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潔
【摘 要】灌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之一,為了更好地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用灌輸理論,本文概括了灌輸理論的基本內涵及其特點;分析了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用灌輸理論的三個意義:應用灌輸理論是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的要求、是思想政治課課程內容的要求、是培養(yǎng)高中生政治素養(yǎng)的要求;從主體、內容、方式、載體四個角度淺談了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用灌輸理論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灌輸理論;思想政治課;思想政治課教學
灌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之一,中學思想政治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焦點,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灌輸理論,踐行灌輸理論的新要求,擴展灌輸教育的效益。
一、灌輸理論的基本內涵及其特點
對灌輸理論的基本內涵進行考察,可以使我們更加全面地認識灌輸理論,并將其應用到改造人們的思想意識與思想政治工作中。
(一)灌輸理論的基本內涵
恩格斯在《新道德世界》中明確提出了“灌輸”一詞,列寧進一步把灌輸思想發(fā)展成系統(tǒng)的理論,在揭發(fā)經(jīng)濟主義過錯中,列寧指出要對工人灌輸社會主義思想,列寧依次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任務》、《俄國社會民主黨人抗議書》中分別論述了灌輸?shù)闹黧w、內容與目的。1902年的《怎么辦?》一書,標志著列寧的灌輸思想已成熟,其認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各國的歷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lián)主義的意識”,在書中他把當時俄國工人運動聯(lián)系馬克思主義有關灌輸?shù)乃枷耄瑥娜齻€方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灌輸理論:科學社會主義意識不會在單純的工人運動中自發(fā)產(chǎn)生,即“為什么要灌輸”;要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引領人們,首先要灌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無產(chǎn)階級政治意識,即“灌輸什么”;要從外部灌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即“怎樣灌輸”。
基于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闡述與灌輸理論的發(fā)展軌跡,發(fā)現(xiàn)灌輸理論的基本內涵是有關無產(chǎn)階級革命理論與實踐關系的真理性認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原則之一,指無產(chǎn)階級政黨借助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有目的、有組織地對人們開展全面的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教育;其實質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激發(fā)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武裝人們的頭腦,讓最廣大的無產(chǎn)階級群眾把握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看清自身的階級利益與歷史使命,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并為此而奮斗終身。
(二)灌輸理論的特點
在新時代,灌輸理論仍然引領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就要求我們分析其特點,進而更好地應用灌輸理論。
1.科學性
灌輸理論的科學性是進行灌輸?shù)那疤幔渲饕憩F(xiàn)在:灌輸?shù)哪康闹饕赶蛩伎紝嶋H問題、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新的問題;灌輸?shù)睦碚撘欢ㄊ窍冗M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一定是能被實踐檢驗其真理性的理論;灌輸?shù)闹匾獌热菔窍冗M社會思想與科學社會理論;灌輸?shù)姆椒ň哂锌尚行?,并且要在實際灌輸過程中遵循客觀規(guī)律。
2.系統(tǒng)性
當代灌輸理論自身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整合運行的過程,也是一個系統(tǒng)的互動過程。灌輸要依據(jù)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形成功能完備、要素完整、體系完善的系統(tǒng),以確保灌輸主體有序、系統(tǒng)地進行灌輸。在當代中國進行灌輸教育,要求符合當代社會資源配置,采用系統(tǒng)的灌輸體系,幫助教育體系有機結合各個板塊,使教育結構與教育主體友好協(xié)作、教育工作有序進行、教育結構最優(yōu)化。
3.動態(tài)性
在時代與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下,灌輸理論也要與時俱進,根據(jù)灌輸對象所具有的不同時代特點,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與發(fā)展,及時更新各個時代下灌輸?shù)睦砟?、性質、內容、重點、難點、方法等等,使得接受主體認同、接受被灌輸?shù)南冗M思想與科學理論并內化自身的思想意識,進而將其外化于行,所以,可以把灌輸看成是一個洗滌廣大群眾的思想與意識的具有動態(tài)性的實踐過程。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用灌輸理論的意義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用灌輸理論是必須遵循的原則與重要的教學方法。
(一)應用灌輸理論是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的要求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對高中生全面開展思想品德與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必修課程,是中學德育工作的有機構成要素與有效方法,體現(xiàn)了學校教育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其實質是思想政治教育課,首要要求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世界文化的沖擊和激蕩中,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容易動搖;此外高中生社會經(jīng)驗與理論知識有待豐富,辨別是非能力有待提升,在這期間就很有必要占領高中生頭腦中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陣地,而這點在思想政治課的根本性質中得以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的知、情、信、意、行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起著奠基作用,學生無法自發(fā)產(chǎn)生這些科學理論,需要教育主體堅持灌輸?shù)脑瓌t、采用灌輸?shù)氖侄巍?/p>
(二)應用灌輸理論是思想政治課課程內容的要求
思想政治課包括四個模塊的必修內容:《經(jīng)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每一模塊都緊扣“生活”這一主題。雖然新課程改革更加重視知識的實用性與實踐性,但是牢固掌握知識仍然是重中之重。學生唯有認識了自己的成長特點與身心健康方法時,方能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對待自己的身心成長;學生唯有了解與接受了道德規(guī)范知識時,方能在與他人和集體的生活中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學生唯有習得了經(jīng)濟、政治、文化與哲學中的基本知識后,方能將其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與時俱進地觀察、分析與解決問題。于高中生而言,這些內容不學而知、不教而會是不可能的,學生也不可能自發(fā)產(chǎn)生這些內容所涉及到的思想、理論,需要通過思想政治課對學生進行灌輸。
