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鋒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醫(yī)院2 01 5年1月-2017年11月期間收治的6 0例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分析對象,采用隨機選取的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3 0例和對照組3 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指動脈皮支鏈皮瓣修復術,給予研究組患者實施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并對兩組患者術后皮瓣成活率術后不良反應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兩組患者術后皮瓣和植皮區(qū)均完全成活,皮瓣成活率為100%;研究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 7%;同時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 7%,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組間差異比較明顯,具有較高的統計學意義(P<0.0 5)。結論: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術后皮瓣成活率及治療效果,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該方法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效果分析
臨床以往針對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主要采取指動脈皮支鏈皮瓣修復和殘端修整術治療,但因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傷害較大,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指端敏感及痛性神經瘤等術后并發(fā)癥,從而導致術后效果明顯下降,給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是近年臨床推廣的手術方法,在臨床治療中該方法的治療效果得到醫(yī)生及患者的認可。為此,本次我院將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分析,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醫(yī)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期間收治的60例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分析對象,指端皮膚缺損面積1.5cmxl.Ocm~2.5cmx2.Ocm,采用電腦隨機選取的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研究組中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齡10-65歲,平均年齡為(37.5土3.3)歲;對照組中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齡9-65歲,平均年齡為(37.O土3.2)歲。兩組患者年齡和性別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指動脈皮支鏈皮瓣修復術,實施臂叢麻醉,常規(guī)徹底清創(chuàng)后,將手指側方的掌側皮膚和指背皮膚交界處作為皮瓣筋膜蒂和皮瓣的軸線,根據受損區(qū)創(chuàng)面形狀及皮膚質地在手指近節(jié)處設計皮瓣,沿軸線設計筋膜蒂。將皮瓣側緣切開后,尋找指固有動脈及神經,并解剖游離皮瓣,在起始處結扎切斷有指固有動脈的皮支。以“S”形切開皮膚及真皮,牽開皮膚顯露手指側方的筋膜,在軸線兩側3-5mm處縱向切開筋膜,解剖游離皮瓣和皮瓣筋膜蒂,將攜帶指固有神經皮支皮瓣移位在手指遠端修復創(chuàng)面與指固有神經殘端進行吻合,重建后實施縫合。給予研究組患者實施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皮瓣設計:在中節(jié)指骨中遠1/3處作為皮瓣蒂部旋轉點,避免超過遠指間關節(jié);在患指近節(jié)指側方以中、近節(jié)指動脈設計軸點,以點至指根部指動脈搏動處連線為軸;皮瓣據指端創(chuàng)面外形和大小在指根部設計皮瓣略大于創(chuàng)面,以畫線筆術中畫線標識,皮瓣寬度兩側不超過指掌、背側的正中線,近端切取范圍不超過掌指橫紋,面積2~6cm2,解剖平面為深筋膜和腱鞘淺層之間的疏松層。皮瓣切取和創(chuàng)面修復:采取臂叢神經麻醉阻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臥位,在止血帶控制下進行手術,首先將患者手部油污或污物用香皂或洗手液洗凈,再用生理鹽水、過氧化氫液和稀釋碘伏溶液對傷口進行反復沖洗,并將創(chuàng)面邊緣的污垢清理干凈。常規(guī)液消毒鋪無菌巾單,修剪創(chuàng)緣,采用電刀電凝創(chuàng)緣活動性出血。將皮瓣近端皮膚、皮下組織切開分離,顯露神經血管束,沿標識從指背側切取皮瓣。在顯微鏡下游離出指固有神經及其背側分支,皮瓣近端指動脈使用血管夾臨時夾閉,松開止血帶,若創(chuàng)緣滲血,皮瓣紅潤,則結扎切斷指動脈近端,在指動脈深層游離皮瓣,皮瓣切取成功后經明道旋轉皮瓣。皮瓣內盡量攜帶指固有神經背側支與遠端創(chuàng)緣內指端固有神經斷端吻合。避免蒂部過緊影響皮瓣血運。皮瓣切取處取同側前臂或上臂內側全厚皮片游離植皮覆蓋,加壓打包固定縫合,對取皮區(qū)直接縫合。7天對植皮加壓打包處拆線,術后2周對皮瓣縫合處進行拆線。
1.3 觀察標準
對兩組患者術后皮瓣成活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對比觀察。兩組治療效果以患者術后皮瓣成活、愈合恢復較好、無任何不良癥狀及皮瓣質地柔軟色澤接近正常皮膚,手的感覺動能存在則為“顯效”;患者術后皮瓣愈合效果良好、有輕微不良癥狀出現及皮瓣質地柔軟色澤接近正常皮膚,手的感覺動能存在則為“有效”;患者術后皮瓣成活及愈合恢復較差,存在不良癥狀發(fā)生,出現皮膚質地稍硬,感覺差則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xl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組間患者基本計數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組間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X2檢驗,結果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皮瓣成活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通過觀察對比顯示,兩組患者術后指皮瓣和植皮區(qū)均完全成活,皮瓣成活率為100%,研究組30例患者未出現壞死感染現象發(fā)生,其中有2例患者出現輕微的淤紫水泡,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7%,經過及時處理,創(chuàng)面愈合及手的感覺動能恢復良好;對照組30例患者中有5例出現感染、淤紫和水泡,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6.7%,經過處理后創(chuàng)面愈合。兩組對比,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經術后觀察隨訪,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其結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90.0%,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3 討論
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后,直接影響手指美觀以及功能受限,從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并給患者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提高指端皮膚缺損修復水平,確?;颊咝g后手指長度及感覺,可為患者減輕生活及心理影響。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具有手術簡單、不損傷指固有神經、靜脈回流好及耐磨等優(yōu)點,使患者術后身體恢復較快,該方法對手指指端多種組織缺損均可實施修復。本次研究中,我院將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分析,并將其與指動脈皮支鏈皮瓣修復術進行效果對比。結果顯示,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的效果較好,之所以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因該方法具有方便、不影響鄰指及手指血供等優(yōu)點。同時皮瓣與受區(qū)質地相似,使皮瓣存活率提高,可有效確保手指長度以及外觀效果,而且皮瓣本身帶有指固神經背側分支與與遠端創(chuàng)緣內指固有神經斷端吻合,使患者術后不易出現瘢痕攣縮以及手指屈曲畸形等缺陷。在本次研究結果中也顯示,采用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的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其結果明顯優(yōu)于采用指動脈皮支鏈皮瓣修復術對照組的90.0%,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通過觀察對比顯示,兩組患者術后指皮瓣和植皮區(qū)均完全成活,皮瓣成活率為100%,研究組30例患者未出現壞死感染現象發(fā)生,其中有2例患者出現輕微的淤紫水泡,經過及時處理,創(chuàng)面愈合及手的感覺動能恢復良好;對照組30例患者中有5例出現感染、淤紫和水泡,經過處理后創(chuàng)面愈合。通過以上結果表明,針對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采用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進行修復治療,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幫助患者恢復手指美觀以及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該方法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