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譯是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途。貴州省安順市舊州鎮(zhèn)地區(qū)的苗族婚俗,是苗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但對于少數(shù)民族婚俗的翻譯,目前尚未有過多的研究。筆者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跨文化交際策略對該地區(qū)的苗族婚俗用語進行英譯并分析其翻譯策略,以期對該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走出去”有一定的幫助。
【關(guān)鍵詞】民族文化;苗族;婚俗用語;目的論;翻譯
【作者簡介】王婷(1995- ),女,苗族,貴州安順人,貴州民族大學 文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與翻譯、多語習得。
一、引言
隨著國家對于貴州省發(fā)展的扶持及支持,貴州的旅游業(yè)得到不斷開發(fā)。由于地理特征與歷史原因,貴州很多地方仍保留著很多原始的風俗習慣。隨著旅游業(yè)如火如荼的開展,貴州少數(shù)民族文化越來越被國內(nèi)外游人所了解和接受,人們向往親身體驗少數(shù)民族文化生活,領(lǐng)略當?shù)氐娘L土人情。然而,與旅游業(yè)大力發(fā)展不相匹配的是外宣材料英文翻譯質(zhì)量的不足,這是由貴州封閉的文化和滯后的發(fā)展造成的。此外,很多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大量極具特色、民族魅力的詞被誤譯或錯譯使很多外國人百思不得其解。因此,民族文化的翻譯在對外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日趨凸顯。筆者所選擇的安順市地區(qū)的苗族婚俗用語翻譯,目前尚未有過多的研究。作為一名跨文化交際與翻譯專業(yè)的研究生,特別是一名苗族成員,更應(yīng)責無旁貸地傳播民族傳統(tǒng)文化。
二、苗族婚俗用語英譯的意義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以及云南等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跋茨_”,不同于平時生活中的洗腳,是廣泛流行于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qū)苗族聚居地的一種婚禮習俗。苗族姑娘在出嫁前,新郎及親戚們來到新娘家接親,新娘的女親戚們通過“洗腳”這一方式來討采頭?!跋茨_”是新娘家人們借以分享快樂的一種方式?!跋茨_”作為苗家兒女結(jié)婚時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傳統(tǒng)苗族婚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苗族婚俗文化的“活化石”。
1.填補文化空缺。所謂“文化空缺”現(xiàn)象,是指“不同的國家,其歷史傳統(tǒng)、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以及風俗習慣各不相同,原語文化中所特有的表達方式,在譯語中并不存在,因此造成文化上的‘真空地帶”?!跋茨_”是苗族人民所特有的婚禮習俗,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形式,在西方文化中不存在“等值體”,屬于認知、文化上的“真空地帶”。而“翻譯就是文化內(nèi)部與文化之間的交流”,通過翻譯,可以促進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交流,不僅可以推廣和傳播我國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傳統(tǒng),還可以填補這類“真空地帶”,彌補這類文化空缺。
2.促進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無論是作為學生的年輕一代,還是正在奮斗的精英人士;無論是平凡的勞動人民,還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者,以了解及熟知西方文化為傲。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專業(yè)的語言學習,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西方文化國家,是我們學習的主要對象。正因為如此,中西文化交流出現(xiàn)了逆差。不同于中國學習和了解西方文化的熱潮,中國文化在西方的傳播并沒有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廣泛。根據(jù)王岳川先生的統(tǒng)計:1860年后,中國翻譯西方書籍約555冊,20世紀約106800余冊,而西方翻譯中國20世紀的著作僅數(shù)百冊,中國翻譯西學幾乎是西方翻譯中國20世紀著作的50至100倍。由此可見中西翻譯中譯入與譯出的巨大逆差。
隨著我國強調(diào)要提高軟實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加強文化輸出,增強國際影響力,我國向西方譯界譯出的著作明顯增多。雖然本文所探討的苗族“洗腳”的婚俗并非屬于文學,但它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屬于少數(shù)民族民間文化傳統(tǒng)?!跋茨_”是苗族人民婚俗文化的結(jié)晶,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是每個苗家兒女一生必經(jīng)的過程,是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推廣民間文化、少數(shù)民族文化,即推廣中國特色文化。目前,對于貴州安順苗族婚俗文化的翻譯并不多,因此,向西方譯界推廣少數(shù)民族文化,也是意義非凡的。
三、“洗腳”的英譯策略
“洗腳”屬于少數(shù)民間傳統(tǒng)文化,以平鋪直敘的方式描述的一個事件。它并非詩歌,也非文學。在翻譯時,“洗腳”整個事件的過程——即信息的傳遞是重點——即“信”和“達”,“雅”則是次要的?!跋茨_”這一婚俗是一個行為過程。它包括事件的地點、時間、人物、原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因此譯文中應(yīng)把這六個關(guān)鍵信息表達完整。
