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芬
摘 要:2011版語文課標新穎地提出,要讓學生“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隨即在不同層次的課堂上,在各級各類考試中,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紛紛呈現。作為一線的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的教學實踐中,在困惑、接納與解析題目中,有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非連續(xù)性文本;觸與識;課堂引入;題型設計
一、對“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的接觸與認識
主題閱讀,信息式閱讀、碎片化閱讀、評價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主觀式閱讀、客觀式閱讀、淺閱讀,深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等不同層次的閱讀概念繽紛呈現。讓我產生了一個認知:語文閱讀是多元的?!岸嘣笔钦Z文學科原貌的回歸,多元才能使閱讀與生活現實想通相容,多元才能“符合學生”的社會需求,“多元”是語文的屬性。
“非連續(xù)性文本”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鮮的名詞,它來自國際“PISA”閱讀素養(yǎng)測試項目?!栋俣劝倏啤罚骸胺沁B續(xù)性文本”,是相對于以句子和段落組成的“連續(xù)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生活中處處是非連續(xù)性文本資源。如廣告、產品的說明書、商業(yè)圖標,如各種理財類圖表如標注電費、水費、電話費的表格單據等,還有各種調查表、各種調查問卷、各種調查報告,還有音頻、視頻和圖畫等等。在現代社會被廣泛運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須臾不離,其實用性特征和實用功能十分明顯。生活在網絡多媒信息時代,學會從非連續(xù)文本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現代公民必備的閱讀能力。
“非連續(xù)文本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日漸關注“生活化素材”的使用,從學生現時生活應用和將來的成人生活的角度來考慮,注重提高學生思考和判斷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打通生活和教學的界限,讓語文更多的融入到生活實踐中來。
這樣看來,“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的課標提出和此閱讀新類型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到來。
二、“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課堂引入價值
首先,傳統(tǒng)閱讀課堂融入非連續(xù)性文本革新嘗試。多媒體手段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不斷廣泛而深入地運用,無疑給我們進行“非連續(xù)性文本”的課堂引入,提供了技術和方法的支持。比如《春酒》一堂縣級教改成果交流課。有一位有書畫功底老師在解讀《春酒》這一篇連續(xù)性文本的時候,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和深入理解琦君和她的母親的生活與情感,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片段文本、圖片、視頻材料、背景音樂和自己的書畫創(chuàng)作,加上老師扎實的教學功底,課堂效果奇好,聽課的的老師為之嘆服,很受啟發(fā)。傳統(tǒng)課堂“閱讀對象”是連續(xù)性文本,你要準確、細膩而又深入地解讀文本,面對是活潑但又稚嫩的初中學生,運用多媒體手段引入非連續(xù)性文本就是一個可行有效的教學選擇。
其次,借助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形式優(yōu)化作文教學。去年到杭州聽了兩堂作文革新課堂讓我很受啟發(fā)。第一位老師借用電影中的“空鏡頭”(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的鏡頭)來訓練景物描寫和關于人物的情節(jié)推理,體會其在影片中所生成的借物喻情、推動情節(jié)、渲染氣氛、引起聯想等藝術效果,進行作文片段訓練與展示。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多方面的素養(yǎng)能力切實得到了訓練。第二堂是以“微點小博”的形式展開的寫作課。課堂效果也非常地好,尤其是課堂上直接通過網絡進行課堂內外的交流,課堂內是學生和老師,課堂外是各色各類的人,大大地開放了語文課堂,給課堂融入新的元素。兩堂課上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形式得到充分的引入和巧妙的運用,確實值得借鑒。
第三,“主題閱讀”體現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本色。前不久參加了縣學科主題培訓活動,觀摩了一位老師展示的一堂“主題閱讀”課。前后有兩個主題:前一個是關于“杜甫很忙”的主題閱讀,作為課堂指導部分,后一個是關于“夢想”的主題閱讀,作為課堂訓練部分。兩個閱讀均使用了非連續(xù)性文本材料,著重考查學生對信息的概括、分析、歸納和評價能力。讓學生充分活動,師生互動。課堂層次分明,目標明確,學生參與積極,都有可取之處。但不足也很明顯,一是沒有充分發(fā)掘多媒體手段,材料限于文字和圖片材料,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形式略顯單一。二是部分問題的設計有明顯瑕疵:問的角度不清又不深入,沒有準確抓住文本的關鍵點去設計問題。三是沒有真正從語文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設計,語文的味兒欠缺。但這堂課的對我們今后進行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課堂教學是很有意義的。
無論是傳統(tǒng)閱讀課堂增彩,還是寫作課堂品質的提升,還是新型閱讀課堂的探索,非連續(xù)性文本,都應有一定的價值和地位。在我們的語文課堂實踐中要切實關注和借鑒,會給我們課堂注入新的元素和動力。
在實際學科實踐中,語文學科是一個即很傳統(tǒng)又很時髦的矛盾綜合體。傳承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民族的文化血脈,是她義不容辭的職責。但她又必須和當今的社會“相親相愛”,為社會公眾服務,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擔當時代的“弄潮兒”,成為及時反映社會變動和發(fā)展的“晴雨表”。相遇“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