(三)應用灌輸理論是培養(yǎng)高中生政治素養(yǎng)的要求
在教學中,重點之一是要滿足教學接受主體的需求,思想政治課要實現(xiàn)其價值需要滿足高中生的內在需求,由于高中生自身主客觀條件與實踐活動范圍有所局限,他們在校園生活中難以習得完整的、充足的知識,有時高中生習得的甚至是片面的、錯誤的知識。雖然在我國占領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但高中生并不一定能完全掌握,高中生的頭腦中也不會自發(fā)產(chǎn)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觀點。為了更好地渡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與日后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高中生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先進的思想與理論,掌握必備的間接經(jīng)驗與知識。這就需要思想政治課持之以恒地實施灌輸,使高中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習得先進的科學思想體系,接受正確政治方向的引導,建立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逐步培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
三、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用灌輸理論的具體措施
灌輸什么、如何灌輸是重要問題,結合實際本文從主體、內容、方式、載體四個角度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用灌輸理論的具體措施。
(一)提升教育主體的專業(yè)性
教育主體的專業(yè)性對灌輸效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教育主體要提升政治素質、專業(yè)理論素質、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首先,教師要習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守政治立場,樹立共產(chǎn)主義信念。簡而言之,優(yōu)良的政治素質是首要條件,是教師進行灌輸?shù)乃枷雱恿?;綜合的專業(yè)理論素質能使教師進行高水平的灌輸;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使教師在灌輸活動中得心應手。
(二)注意接受主體的層次性
高中生的社會經(jīng)歷、家庭環(huán)境、以往接受的教育狀況、覺悟程度、個體性格與心理特點等不同,要求教師在教學準備過程中充分考慮學情、做好學習者特征分析,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年齡結構、接受能力、知識基礎等情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加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灌輸?shù)尼槍π?;要求教師在灌輸之前了解清楚高中生是否需要并樂意接受所灌輸?shù)膬热?、學生能否從灌輸?shù)膬热葜杏兴斋@、學生是否對灌輸?shù)膬热萦幸欢ɡ斫獾揽孔约旱牧α繜o法獲得;要求教師首先要分析清楚學生的不同風格,依據(jù)學生的個體差別進行分層次、分時期的灌輸,由整齊劃一的籠統(tǒng)灌輸改為尊重個體差異的多樣灌輸,避免“一刀切”,減少學生對灌輸?shù)姆锤小?/p>
(三)堅持灌輸內容的科學性
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首先要重點灌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相關內容,如人教版《文化生活》第十課文化建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4;其次,要灌輸完備的、系統(tǒng)的先進思想與科學理論,不僅要輸送基本理論,還要引領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原理、立場與方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最后,還應重視灌輸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道德規(guī)范、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的內容,用先進思想與科學理論引領學生,增強理論灌輸?shù)膶嵭浴?/p>
(四)重視灌輸方式的多樣性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灌輸,要由“單向灌輸”轉向“雙向互動”。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與接受主體自身主體意識的增強,“填鴨式”、“我講你聽”等傳統(tǒng)的單向灌輸與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在當代已黯然失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良性互動,才能幫助達到教育目標,師生的雙向互動是發(fā)展、深化灌輸?shù)谋匾獥l件;要堅持隱性灌輸與顯性灌輸相結合。過去我們把顯性的外部灌輸作為德育工作的重心,而較少考量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心理特征,使德育難以潛移默化地發(fā)揮作用。單純進行顯性灌輸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思想政治課教學還要實施間接的隱性灌輸,通過榜樣師范、環(huán)境感染、輿論引導、文化滲透等方式潛移默化地把先進意識與科學理論灌輸給學生,旨在“潤物細無聲”。
(五)強調灌輸載體的有效性
灌輸?shù)闹匾緩绞莻鞑ィ瑐鞑ッ浇榕c方法在灌輸中能對接受主體產(chǎn)生直接影響。實現(xiàn)理論灌輸?shù)男в?,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去變化、發(fā)展與拓寬理論灌輸?shù)妮d體,此處“載體”主要指傳播信息的媒介。思想政治課教學一方面要優(yōu)化傳媒載體,靈活運用新媒介,推動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用灌輸理論的現(xiàn)代化,使學生在獲得大量信息的同時,認同、接受教師灌輸?shù)膬热荨A硪环矫嬉獌?yōu)化活動載體,教師在目標明確、考慮周全、秩序井然的活動中實施灌輸,使學生在活動中習得知識、啟迪心靈,主要有文化文體、慈善公益、調查研究等活動。
新時代,伴隨中學課程改革工作的推進,“灌輸”并不會銷聲匿跡,而是會以開放的姿態(tài)與時俱進,在教育界的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灌輸理論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不是在課堂上盲目地迎合學生,而是根據(jù)學情去引領學生,如若教師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固之以信、持之以恒、導之以行,筆者相信可以找到學生認可的灌輸方法。
【參考文獻】
[1]列寧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9頁.
[2]金鑫,張耀燦.對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再認識[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06):12-15.
[3]白秀銀.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及其當代發(fā)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05頁.
[5]侯爽.關于灌輸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再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0):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