“洗腳”——即新郎及其親戚來訂親或接親時,到達新娘家后,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因為走了遠路才來到心上人家,所以請求女方親戚給倒水洗洗腳?!跋茨_”這一活動在新郎及其親戚到達女方家吃了晚飯之后進行。晚飯過后,新娘的親戚們開始為新郎及其親戚們洗腳。在給新郎及其親戚們洗完腳之后,女方的親戚們會說:“我給你洗腳,你要拿毛巾給我擦手”,而這里的“毛巾”指的是“錢”,如果男方還不拿錢,這時女方的親戚們就會抓煤灰當洗衣粉繼續(xù)洗,直到男方交一定數(shù)額的錢才罷休。現(xiàn)今“毛巾”一般為1200元,讓新郎及其親戚拿所謂的“毛巾”,意在讓他們請客,讓參與洗腳的人(女方的人)一起分享快樂。
目的論的翻譯觀認為翻譯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主張一切翻譯活動要以實現(xiàn)目的為出發(fā)點。作為具有苗族特色的婚俗用語,“洗腳”不只是一個詞匯那么簡單,它包含的是一中文化。筆者認為,雖然目標讀者是以英語為母語的西方國家,但是,保留原文的風格,傳達原文的特色,使讀者感受到異國風情是推廣中國文化的一個關(guān)鍵。因此,筆者認為,在翻譯類似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詞匯和文化時,“異化”應(yīng)作為第一選擇,即保留原語的文化風貌,讓讀者熟悉原語文化。此外,還可以選擇音譯、意譯、釋譯、移譯或幾種譯法并舉,這樣的中和策略,可以更加準確和完整地傳遞和推廣民族文化,進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際。
因此,筆者認為,“洗腳”這一文化的翻譯可以如下:
Xijiao is a wedding custom of the Miao people in Anshun, Guizhou Province and it is usually finished by women. Xijiao refers to the acting of washing the feet of the guests who come to the brides dwelling with the bridegroom for escorting the bride back to the bridegrooms own home for wedding. It begins when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finish the dinner. The reason why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want to wash their feet is that after thousands of miles, they feel tired and ask the relatives of the bride to wash their feet for relaxing.After washing the guests feet, those women who do the washing will say that, “ I help you wash your feet and you should give me a towel to wipe up my hands.” There, “towel” refers to the red packet. And if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dont give the red packets or the red packets do not reach a certain amount, the women will put the coal ash into foot basin and wash the feet of the bridegroom and his team again until the number of the red packets reaches a certain amount.Nowadays, the amount of the red packets is approximately 1200 RMB.
Note: Actually, Xijiao is not an uncivilized action or a money-oriented custom.The asking for red packets aims to let the bridegroom share the joy of marriage with the brides relatives and other people, and the acting of putting coal ash into the foot basin is a kind of amusement. This custom is a vital procedure of getting married and has been inherited for hundreds of years.
如上所示,對于“洗腳”的翻譯,筆者采用了音譯加注的策略。因為“洗腳”不只是單單的“wash ones feet”那么簡單。它包括了“洗腳”這個過程中所參與的對象以及“洗腳”的原因。因此,音譯加注這種方法,既可以讓讀者理解譯文,又不丟失原語文化的色彩。此外,Note部分加注解釋了為何“洗腳”需要“毛巾”才結(jié)束以及在新郎及其接親隊伍在沒有給到足夠數(shù)額的紅包時,女方會往洗腳盆里加煤灰的原因。
四、結(jié)語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當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推廣和傳播越來越受到關(guān)注,向西方譯界譯出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特色文化也是勢在必行?;樗孜幕鳛槊褡逦幕囊徊糠?,也值得受到推廣。本文敘述并翻譯了貴州省安順市地區(qū)的苗族人民世代相傳的婚俗文化之一——“洗腳”。作為一位苗族同胞,更是希望自己的文化被關(guān)注、被了解、被認同。本文對“洗腳”這一文化進行了翻譯,并提出了翻譯策略,但這只是苗族文化的一小部分。期望有更多的目光投向包括苗族在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傳播,使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胡菊花.從中國文化的“走出去”看翻譯策略的調(diào)整[J].威寧學院學報,2007(1).
[2]Bassnett S,Lefevere A.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王岳川.發(fā)現(xiàn)東方[M].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03.
[4]覃軍.土家族哭嫁歌英譯初探[J].民族翻譯,2012(1).
[5]陳亞杰,王新.目的論視角下的少數(shù)民族特色詞匯翻譯——以蒙古特色詞匯為例[J].中國翻譯,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