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東
摘 要:“藝術來源于生活”人的思想本就應該具備藝術性,教師的教學也應該源自生活。貼近生活的老師令學生感到親切,貼近生活的教學會讓學生學得明白。思想品德老師的作用便是讓學生懂得生活,學會面對生活。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方式;學習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8-039-01
0
作為學生人生初期的引路人,小學生在各方面都還不夠理智,表現(xiàn)出多動,分心,好奇的特性。所以小學教師應該更像一位“思考者”般為學生著想,探尋為學生塑造正確的思想道德雛形之道。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有許多可用的教學素材和思路。但很多小學思想品德老師并沒有意識到生活與教學的聯(lián)系,造成學生對學科的誤會及反感。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收集到有用的教學素材,使得思想品德教育更貼近生活,更貼近學生呢?這正是小學思想品德老師所要思考的。
一、收集生活中教學素材的目的必須明確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初步發(fā)展時期,其思維具有片斷性、具體性的特點,作為小學思想品德老師,如果教學內(nèi)容過于枯燥、抽象或深刻,那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便會大大受挫,這也是為什么要多多收集生活中教學素材的原因。合理運用生活中的素材教學能夠使枯燥的問題變得更趣味化,使抽象的問題更具體化,還能使深刻的問題更通俗化。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收集生活素材的目的就是讓課本問題變得更簡單,讓學生聽的懂,懂得快,快快樂樂地把課本學明白。
二、生活化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實例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要想做到生活化教學就必須把生活融入課堂。如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在講授《想一想殘疾人的難處》時,老師應該盡量讓學生體會到殘疾人的感受,可以采取將學生分組,可以是以同桌為單位來進行角色扮演,比如模擬用一只手穿外套,來感受手臂殘疾者的難處,用每人發(fā)一張寫有指令的紙條,然后使用手語來對同桌表達紙條上的指令來體會聾啞人的無奈,用閉眼走路來體會盲人的不安。這樣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殘疾人在衣食住行方面遇到的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無形中增進了小學生對于殘疾人應該給予關懷愛護的認識。這樣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殘疾人,就會自覺得為其讓座、讓道,真正得到道德品質(zhì)的提高。再比如《規(guī)則就在你我身邊》這個課題的課堂教學,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小學生們自己為自己的班級制定規(guī)則。在這之前,必須向小學生強調(diào)規(guī)則是由全體同學共同制定、共同遵守,最后要由全體學生舉手表決,只有超過了全班半數(shù)同學同意的規(guī)則才能通過。并且在這之后,每過一段時間都要檢查不合理的規(guī)則。這樣能夠讓小學生提前明白民主的意義,還能讓小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提高。生活化教學就是要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還有《誰是最可愛的人》的課題教學中為學生播放那些為國為民,始終奮斗在危險前線的人民英雄的視頻,可以是抗戰(zhàn)的老兵訪談,也可以是徹夜不眠、通宵達旦破案的刑警的偵查過程,還有24小時戒備的消防員兄弟,甚至是每天打掃的清潔工們。播放完畢后讓學生自主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做一個定量分析,找出那個在學生心目中最可愛的人,這樣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有所要求,對小學生的語言表達、數(shù)學邏輯、還有統(tǒng)計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以上這些例子都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對課堂的熱愛。老師以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驗教導學生,才能夠更好的令學生信服,為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貼近生活的教學是最快樂的學習
小學生最愛的課堂是活動課,而活動課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為其多彩的課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也應該向這方面學習。生活若總是一成不變會讓人厭煩,而課堂的教學方式也是如此,如若教師每日都以相同的面孔面對學生,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厭煩,所以教師應該多關注生活中能讓人耳目一新的活動,將這些元素加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做到與學生思維同步。比如在課堂問答中借鑒一站到底、年代秀等綜藝節(jié)目中的問答形式對學生進行提問,增加小學生的答題積極性。如今多媒體教學在小學中已然興起,教師也應當與時俱進,使用多媒體設備動態(tài)化情景化的為學生教學,能夠與學生討論符合主題的熱點話題,增進師生感情,加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讓老師與學生從話不投機半句多到有話可說,建立和諧、可靠的師生關系。最后讓學生在快樂中增長知識,學會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在無形中提高品格,并且按照自己的意愿規(guī)劃人生道路。
總結(jié)
總而言之在小學時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生活化教學并不僅僅只是為了學習進度的效率,更應該注重學生本身的興趣。打開學生對多彩生活的向往之門,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能夠不悲觀的去看待,而是學會以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化的教學能夠讓人更加勇敢的面對人生,這正是剛剛開始人生征途的小學生所必須的東西,只有擁有了蔑視苦難的氣概,才能擁有高尚的品格和深刻的思想。只有讓學生對生活充滿信心,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淺析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生活化教學》學術期刊《人間》2015年19期.
[2]《在時事教學中提高學生政治思考的探究》學術期刊《學理論》2011年17期.
[3]《淺談小學教學中的興趣培養(yǎng)》·學術期刊《華章》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