的是為了了解幼兒的發(fā)展需要,進一步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的發(fā)展,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等都是評價者,應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學過程中,綜合采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全面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狀況,避免只重知識技能,忽視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小學化”傾向。
踐行素質教育理念,應著眼于終身教育,培養(yǎng)幼兒一生受益的能力和品質,改變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孩子是差生還是優(yōu)等生的“小學化”傾向。新基礎教育觀著眼于幼兒終身持續(xù)發(fā)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素質,而幼兒園重知識技能的灌輸,輕主體意識、學習習慣,情感體驗的“小學化”傾向則著眼于短期效應、急功近利,影響幼兒終身發(fā)展。首先,應注重潛能的開發(fā),培養(yǎng)幼兒終身受益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交往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等,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好能力基礎?!毒V要》和《指南》在培養(yǎng)幼兒健康個性上明確強調:“培養(yǎng)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其三,應注重培養(yǎng)幼兒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使幼兒終生具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在教學中應激發(fā)幼兒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上進心,提高其學習能力,將來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他們必然會不斷的學習、充實、提高和完善自己。其四,應教育幼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餞行素質教育理念,實施符合終身教育理念的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幼兒所獲得的發(fā)展也才不會是情感缺失的、表面的、片面的、暫時的,而是積極愉快的、真實的、全面的、可持續(xù)的,才能有效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