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群
摘 要:高中是學生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學生成績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進入大學。高中階段也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學生思想素質的高低。高中思想政治課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一門課程,其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在思想政治課上能不能產生好的效果,我們更多地要看教育的方式,在現(xiàn)今社會提出素質教育的大趨勢下,激勵教育成為了國家、教育界、教育部門、學校等教育主體提出來的一個重要的教育方式,本文從四個方面對激勵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激勵教育 思想政治課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149-01
由于課本知識的枯燥乏味,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社會上普遍對政治學科容易產生偏見,認為政治是“偽科學、假大空、只會講大道理”;很多學生一進高中就認為學政治是門副科,沒有用處,甚至產生抵觸心理;政治教師對學生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勵教育方法,使得政治課堂容易出現(xiàn)效率低下、學生積極性不高、甚至一些學生在政治課堂上昏昏欲睡。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僅在于傳授本領,而更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
1 激勵教育及其理論依據(jù)
1.1激勵教育的涵義
激勵:刺激和鼓勵的意思。激勵教育,應用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管理學理論,就是利用某些外部誘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有一股內在動力,向所期望目標前進的教育過程。
1.2激勵教育的理論依據(jù)
心理學依據(jù):馬斯洛需求理論。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現(xiàn)在的高中生,尤其是城市學生,家庭條件和物質方面都不會太缺乏,他們更需要的是得到尊重和認同,以及老師的信任與愛,甚至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對學生一定要及時給予恰當?shù)淖鹬睾涂隙?,尤其是給他施展才華的舞臺,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育學依據(jù):多元智能教學理論。多元智能包括八個方面,分別為語言智能,邏輯一數(shù)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關于學生的能力分析,多元智能理論算是至今為止最為全面、權威的教學理論。在注重素質教育的時代,單純看數(shù)量邏輯智能和語言運用智能,對其他方面不予認可,是對其他方面優(yōu)秀學生的否認,教師在任何學生身上都能找到閃光點。
哲學依據(jù):內因和外因理論。
2 高中思想政治課激勵教育的方法
2.1愿景激勵法
愿景激勵法就是讓學生明確學習動機,才能有的放矢。學好政治的愿景往大了說是關乎一個國家的公民素養(yǎng),政治覺悟;往小了說,學好政治課也有利于個人的美好未來。我經(jīng)常和學生說:“政治課是一門少有的從小學開到大學的課程,而且各種升學考試都離不開它。中考、會考、高考(文科)、研究生入學考試(不分文理)、甚至現(xiàn)在的公務員考試不考數(shù)學、不考英語,政治是必考的?!痹诟咧腥雽W時,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政治是一門有用的學問,不是假大空、不是偽科學,學好政治有實實在在的作用和好處。
2.2情景教學激勵法
近年,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邁克爾·桑德爾的大學通識課《公正:該如何是好?》被評為哈佛教育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選修這門課的人數(shù)在哈佛創(chuàng)下了歷史記錄。該課程教學方法上桑德爾運用最多的就是情境教學法。比如在《公正》課的第一集一開始,桑德爾并沒有就什么是公正,或者這堂課的性質、意義做一番闡述,而是用一種假設情境以出人意料的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人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新鮮,一下子便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氣氛隨著這樣一種假設情境的提問迅速進入到了熱烈的程度,學生們圍繞提問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對于多數(shù)與少數(shù)、生與死等我們現(xiàn)實中常會面對的問題的看法。課本是死的,教師如果重視挖掘課本中的知識,打造情境課堂是進行激勵的一個重要手段。比如,在講《民主決策》的途徑時,讓學生模擬一個火車票價格上漲的《價格聽證會》,這樣學生能從消費者、企業(yè)、人大代表、政府部門代表等各方進行辯論和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講《民主選舉》時,筆者在班上用了模擬選班長的形式讓學生理解了什么是“民主集中”;講量變質變的關系時,筆者曾經(jīng)讓每組選個同學同時上來吹氣球,持續(xù)地吹直到氣球被吹破,讓學生自己領會什么是量變引起的質變,等等都是對情境教學的具體運用。
2.3情感激勵法
現(xiàn)代教育學理論認為:教學中存在這兩條主線,一條是“知識對流”的主線,另一條是“情感對流”的主線,教學活動往往正是在知識與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下完成的,而且知識往往是通過情感這種媒介更好被學生接受?!坝H其師,信其道”所涵蓋的意思就是情感激勵法的體現(xiàn)。筆者教的班級中,有一個學生上課總是睡覺、無精打采,課后就經(jīng)常找他談話、聊天,鼓勵他認真學習,后來筆者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學生非常聰明,在有些方面還很突出,筆者還給機會讓他能上臺表現(xiàn)自己,逐漸地他上課積極性變高了,成績也有大的進步,而且還喜歡與筆者辯論很多問題。前段時間還寫了一封信給筆者,感謝筆者對他的鼓勵和幫助。這讓筆者感覺只有得到學生的“心”,才能在感情上“占有”學生,才能更好的傳授知識。
2.4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
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我們可以給予學生及時的表揚、肯定和鼓勵,還可設置一些物質上的獎勵,在獎品上不一定要很貴,但是要學生喜歡的小玩意。在獎勵的時候,我們可以擴大覆蓋面,除了獎勵高分,還可以獎勵進步最快的學生,甚至客觀題最高或者主觀題得分最高的學生,這樣學生同時獲得了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刺激,增強學習的動力。
哈佛大學的威廉·姆斯教授在對激勵問題進行了專題性研究后提出:如果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能力僅能發(fā)揮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則可發(fā)揮到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勵的作用所致。由此可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打造高效的政治課堂,急需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
參考文獻:
[1](美)托馬斯·費茲科,約翰·麥克盧心.教育心理學—課堂決策的整合之路[M].吳慶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潘慶玉.富有想象力的課堂教學[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5年12期